收藏 分销(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35418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展示目标(略) 认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词人中的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三、初读体会          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          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找一生读上阙 思考问题一: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钦佩,仰慕,赞美) 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思考问题二:词人借助二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补充时代背景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主张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同时借古代帝王的伟大功绩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齐读上阙。(注意语气和词人内心的情感) 总结把握词中典故的方法:首先,了解典故内容;其次,结合词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最后,利用典故以古喻今的特点,把握其中深意。 (二)齐读下阙,利用总结的方法自学下阙内容。       思考问题: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词人写佛狸词下“神鸦社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词末运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学生自读下阙,讨论交流。 明确问题一:委婉劝谏当朝,伐金要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齐读本句,体会情感(深沉,语重心长) 明确问题二:沉重。忧虑北方臣民安于异邦统治,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 补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这种心情。(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对比)默读并注意体会。 明确问题三:以廉颇自喻,想为国出力,但又壮志未酬。 词人时年66岁,仍思报国效力,正如曹操诗句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齐读此句,读出气势,读出词人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气。 五、齐读全词,体会词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 指导学生用两个“既---又---”句式概括词人情感。 明确:既想抗金,北伐中原,又不愿朝廷草率出兵;       既想为国出力建功立业,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小结:纵观全词,悲凉苍劲,全文用典,却无丝毫堆砌之感,反而表意丰富,表达出了词人丰富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 讨论:对于词人辛弃疾的这种犹豫不决,进退不定,你是怎么认识的? 明确:爱国忧时的情怀 思考题:从辛弃疾身上发现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时的哪些人? 学生发言: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升华: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他们在国家危亡,民生凋敝时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或挥笔为文,为社禝摇旗呐喊。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由于他们,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学习古代诗词,不仅要学习、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文化成果,更要学习他们身上的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贵品质。 六、学生熟读全词。 七、齐背全词,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的乐声中下课。 附(板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 弃 疾 用典  引古事、古人              喻今事、今人以抒怀               孙权  刘裕                (当权昏聩)仰慕与向往               刘义隆                        警告当朝                佛狸祠                        愤斥偏安               廉颇                          壮志未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