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培智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
彩色的泡泡
执教:贾洪涛
2018.4
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
《彩色的泡泡》教学设计
——培智一年级美术
说明:《彩色的泡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培智一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课,该课参与新课标专题的优质课比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更多的关注特殊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好地展示了低年级美术课应有的模样,在专业方面体现了很多自闭症干预的方法,并且环境和氛围的创设看似简单,却又营造了童话般的氛围,学生沉浸在泡泡的梦幻当中上完了这节课,从情境上说,这节课从泡泡中来,又从泡泡中去,为听课教师带来了非一般的享受和体验。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点线面以及色彩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学生通过游戏感受,然后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对所见事物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从感官反映阶段到思维反映阶段的逐步过渡中体验效果,感受用点线面以及色彩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体验艺术。
授课内容
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玩吹泡泡游戏为学习导入,在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吹泡泡、近距离观察泡泡,从而获得对泡泡的形、色等知识的认识,并以体验涂画泡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吹泡泡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泡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泡泡的形状、颜色。
2.学会用首尾相接的圆圈表现泡泡。
3.引导学生根据所见所想,大胆地给泡泡涂上颜色。
4.通过学习涂画泡泡,促进学生手部小肌肉群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1.运用圆圈表现泡泡。2.给泡泡涂色。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地给泡泡涂上不同的颜色。
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第2课时。第1课时安排学生用油画棒在贴好的圆周围描画圆圈。第3课时为创意课,将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食用色素兑在泡泡水里,再由学生对着画纸吹泡泡,将五彩缤纷的泡泡留在画纸上。
学情分析
所教授班级共有学生8名。根据学生各项能力,结合本课要求,大致将学生分为三类(学生姓名略)。
A:能根据要求拿出相应的绘画工具;能仿画直线、曲线、简单图形;初步辨别1-6种基本颜色(黑、白、红、黄、蓝、绿),并能根据身边物品的颜色进行简单的配对;能抓握好工具在指定范围内涂色。
B: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要求拿出相应的绘画工具;能在教师的辅助下仿画直线、曲线、简单图形;初步辨别1-3种基本颜色(黑、白、红、黄、蓝、绿),并能根据身边物品的颜色进行简单的配对;能抓握好工具涂色。
C:能在教师的辅助下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画纸、水彩笔(黑)、油画棒、泡泡水、泡泡形状卡片、吹泡泡音乐等。
学生:画纸、水彩笔(黑)油画棒、泡泡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检查人数,做好学生交接。
2、 检查材料和工具。
二、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师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教师说明要求:吹泡泡时,不要把泡泡水弄到眼睛、嘴巴里,不要对着同学吹(安全提示)。
在吹泡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形状?泡泡上面有什么颜色?
(实际上课时,教师出示吹泡泡的玩具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简单示范一下怎么使用泡泡工具吹出泡泡,接着将工具分发给同学们一起开始游戏。当吹泡泡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辅助教师从不同的方向吹泡泡,同时播放《吹泡泡》的音乐,梦幻的场景配上轻柔的音乐,将学生“笼罩”在童话般的泡泡气氛中,看得出来,所有学生都很开心,露出了最天真的笑容)
设计意图:吹泡泡是小朋友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为下面的教学铺垫。
三、讨论交流,加强感知
师:吹泡泡好玩吗?(好玩!)泡泡美不美?(美!)
师:谁能说说吹的泡泡都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形状,画一圆形)
师:有大的,有小的。(板书:画一大一小两个圆)
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板书:颜色,接着将准备好的泡泡形状卡纸粘上。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绿色的……)因为有光的原因,所以泡泡吹出来看上去是五颜六色的。
师:这些泡泡非常漂亮,但是也非常害羞,我们把它吹出来,接着很快它们就消失了……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画笔把它们留在纸上。
这节课我们就来画“彩色的泡泡”。(揭示课题:彩色的泡泡)
(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慢慢结束刚才的游戏,稍稍休息。与学生交流互动泡泡美不美,像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有哪些。接着比较了一下刚才吹泡泡时哪个同学的泡泡大,哪些的泡泡小。同学们看到老师们和自己一起的表演,特别新鲜,观察得很仔细,笑得合不拢嘴。教师在此过程中分布引导,层次清晰,能选择丰富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生动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师范生仿,表现感知
1、画圆圆的泡泡。
第一步;画大大的泡泡。
教师示范:在画纸上用黑色水彩笔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当作大泡泡。教师说明:小画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才拉手,吹成一个大泡泡。也就是开始的地方和结尾的地方要连在一起。
学生仿画3个大泡泡,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步:画小小的泡泡。
教师示范:在画纸上用黑色水彩笔画一个小小的圆圈,当作小泡泡。教师说明:小画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才拉手,吹成一个小泡泡。
学生仿画5个小泡泡,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步:自由画泡泡
自由画泡泡,直到画满整张纸。
师:这些泡泡有大的,有小的,有的还会亲亲嘴,有的还会捉迷藏。
学生自由画泡泡,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泡泡的大小变化。
2、给泡泡涂色
第一步:指定涂色。
先要求学生一一找出指定的颜色(与老师手中油画棒相同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再将指定的泡泡涂成指定的颜色。教师说明:涂色时,要在泡泡内涂满颜色。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第二步:自由涂色。
教师说明:可以是你看到的颜色,可以是你喜欢的颜色,也可以是你想象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此过程中再次播放《吹泡泡》音乐,声音较低,便于让学生听到教师的指令和提示。远远看去,在音乐的氛围下,这群学生和老师微小的动作、对话特别像动画当中的场景,将我们带离教室,带向了户外,带向了一个充满童年梦幻的空间,在那里,没有批评和吼叫,只有和谐的音符轻扬。)
设计意图: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涂画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 展示交流,总结下课
1、 展出学生的作品,相互欣赏,并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互评、师评。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泡泡,发现了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上面还有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还用画笔把泡泡留在了画纸上。
(实际上欣赏和介绍作品之后,有个点评的环节,这个环节也邀请了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或以家长的身份走近学生身边来配合完成,欣赏和鼓励学生们的努力。这样的点评增加了学生沟通、社交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了更广阔的社会互动场景当中,而看似普通平实的点评实际上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儿童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孩子们是王,成人们退居其次,陪伴孩子们度过他们的七彩童年。更加让人意外的是,最终学生们是在泡泡的伴随下离场的,教师说画完了泡泡,小手弄脏了,孩子们跟着泡泡一起去洗手吧!这时候辅助教师吹动着泡泡将孩子们接走了。当时,孩子们依旧欢快地跳跃着跟随着泡泡离开了场地,同时伴随着真诚的欢笑。)
设计意图:通过集中展示作品、介绍作品的方式,丰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体验活动过程的愉悦与成功感。
六、收拾与整理
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板书设计
一点感想
有时候,单纯看教学设计很难联想到教学过程中会有怎样的细节和亮点,设计毕竟是设计,生成还要看上课。就像看一个人,单纯看一张照片就判断这个人的性格,显得很不成熟,需要走近他,跟他接触。所有“好课”的产生都源于平时教学的积淀,当然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巧妙运用,即便有所谓的“磨课”,但有些东西永远需要历练,而不是短暂练习能够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