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基础知识
(一)罗马法的背景
列表比较古希腊与古罗马古代中国在自然环境、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并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项目 国别
古希腊
古罗马
古代中国
自然环境
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工商业,海上贸易
工商业,海上贸易(东西方商业中心)
农耕
政治
小国寡民,以城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帝国分裂
泱泱大国,以血缘为纽带的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
人文主义
自然法精神(天赋人权,生而平等,公正至上)
礼乐制度发达,注重等级观念
(二)罗马法发展过程
1,罗马法的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
2,罗马法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3世纪,
3,罗马法的完善:从零碎法到系统法,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
(三)罗马法发展特点
1,私法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
2,法理先进,自然法理念成熟。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人平等,公平正义。
3,有完整体系,系统化,法典化。
4,罗马法的起源,发展与罗马政治经济紧密相关。
5,影响广泛而深远。
二,基础训练
1.(2019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纷,形成了罗马法的一部分。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 )
A.基本放弃了传统公民法 B.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第
C.平衡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直接推动罗马法体系形成
2.(2020·黄冈调研)《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注重公法而忽视私法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言论自由
C.注重保护贵族的特权 D.混杂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3.(2020·乌鲁木齐诊断)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根据所谓“公平”“正义”原则,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万民法的诞生( )
A.表明罗马奴隶制出现危机 B.体现出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C.说明罗马共和国平民化的趋势 D.为罗马帝国的扩张提供法律保障
4. (2019辽宁大连模拟)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罗马法( )
A.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法律 B.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C.诸多原则仍具有生命力 D.具有永恒的普世意义
5.(2019南郑州二模)“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
A.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B.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C.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D.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6.(2019南安阳一模)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没有法律的国家犹如缺失头脑的人体。执政官司掌法律之执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释。总而言之,我们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自由。”据此可知,当时罗马( )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公民缺乏充分民主 C.自由失去法律保障 D.法律可随意被解释
7.(2020·济宁二模)下面为《民法大全》中所载的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其意在强调
·无论法律的权威性要求,还是于现实的功利性需要,都应当承认和维护裁判官发布的告示的法律效力
·即便裁判官具有奴隶身份也不能构成法律效力的影响,因为以道德和人的平等权利为准则,可以用释放奴隶为自由人的变通方式扫除这一障碍
·皇帝也应当遵守法律
A.人的自然权利是平等的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奴隶制度违背法的精神 D.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
8.(2020·济南测试)依罗马市民法规定,移转所有权仅有当事人的合意和物件的交付,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已正确进行完毕,则转让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重视。据此可知,罗马法( )
A.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 B.注重保护市民的私有财产
C.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D.不重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9.(2020·百校联盟TOP20联考)有学者认为,罗马万民法虽然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但那些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该学者旨在说明,罗马万民法( )
A.孕育了当今国际法的诸多原则 B.避免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
C.调节了社会关系上的复杂矛盾 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10. (2019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确保了罗马境内的居民权利平等B.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其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落,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15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B “不囿于传统立法”并非放弃传统公民法,故A项错误;最高外事裁判官审理的是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有利于推动罗马万民法的形成,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罗马法体系建立的标志是6世纪《民法大全》的颁布,故D项错误。
2、答案:D。“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在今天看来既有合理性,也有野蛮性,故选D项。
3、答案:B。“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说明罗马法随着罗马社会的变化在不断地与时俱进,罗马为适应新形势专门创立了万民法,所以万民法的诞生体现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故选B项。
4、答案 C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材料强调了罗马法在资本主义时代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5、答案 D 材料“但当资本主义……取得威信”表明,罗马法的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
6、答案 A 西塞罗的言论意在强调罗马法的重要地位,这说明在当时的古罗马共和国,还是注重法律的地位与作用的,故A项正确。
7、答案:D根据材料《民法大全》中的论述可以看出强调的是法律至上的特点,即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故D项正确。
8、答案:A。通过题干中“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已正确进行完毕,则转让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重视”可知,罗马法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故选A项。
9、答案:A。据材料“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可知,罗马万民法适用范围广,对后世影响很大,故选A项。
10、答案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奴隶是不享有平等权利的,故A项错误;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是由于统治区域的扩大,各种矛盾凸显,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故B项错误;这项原则保证了被告的权利,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民主并非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故D项错误。
11(1)思想:
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
背景:
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
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2)《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法学阶梯》:东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基督教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