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知识点
①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②氢气与氯气反应:H2+Cl22HCl,
③硅与氯气反应:Si+2Cl2SiCl4。 ④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
(2)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所用的试剂是:稀HNO3和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一、氯气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表现出典型非金属性→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2.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常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来制取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溶解性
黄绿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有毒
1 体积水溶解
2 体积氯气
4.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H2O反应:
①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②溶于水的Cl2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4)与碱反应:
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失效,其原因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5.用途
(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氯的化合物可作为制取高纯硅、锗(半导体)和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
(2)在有机化工中,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二、次氯酸
1.弱酸性 次氯酸是很弱的酸,比碳酸酸性弱。
2.不稳定性 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3.强氧化性
(1)漂白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有色布条不褪色
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
有色布条褪色
氯水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2)杀菌、消毒。
典型题
1.将足量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
AgNO3溶液
蓝色石蕊试纸
Na2CO3溶液
A
产生沉淀
变红
有气泡
B
无明显现象
变红
产生沉淀
C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有气泡
D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沉淀
2、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
3.浓盐酸和Ca(ClO)2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十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5、标准状况下,将a L SO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 mL 0.2 mol·L-1Fe2(SO4)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
的棕黄色变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23.3 g。则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氯气物质的量为0.04 molB.混合气体中SO2物质的量为0.04 mol
C.所得的沉淀为0.1 mol BaSO4D.a的取值范围为1.344< a <1.792
6.将NaCl和NaBr的混合物mg,溶于足量的水配成500mL溶液A,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
蒸干,得固体(m-2)g,则A溶液中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是( )
A.3 :2 :1 B.3 :1 :2 C.4 :3 :2 D.5 :1 :4
7.将0.2molMnO2和50mL12mol/L盐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完全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为 ( )
A.等于0.3mol B.小于0.3mol C.大于0.3mol,小于0.6mol D. 等于0.6mol
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⑥SO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9、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Cl2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② MnO2、NaCl和浓硫酸混合共热;③NaClO和浓盐酸混合;④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⑤KClO3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⑥KMnO4和浓盐酸混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全部可以
(2)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得Cl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和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增加一个装置,增加装置里面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__。
A.湿润的淀粉KI-试纸 B.浓硫酸
C.湿润的红色布条 D.饱和的食盐水
10.制取氯化铁粉末,已知氯化铁粉末很容易吸水生成结晶化合物FeCl3+6H2O===FeCl3·6H2O。
(1)按照气体流向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仪器应是(填仪器接口顺序):
①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2)烧瓶A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器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中的酒精灯应先点燃__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套实验装置是否完整?________(填“是”或“否”),若不完整,还须补充________ 装置(若第一问填“是”,则此问不需要作答)
11、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和一种固体时能作干燥剂的物质等。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中漂白粉有效成分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 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各仪器内仍残留有少量Cl2,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里未收集到液体,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____。
①装置漏气 ②浓盐酸已变成稀盐酸 ③所选仪器容积太大
④漂白粉已全变质 ⑤e接f ⑥d接f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全部
12、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 mL 3.00 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 g/mL)恰好完全吸收,
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列式计算: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课后练习
1.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2.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D.铁在氯气中燃烧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是一样的
3.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将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4.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图Ⅱ:仅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图Ⅲ: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图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5、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当通入的Cl2体积为V1时达到饱和,溶液中c(H+)变化如图中曲线a。已知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饱和氯水升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b
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c
C.降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的变化曲线如b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lO-)>c(Cl-)>c(HClO)
6、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
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7、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8 、现有H2SO4 BaCl2 K2CO3 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有如下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X一定为H2SO4 B、Y一定为K2CO3 C、Z可能是氯水 D、M可能为FeSO4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2H++Cl-+ClO-
B.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共热制Cl2 MnO2+4H++2Cl-Mn2++Cl2↑+2H2O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D.向稀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10.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约占试管容积的
A.2/3 B.1/2 C.1/3 D.1/4
11.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约占试管容积的 ( )
A.2/3 B.1/2 C.1/3 D.1/4
12、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应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 )
A、Cl2 B、H2SO4 C、NaClO D、HClO
13、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 )
A、AgNO3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B、氯水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
C、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D、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14. 实验室需要少量某些气体时,通常使用快速的方法制备。下列几个实验可快速制取实验室所需的少量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若A中为30%的H2O2溶液,B中固体为MnO2 ,C中盛有FeCl2和KSCN的混合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是 ,C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A中为浓盐酸,B中装有固体KMnO4 ,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B中出现黄绿色气体。已知1mol KMnO4发生反应时转移5mol电子,且生成的气体为单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的现象是 ;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褪去,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有学生认为,此实验装置不符合环保要求,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15.实验室里用下列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
序号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仪器及装置图
图中A、B、C、D、E、F的虚线部分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⑴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 接 接 接 接 接 ;其中,⑵与⑷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用装置中字母表示)应是 接 。
⑵装置⑵的作用是 ;装置⑷的作用是 ;装置⑹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查装置的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
⑷在装置⑸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⑸待充分反应后,装置⑴的玻璃管中剩余物呈 色。冷却后,将制得的产物配成饱和溶液,溶液呈 色。
16、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
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 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加热A。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并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
(1)过程Ⅰ的目的是 。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能说明氧化性Fe3+ > SO2的离子方程式是 。
(5)过程Ⅵ,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是 。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不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 SO2的是 (填“甲”“乙”“丙”),请用必要的文字说明理由 。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甲
有Fe3+无Fe2+
有 Fe2+
乙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丙
有Fe3+无Fe2+
有SO42-
(7)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2+(aq)+ SO32- (aq) FeSO3(s)(墨绿色)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 溶液E和F分别为 、 (写化学式)。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
17、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②是氯水的酸性(H+)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假设其中一种是正确的。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由实验现象,对以上的推测作出判断。
⑴要使用的实验用品:
⑵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⑶实验现象和结论: 。
18.消毒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消毒液滴加AgNO3溶液,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消毒液中有________离子。
(3)消毒液稀释后喷洒在空气中,可以生成有漂白性的物质,请写出此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该物质有漂白性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但是它也很不稳定,请写出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下列科学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
(3)取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滴入品红溶液后褪色,可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漂白性,请你评价该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则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
(4)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
[实验步骤]
①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 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②若________,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20.已知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是一个可逆反应,即不能进行到底的反应,且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是一种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
(1)分别写出盐酸、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新制氯水里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可向其中加入下列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OH固体 B.水 C.NaClO固体 D.NaHCO3固体 E.CaCO3固体
(3)根据次氯酸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气溶解于水:Cl2+H2O2H++Cl-+ClO-
B.氯气溶于石灰水:Cl2+2OH-===Cl-+ClO-+H2O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SO2:ClO-+SO2+H2O===HSO+HClO
(4)能否用pH试纸来测定氯水的pH值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下图所示的反应过程与记录,推断A→L各是什么物质。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
D. 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__,H.__________,I.________,
J.____________,K.__________,L.________。
22.A、B、C、D、E五种
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B、C、D、E各为
什么物质(填化学式):
A B
D E
(2)写出下列过程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