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华中学备课
课题
七颗钻石
课时
共1课时
课型
新授
备注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思妙想”主题中的第二课。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篇童话让人感受到了爱的伟大神奇,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在发生着很多爱的动人故事,或惊天动地,或简单平凡,每一点一滴,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行动,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发现。
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本课学生提前阅读,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2、但对于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前面的教学中已提到过,本科可以进一步的熟悉这样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2、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复习课。
核心问题
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在座位上不动,我们第一组的***能不能和最后一组的***拉上手?(生活动)
传递我们的手,传递我们的心,生活会更精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大家读过童话吗?
自主学习质疑
通过阅读你对文章有些什么疑问快速提出来?(学生提问,学生帮助解决,不能的老师支援)
预设:是谁给我们带来这篇童话的呢?你对他了解多少?
(板书):本文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字词
焦渴 水罐 舔 唾沫
学习检测小结
1、首先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你们最想听谁读?其他同学也有任务:听好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什么故事?
2、生讲故事经过
(师讲):本文主要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她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
3、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什么最有想象力?(水罐)
4、水罐经过了几次变化?它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5、生交流。读这些语句需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 A(睡着时)装满水 B(跌倒时)端正正
C 木罐变银罐 D 银罐变金罐 E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6、指导朗读:读时要注意突出惊讶的语气,而且每次变化时惊讶的语气应该越来越强烈。生齐读。
核心问题呈现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说说你的看法。
2、(板书):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语句?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说一说
明确:文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善良。他们的爱博大深厚,他们的爱朴素动人。
3、我们的开头结尾没有读,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老师?自己读开头和结尾,同桌二人讨论设计一个问题,待会提问。
A 开头有什么作用?(交待文章的背景,为小姑娘的精神作铺垫,)
B 结尾中七颗钻石为什么还变成了大熊星座?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含意?
(寄托着作者希望爱心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要求:用草稿纸写下答案或者在书上圈出关键词。
展示交流小结
要求先完成的学生,在黑板上分题写答案,下面的同学有不同答案的补充,共同鉴别:(1)有没有不对的(2)有没重复内容的(3)有没有不够概括的等,整理好后,学生笔记
迁移应用
当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焦渴 水罐 舔 唾沫
2.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独立完成《 》 页
板书设计
地球上发生大旱灾
七颗钻石 水罐—银的—金的—钻石(涌出清水) 爱心
钻石变星星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