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福师1009考试批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1936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________成立, 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_______的课程体系。
3. 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________、 ________。
4. 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接受、 ________、 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5. 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 ”________”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6. ________是指导、 实施、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7. 精神分析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用________的观点来看待人的本质。
8. 教师适应不良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另一方面, 来自________
9. 教师在身份认知上的不健康表现, 能够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 对自身的优势认知不足 、 对自身劣势的认知不足。
1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 观察法、 ________、 测验法。
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 一是现实适应良好, 二是……………( )
A.情绪情感的良好调控
B.正确的自我意识
C.远大理想的确立
D.未来发展的潜力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3.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 。
A.了解自己、 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4. ( )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校园的物质文化
B.校园的精神文化
C.校园的文化活动
D.校园的舆论环境
5. 在咨询中, 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 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 这称为……………( ) 。
A.理解 B.尊重 C.共情 D.真诚
6. 神经症……………( ) 。
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
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7. ( ) ……………是制约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瓶颈。
A.全面渗透的观念问题
B.教师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技能与方法
C.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D.校内各部门的配合
8.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 ) 。
A.显性课程
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隐性课程
D.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9.以下属于会谈中正确的非言语行为的是……………( ) 。
A. 微笑示意 B.始终直视对方 C.语调平平 D.面对面而坐
10.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说法, 错误的是……………( ) 。
A.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
B.职业倦怠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C.职业倦怠受个体、 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D.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出的反应有: 过于自信、 高估自己、 骄傲自满
三、 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发展性学习辅导实际上是解决学生……………( ) 等问题。
A.能不能学 B.想不想学 C.爱不爱学 D.会不会学
2. 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包括……………( ) 。
A.了解自己的职业或专业兴趣
B.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C.了解自己的职业要求
D.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
3. 心理健康的理论依据一般有……………( ) 。
A.精神病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医学标准
D.年龄阶段标准
E.社会学标准
4.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 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
以下三个阶段………………………………………………………………( )
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到三种因素的制约……………( ) 。
A.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B.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现状
C.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四、 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因此, 我们能够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
2.智力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而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 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
4.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
5. 行为主义咨询者主张直接关注来访者存在的问题和症状, 抛弃了精神分析学派所说的无意识, 从而消除了咨询过程的神秘化色彩……………( )
五、 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考试焦虑
2.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 课堂心理氛围
4. 心理治疗
5. 校园的物质文化
六、 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贯彻实施针对性原则?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3.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4. 简述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5. 在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 从学校方面来说, 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七、 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以一节课为例( 课题自拟) , 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如何运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2.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南京 2 综合性 3 积极适应 主动发展 4 自我协调
5 学科渗透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7 动力学
8 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准则和信条 9 教育价值观上的认知缺陷
10 问卷法
二、 单项选择题
1—5 DCABC 6—10 CABAD
三、 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D 3 BCDE 4 ACD 5ACD
四、 判断题
1—5××√×√
五、 名词解释
1.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 指学生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 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
2.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 它是指” 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传递知识、 掌握技能、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 注重挖掘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 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 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具有整合性 、 潜隐性、 依附性等性质。”
3. 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 情感状态。
4.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含义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 对当事人进行帮助, 以消除和缓解当事人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 , 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 恢复其心理健康的过程。
5. 校园的物质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即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自然景观等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宣传物、 色彩与布局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境。
六、 简答题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贯彻实施针对性原则?
( 1) 针对性原则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2) 贯彻针对性原则要做到: ①了解学生的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思想差异、 心理差异, 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②对不同学生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③做好个案资料准备, 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综合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等。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 1)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即一要科学, 二要合理。
( 2) 具体说来, 这种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 或称为 ”副目标”、 ”辅目标”。 其二, 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其三, 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 具有客观针对性。其四, 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
4.简述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 1) 三者的共同点是都认为这是心理有问题者的一个学习过程, 即经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三者都强调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建立一种民主、 平等、 和谐的关系。
( 2) 三者之间在目的、 手段、 对象等方面又各有差异。
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转折时期的普通学生, 即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的学生 , 关注对象的未来 ,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发展, 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提供知识性服务。
心理咨询是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 关注对象的现在,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预防, 根本目标是改进学生个体的心理机能,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 关注对象的过去,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根本目标是纠正与治疗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失常问题, 恢复其心理健康。
5.在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 从学校方面来说, 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 1) 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 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家长提供辅导和帮助, 但不是包办、 替代和决定。
( 2) 在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考虑家庭成员的情感和行为, 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3) 在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七、 论述题
1.以一节课为例( 课题自拟) , 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如何运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答案参考:
( 1) 情境 ──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经过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 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 产生情感体验, 进而提高认知, 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
( 2) 实例分析: 合理控制情绪的闸门( 自制力)
①引入情境 ── 产生体验 ── 讨论交流 ── 讲解知识。
②创设情境 ── 观察参与 ── 产生体验 ── 提高认识。
③设置讨论情境 ── 改进认知。
④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 调整自我。
⑤总结升华。
2.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案要点:
(1) 形成教师个体自助能力: 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改进自我观念; 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充实内心环境。
(2) 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 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重塑教师职业形象, 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层面—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 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 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