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197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45(10)1887 临床研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闫素敏*1 韩柄秋2 闫利敏3(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河南 开封 475000;2.开封市中医院骨科,河南 开封 475000;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月-2022 年 9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8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 例,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

2、频治疗)和对照组(34 例,常规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CD8+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 IL-10、IL-17 及 T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提高疗效,改善 T 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脉冲射频;T

3、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带状疱疹是指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会影响皮肤和牵扯到神经的感染性疾病,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亲神经性,在患者抵抗力下降时会加快繁殖生长速度,最后在神经纤维和皮肤处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1。带状疱疹的治疗并不难,棘手的是预后的神经痛后遗症,它的产生是因神经在发生炎症后坏死导致,这种神经本质上的损伤治疗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且会随着年龄越大,痛感越重2。在临床中起初是采用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但随着它在临床中的不断实践,有学者发现,后来研究出来的神经阻滞与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较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的要更好3,且在此后的研究中发现神经阻滞与脉冲射频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又较单一的使用

4、其中某一种效果更显著,如王淅克等学者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中发现两者联合治疗较两者单一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甚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研究。1 资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2022 年 9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8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疱疹已愈合且结痂脱落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带状疱*作者简介:闫素敏,女,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急慢性疼痛的诊治,Email:。疹后遗神经痛相关诊断标准者5。排除标准:

5、一般资料缺失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沟通交流或阅读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男性 24 例,女性 20例,平均年龄(63.271.54)岁;平均病程(7.581.67)y。对照组男性 20 例,女性 14 例,平均年龄(69.581.24)岁;平均病程(7.251.48)y。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入院第 1 天给予患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

6、036662)每次 250 mg,一天1 次。前 3 日内每天增加一次给药,3 日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采用间隔 3 d4 d 增加 250 mg 的给药方案。观察服药期间的疼痛缓解度,找出药效最为明显的剂量,之后的治疗就按这一剂量给药。同时给予患者注射维生素 B12(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1261)一天 1 次。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神经阻滞: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对应的神经阻滞点,用 4.5 号的注射用针头垂直向进入皮肤,直到患者感觉异常或针尖到达指定位置则停止进针。等待充分回吸无气、无血后,给 1888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

7、45(10)予患者注射 2%利多卡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40071)5 mL,维生素 B12(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1261)0.5 mg,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3020824)30 mg,肌肉注射一个疗程(5 次),一周 2 次。(2)脉冲射频:定位患者的神经阻滞点后,给予患者局麻。使用北琪的脉冲仪将射频电极以及套针放置入患者神经节上,1.0 V 电压进行电刺激。当患者感觉到异常后,将电压降至 0.8 V,随后将针尖缓慢靠近神经,在电压调整在 0.50.7 V之间患者仍感觉异常时,说明针尖已到位。其操作脉宽为 2

8、0 ms,频率为 3 Hz,温度 40左右,电压为 45 V 左右,时间持续 4 min。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疗效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治疗疗效,满分 10 分,得分越高疼痛度越强烈。疗效评判标准:优:得分2 分;良:34 分;可:57 分;差:810 分。总有效率=(优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1.3.2 T 淋巴细胞亚群 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 10 mL 且肝素抗凝,使用流式细胞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CD3+,CD4+,CD8+及 CD4+/CD8+水平。流式细胞仪由长沙市微米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提

9、 供(湘 械 注 准20212220174),荧光单克隆抗体试剂盒由北京同生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国械注准20153402070)。1.3.3 细胞因子 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 2-3 mL,肝素抗凝后离心(3000 rpm,10 min),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白介素(IL)-10、17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仪器使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 7080),检测试剂盒均由杭州陆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入。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 SPSS18.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D)描述,两两间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并采用

10、 2检验;均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结果 2.1 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提高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55.88%),其中观察组治疗疗效优的占比(45.45%)高于对照组(11.76%)(P0.05),见表 1。2.2 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改善 T 淋巴细胞亚群 两组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CD8+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 2。2.3 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改善细胞因子 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 IL-10、IL-17 以及 TN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11、,且观察组三种因子的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 3。表表 1 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n(%)组别 n 优 良 可 差 总有效 观察组 44 20(45.45)15(34.09)8(18.18)1(2.27)43(97.73)对照组 34 4(11.76)5(14.70)10(29.41)15(44.12)19(55.88)表表 2 2 两组两组 T 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DSD)组别 n CD3+(%)CD4+(%)CD8+/%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52.56

12、5.21 65.366.35a*29.542.69 39.393.68a*31.233.47 25.252.47a*0.390.14 1.750.24a*对照组 34 52.395.24 56.696.32a 29.362.87 34.563.54a 31.373.97 29.562.32a 0.510.67 1.340.65a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表 3 3 两组细胞因子比较(两组细胞因子比较(ngngL L-1 1,SDSD)组别 n IL-10 IL-17 TN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523.3650.4

13、5 472.6740.98a*15.341.39 5.570.52a*17.331.77 5.270.87a*对照组 34 522.8750.53 498.3440.73a 15.581.48 8.360.67a 17.561.39 11.321.51a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讨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涨,其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内1。带状疱疹所带来的难题是后遗症中的神经痛,让患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45(10)1889 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2。在临床治疗中,最起初的治疗方案多是药物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

14、展,神经阻滞和脉冲射频研究出来后,药物治疗因此逐渐退出了主舞台3,4。如今神经阻滞以及脉冲射频治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之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因为实施射频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改善局部的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再加之神经阻滞中注射的利多卡因,起效快、作用和扩散范围广、穿透性强且安全性高,注射的维生素 B12能同时营养神经,两者使疗效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CD8+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CD3+指的是

15、成熟的淋巴细胞,在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其值会升高,CD4+属于 T 细胞的辅助细胞,且其能够直接反应机体免疫力的升降,CD8+是指毒性 T 细胞,其值升高能反应患者机体可能感染了病毒。CD4+/CD8+是代表免疫调节的一项指标,若比值产生较大的波动,则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此项实验结果能够表示采用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两组治疗后 IL-10、IL-17 及 TN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IL-10 在治疗前其值的升高,会使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病毒能力减弱,导致疱疹病毒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神经痛。IL-17 是

16、由 CD4+T 细胞分泌的,通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症,因此 IL-17 降低能使炎症缓解,从而神经痛也得到缓解。TNF-是一种多肽炎性细胞因子,其水平上涨会激活前损伤性介质和前炎性因子的瀑布效应,从而产生异常性疼痛以及疼痛过敏。综上所述,采用神经阻滞配合脉冲射频治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显著提高其治疗疗效,且对 T 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变化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付文锟,王玮,刘剑,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 N 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研究J.病毒学报,2017,33(03):380-388.2 张敏霞,晋姣.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17、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2):233-234.3 李少军,冯丹,袁峰,等.颈 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06):521-524.4 王淅克,吴迪,黄岩石,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21,42(04):522-525.5 周强,李明,董全伟,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传统医学章节与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05):1-6,23.6 杨静文,贾平一,邱立新,等.视觉模拟评分法在前牙种植

18、美学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4):324-328.(收稿日期:2022-12-21)(上接第1874页)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799-3805.3 何鹏,任晓梅,卞卫和,等.微创旋切术和开放切除术治疗中等大小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1(6):528-531.4 武晓娜.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5):818-820.5 关铮.微创妇科学J.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 高万露,汪小海.患者疼痛评分法的术前选择及术后疼痛评估的效果分析J

19、.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892-3894.7 李颖,张啸波,等.锥形束乳腺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技术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18(5):257-260.8 李阳,赵松,冀亮,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0):911-914,919.9 董云云,张慧明,史宪全,等.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结节微创旋切术后血肿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81-85.10 张琳.乳腺结节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2):340-343.11 庄婕,汪晓云,王璐璐,等.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3):200-203.12 武超波.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中医,2016,22(18):99-100.13 王付超,林乐岷.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疾病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22,26(11):2171-2174.14 曹马狄,李守帅,田立民.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1):2999-3003.(收稿日期:2023-6-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