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大医精诚谈》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181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医精诚谈》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大医精诚谈》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1 卷第 18 期 总第 410 期2 0 2 3年9月 下 半 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学教学理念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结论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医学统计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地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叶小华,周舒冬,李丽霞,等.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内容评价三位一体改革实践 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50-52.2 刘静,

2、袁中尚,李秀君,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 医学统计学 教学综合改革与探索 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9(7):119-124.3 李国春,黄品贤.中医统计学 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4.4 任娟,张丽菊,李光友.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4):123-124.5 马艳慧,张镝.医学统计学在专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中的改革实践 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94-95.(本文责编:贺静 本文校对:申杰 收稿日期:2021-11-20)从 大医精诚谈 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吴铄涵(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

3、建 福州 350001)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又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由古至今,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文章从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结合孙思邈的 大医精诚,挖掘出中医药文化具有的四大育人功能,同时探索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以期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同时提高中医药文化在育人实践中的影响力。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大医精诚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3.18.058 文章编号:16722779(2023)18017104Discu

4、ssion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rom Discussion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rom Great Medicine SincerityGreat Medicine SincerityWU Shuohan(Academ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

5、ine,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1,China)Abstract: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extensive and profound.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tain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from Chinese culture.Since ancient times,traditi

6、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played an indelible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and explored four educative func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Sun Simiaos Great Medicine

7、Sincerity.At the same time,it explored way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so as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Keywords:traditional

8、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education function;Great Medicine Sincerity中医药文化自诞生以来,不断演化发展,不仅融合了中医药以及中华文化的诸多理念,兼容并蓄,还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道理,彰显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在大力提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当下,弘扬“大医精诚”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对于医德风范的传承和弘扬、育人功能的实现,是非常必要,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1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衍生发展中,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应运而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

9、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药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既具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又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阴阳平衡、崇尚自然的内核。中医药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在医疗、科学、健康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翟理祥等1研究了中医药文化如何融入校园文化。殷忠勇2从当代哲学视角出发诠释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张星3认为传统中医药文化要积极地与现代传媒相碰撞,*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No.X2021050】171第 21 卷

10、第 18 期 总第 410 期2 0 2 3年9月 下 半 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完善传播体系。吴晶晶等4认为中医药院校要着力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陈庆5重点研究了中医药文化传承时遇到的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徐永红6探究了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程林顺等7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承要从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意蕴和价值拓展入手。张其成8论述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孙相如9从中医药文化入手,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华等10认为“医道自然、精诚仁和”是中医药文化的

11、核心价值。刘新鸥等11研究了中医药文化目前的传播现状和传播形式。大医精诚属于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第一卷,是中医典籍中论述医德的经典文献之一,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代表作,为无数中医药医者、学者所研读。在大医精诚中,孙思邈明确提出了作为一名医者,精湛的医术不可或缺,但高尚的医德情操更为重要,每位医生都应该秉承着“大医精诚”之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真心诚意地为病患服务,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中医药文化在发展的进程中,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并且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2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2.1导向功能在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中,孙思邈重点论述了“诚

12、”,要求医者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以一颗真诚之心对待患者。孙思邈认为医者“必当安神定志”,要做到“无欲无求”,同时怀揣着“大慈恻隐之心”,有着“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对待患者要“普同一等”,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切不可“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一位品德医术兼优的大医,必须做到思想纯净,并时刻进行自我反省,气度宽大,光明磊落,在提升自己医术的同时修炼自己的医德。在诊察的时候,做到“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千万不可“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那样是非常不仁德的。而做医生的准则,则是不可“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或者因机缘巧合下治好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患者,就目中无人,自觉医

13、术高明。中医药文化中所提倡的先人后己、舍生取义、谦恭内敛的思想,有着很强的道德导向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医学生来说,高尚的医德修养是基础,是行医、学习的根本,在研读、磨炼医术和医学知识的同时,拥有真诚之心、爱人之心、普同之心更是关键。中医药文化中所提倡的先人后己的“大医”精神,引导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修炼自己的医德品德,之后走向社会,真正成为一名医者时,能够更好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2.2约束功能在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中,孙思邈还论述了“精”。所谓“精”,是要求医者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基础上,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探求精神,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医

14、术,绝不安于现状。在学医、治病时,要刻苦钻研,真正把病理摸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切勿止于书本,不会变通。孙思邈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千万不能以“至粗至浅之思”去探求,那样是非常危险的。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万不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便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那样只会害人又害己。中医药文化中的“精”,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的精髓,要求医者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基础之上,还要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求,精益求精,拥有独特的医学思维方式。“精”同时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约束着医者,专心医道,持之以恒,以一颗孜孜不倦之心探求医道之精,精进不休,切不可骄傲浮躁,一知半解。中医药文化强调,学医之人,

15、切勿觉得已经精通而心存傲气,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在学习、生活、行医中提升对医学知识的精通和领悟,拓宽医学案例面。当代青年医学生,更要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医学知识,在课堂、实习中拓宽医学视野,同时戒骄戒躁,以中医药文化中的“精”约束自己,朝着“大医”的目标不断前进。2.3凝聚功能中医药文化来源于中医药从古至今的发展,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中医药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中医药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蕴含着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思想;五行相生相克,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辩证思想,与中华民族循序渐进、临变不惊的处世态度一

16、脉相承。中医药所提倡的“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中蕴含着因地制宜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华民族所提倡的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互为协调。“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要求要注重巩固基础,中医强调在注重外部保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内部调理,其中蕴含着内外兼修的哲学思想,与中华民族的标本兼顾思想相呼应。中医诊疗,通过望、闻、问、切,由内而外,由表及里,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成因,而不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中医的观念中,人是一个整体,而身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体现出哲学中事物普遍联172第 21 卷第 18 期 总第 410 期2 0 2 3年9月 下 半 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

17、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系的规律,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认知模式相匹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核心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共识,而民族凝聚力正是依赖于这种民族文化共识从而产生发展的,这就是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功能的原因。2.4激励功能中医药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激励功能,从古至今,中医药文化中就蕴含着平等、普世的思想,对医者、患者的影响更是明显且深刻的。如中医药文化中较为核心的“大医精诚”,强调大医对患者要不分贫富、长幼、美丑、亲疏,一视同仁,这在本质上与儒家的“仁”“礼运”是密切相关

18、的,都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推崇的仁义和崇尚的博爱的表现。正是这种博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在追求医术精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提升自身的品行,做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成为真正的“大医”。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中医药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中医药文化的激励功能更加凸显。无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本着对中医药的信任,在中医药的配合治疗下,重获治愈信心,并逐渐走向康复。医务工作者们在中医药文化的激励下,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地治病救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愈了无数患者,加强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心。3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现途径3.1融入日常生活要使中医药文化真正在高校中发挥育人作用,就必

19、须将其与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指引、约束、凝聚、激励的作用。而对于中医药高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好中医药人才”这两个问题。当代中医药高校的育人目标,应该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和“大医精诚”的教育价值观相融合,以培养出精通医术又拥有高尚医德修养的中医药人才。在守正根基上,不断挖掘符合时代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师生客观认识中医药发展现状,理性分析当前历史发展时期下的中医药改革发展、中医药文化继承弘扬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师生在中医药文化的指引下,明确辨别正确方向和行为处事准则,坚定献身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3.2

20、增强认同感和自信心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要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瑰丽宝库中的精华部分,将“大医精诚”“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等中医药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医德师德教育的重要支撑,深刻诠释其体现的当代文化内涵。运用中医药文化,引导师生把握好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性质,在巩固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医药文化传递的价值观的认同以及自信心。作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要先领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体悟作为医者应该具备的修养和情操,提炼出相关的道德准则,在课堂上、临床实践中,将这种治病救人的大医态度身体力

21、行地传递给学生,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特别是西医的存在,使得中医药被比较、以西医的标准被要求,殊不知,西医和中医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拥有自己的评判指标,不能一概而论。增加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不是提倡对中医药传统知识全盘接受,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医药,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西医协同发展。在提高整体医术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3.3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要紧抓当代青年学生的兴趣所在,运用创新方法,

22、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利用传统节日、国医节、入学教育等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将中医药故事讲生动。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经典典籍朗诵活动、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中医药特色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出中医药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优秀医护人员典型事例,加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入学季、毕业季以及临床见习实习等特殊节点,组织开展以“大师”“大医”为典型的榜样教育。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们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达到了宣传中医药文化的效果。建设富含中医药文化的校园环境,如创建中医药文化宣传栏、中医药文化校园广播、有关中医药名人的简介及校园雕塑等,让较为

23、抽象的中医药文化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使师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获得对中医药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4融入时代精神大学阶段,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以提升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中医药文化要想发扬光大,173第 21 卷第 18 期 总第 410 期2 0 2 3年9月 下 半 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就必须要不断创新,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得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自

24、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才是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构建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首先,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途径,可以将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平台,设立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宣传网站、建立校园中医药宣传公众号等,推动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其次,要将中医药文化融于时事热点,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中医药治疗有明显效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中医药文化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作用凸显。抗疫精神强调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与中医药文化所强调的“先人后己、治病救人”的思想相辅相成,我们要积极让中医药文化参与抗击新型

25、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参与到校园疫情防控中去,用中医药文化指导抗疫、指导校园日常疫情防控工作,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4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意义4.1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更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契机。从古至今,中医药文化兼容并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从了解中医药文化,到理解中医药文化,再到主动弘扬传播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校园中发挥其独

26、特的育人功能,破除中医药的认识误区,有助于中医药文化在青年一代中传播,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更有助于中医药文化自身紧扣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从而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4.2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中医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文献支撑,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基因的自信,来自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自信,而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正是持续发展

27、和创造新辉煌的根基。将其妥当地运用在校园育人建设中,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成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还有利于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正确总结好中医药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有利于增加人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感悟,从而深化对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信仰,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4.3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随着历史的发展,吸收各个时期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不断完善,积累了许多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处方理论。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内在联系,具有

28、独特的育人功能。加速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核心价值“仁和精诚”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抓手。中医药文化在青年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树立、底蕴创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育人作用,有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因此,积极运用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作用,向青年学生传递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引导他们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又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翟理祥,凌子平,叶清,等.“

29、双一流”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3-15.2 殷忠勇.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当代哲学诠释与时代意蕴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91-99,2.3 张星.困境 路径与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时代影像投射 J.电影评介,2019(2):98-102.4 吴晶晶,张洪雷,高山.继承与创新: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2):936-939,960.5 陈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制度困境及对策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2701-2703.6

30、徐永红.加强对外出版,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J.科技与出版,2018(8):85-88.7 程林顺,杨静,王艳桥.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及价值拓展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9):717-720.8 张其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 J.中医杂志,2018,59(22):1895-1900.9 孙相如,何清湖,陈小平,等.以中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中医药发展模式变革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146-5148.10国华,柳长华,周琦,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1483-1485.11刘新鸥,申俊龙,沈永健.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及传播模式分析 J.中医杂志,2016,57(10):811-814.(本文责编:贺静 本文校对:关淑玲 收稿日期:2022-06-02)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