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列子一则》教学设计
杨柳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古今异义词,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感受伯牙、钟子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积累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词语、句子,流畅翻译课文
2、 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演绎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走进课文
人世间有一种情感,是能够一点即通的惺惺相惜,是不必过多言语也理解彼此的那份情谊;就如同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是属于高山流水的,那一丝丝默契,这,就是友情,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列子一则》,看一看,被世人传诵千古的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 检查预习,朗读感知
(1)标示字音
卒( cù )逢暴雨 援( yuán )琴
舍( shě )琴
辄( zhé )穷其趣
(2)听读课文,听清情感。
师进行范读,学生听得过程中把握节奏、语气和情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学生齐读课文,要读出节奏,情感饱满。
三、 体会文意
1、 预习的时候,已经让大家尝试翻译课文了,你觉得,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哪些词语是能够影响你对句意理解的关键词?
2、 示例:
善:善于、擅长 志:志趣 善哉:好
峨峨:山高。 洋洋:盛大的样子 念:想。
得:领会,听得出。 阴:山的北面。 卒:通“猝”,突然。
援:拿,拿过来。 操:琴曲。 造:创作。
穷:穷尽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古义
今义
泰山之阴
山的北面
与“阳”相对
卒逢暴雨
猝”,突然
读zú,士兵
霖雨之操
操,琴曲的一种
控制、掌握
辄穷其趣
穷尽,这里用为动词
贫困
援琴而鼓之
拿,拿过来
帮助,救助
援琴而鼓之
弹奏
一种乐器
更造崩山之音
弹奏
制作,做
3、 找学生将全文翻译一遍,师点拨更正。
4、 场景再现。齐读旁白部分,两名学生,一人表演伯牙,一人表演钟子期
5、 通过刚才的翻译和表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阐释自己读出的东西)
四、 合作探究
我们都能有自己的一些感受了,下面齐读全文,把你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在文中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说。
明确: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2、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伯牙与钟子期的关系,你会用哪个词语?
“知音”
3、你从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明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4、齐读课文,读出“知音”之情。
五、 拓展延伸,体味“知音”
1、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六、 小结:
古语有云,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古有豫让为报知遇之恩而吞炭自尽的义举,也有伯牙在知己亡后终身不复鼓的决绝,真正的友情,不在意身份地位,不在意功名利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那么,同学们,在你的眼中,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明确: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七、积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八、课后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分享你与身边的同学或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故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板书:
列子一则
善鼓琴
“知音”
善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