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直面苦难(节选)》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99824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苦难(节选)》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直面苦难(节选)》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面苦难(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宇宙(yǔ) 愚蠢(cǔn) 遏制(è)  似乎(sì) B.毁灭(huǐ) 飓风(jù) 震颤(chàn) 结合(jiē) C.孤寂(jì) 深渊(yuān) 纵使(zònɡ) 濒临(pīn) D.出奇(qí) 俯瞰(kàn) 负担(dān) 缩影(suō)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禽兽 荒唐 遵严 回荡 B.填充 裨贱 蔑视 嘲讽 C.确实 惊叹 渴望 边缘 D.肆意 绝望 神密 遏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是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未申请过临时安置的住户如何补贴?有关责任单位须补发其自2010年11月15日起算至方案实施之日的房租补贴。 B.《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选自《外国名家散文经典》,作者是帕斯卡尔。(法国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 C.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D.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的愚蠢?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在死神降临之前是不会完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 ①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处在更迭与变换之中 ②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 ③无论它开始的几章是如何的平凡和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有限 ④也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 ⑤从生命的初始到其终结的过程中 ⑥但其最终的结局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⑤②④③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6.“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一句起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选文第一段,分析作者对现实世界(“尘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中“应有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下面是选文最后一段的另一版本译文,将其与本文最后一段相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翻译。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赵 丰 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地、尽情地、赤裸地在其中想像,呐喊。 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旷达。 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朋友在收竿,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10.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涵了他的哪些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4.《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两篇文章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请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扩写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选取五个关键词概括莫言作品的特点。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人们为之欣喜,也在深深思索:为什么是莫言。 对此,《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说,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其中一个就是残酷现实,莫言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即属于“残酷现实”藤蔓上的发轫作品。而在浪漫世界里最有名的作品,是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莫言家乡曾经发生过“孙家口伏击战”,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抗日故事激活了莫言身体深处一直被正统叙事格式所压抑的灵感,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莫言创作颇具特色,是以一种独具的生命感觉和神奇想像,将心灵的触角投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获得超常的神奇感觉能力。他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他对这些外来的影响,一直保持着警觉,他的内心,终究有一种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如《檀香刑》中的猫腔艺术的应用,就是很成功的一例。 在艺术与形式上,莫言也毫不落伍,《酒国》和《蛙》充满音乐的复调感,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化。他的作品易为国际接受也是他获奖的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 A项“蠢”应读chǔn;B项“结”应读jié;C项“濒”应读bīn。 【答案】 D 2、【解析】 A项,遵-尊;B项,裨-卑;D项,密-秘。 【答案】 C 3、【解析】 A项,搭配不当,“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C项,成分赘余,“治愈好”赘余,应删去“好”;D项,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不能并列。 【答案】 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C项,成分赘余,“治愈好”赘余,应删去“好”;D项,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不能并列。 【答案】 B 4、【解析】 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括号应为句内括号,故句号应放在括号后。D项,第二个问号改为感叹号。 【答案】 C 5、【解析】 可以从首句或尾句入手,如前面提到了人生是一首叙事诗,承接“它开始的几章”,排除了BD两项,比较AC两项,②“可能”肯定在④“也可能”之前,故可排除C项。 【答案】 A 二、 6、【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可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主题上的作用,即内容上突出了什么,可以是主旨,可以是某一部分的内容,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认识;二是结构上的作用,因在文段的开头,所以可以是领起下文,也可以是承上启下,还可以是为后文做铺垫和照应等。 【答案】 这一句话巧妙地概括了作者的三个人生追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个大思想家源于人类良知的博大真诚之爱。 7、【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以句为单位,概括每句中作者的态度,再加以整合,即可得出作者对现实世界(“尘世”)的态度。 【答案】 作者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作者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减轻人间的悲苦,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些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又使他的内心更加痛苦,而且作者自己也是苦难的承受者。不管怎样,终其一生,作者对人类悲苦的关切始终没有改变。 8、【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由“应有生活”后的“嘲讽”一词,可知应有的生活是前文“痛苦的呼号的……整个世界”的相反的一面。 【答案】 没有饥饿,没有压迫,老有所养,没有贫穷和痛苦的生活。 9、【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语言风格的能力。此题是比较评价,语言仅仅是形式,比较语言的优劣,要与所表达的情感相结合。 【答案】 课文中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而孟宪忠的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喜欢哪一种均可,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三、 10、【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主要是作者对芦苇的喜爱,结合全文特别是第二段可知“芦苇”是“精神家园”的代表,所以是作者对“精神家园”的一种向往追求。结构上因位置在开头所以是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达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之情。 1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重点理解“壮观”一词的内涵,可结合后面的比喻句理解,抓住关键词,如“成熟”、“庄严”、“安详”等。 【答案】 ①面积虽小,但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②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的感悟很多。(意思对即可。第一点也可以答成“面积虽小,但能够让人的思想火花无拘无束,奔放不羁”。第二点如答成“成熟的芦苇凝重、静谧,给人以庄严和安详,让人超脱、旷达”也可)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题干上问的是“哪些”,所以应该通读第六段,准确完整地找出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表达方式和修辞上回答。由“那正是一种成熟”“……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可知作者认为水鸟、芦苇能不受外界的干扰,自己把握自己的生命节奏,这是一种成熟,从“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可知作者对这种成熟的一种向往、呼唤。结合这些句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 (2)通过对没有思想、不可一世的水鸟的形象的刻画,又将水鸟、芦苇等拟人化,在对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像帕斯卡尔那样 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 13【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帕斯卡尔的思想散落在全文中,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表现其思想的重要句子,如“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等,然后从中概括提炼。 【答案】 (1)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2)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 四、 14、【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题干上具体要求了文段的结构是“总-分-总”,这就意味着“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是总说,然后围绕夏、冬各自的情趣分别展开叙述,最后再总结夏、冬各自的特点。 【答案】 (示例)夏天绿树成荫,水碧天蓝,雨后泛舟,更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或湖面溜冰,或山上滑雪,都一样逸兴遄飞,意趣盎然。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 15、【答案】 残酷现实、浪漫世界、魔幻现实主义(神奇想像)、乡土情结、世界化(现代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