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石潭记》.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99787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 云浮市第三中学 黄彩梅 【学习目标】 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 , 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二)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坻( ) 嵁( ) 悄怆( ) 佁( )然 俶( )尔 翕( )乎 差( )互 幽邃(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二、初读感知 我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初步理解《小石潭记》的意思及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 小组探究,深入理解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四、 课后巩固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佩环(pèi) 为坻(chí) 翠蔓(màn) 翕忽(xī) B.龚古(gōng) 为屿(yǔ) 蒙络(luò) 佁然(yǐ) C.篁竹(huáng) 为嵁(kān) 摇缀(zhuì) 俶尔(chù) D.清洌(liè) 幽邃(suì) 悄怆(qiāo) 参差(cēn) 2.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闻水声,如鸣佩 古义: ;今义: 。 (2)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 4.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D.潭中鱼可百许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5.判断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 (1)全石以为底( ) (2)以其境过清。( ) 6.下面与其他三项所使用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用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 。 (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 (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 。 (4)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二)阅读理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伐竹取道 (取: ) (2)参差披拂 (披拂: ) (3)俶尔远逝 (俶尔: ) (4)隶而从者 (从: )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1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三)写作实践 山水是大自然的灵魂,正是有了山山水水,大自然才充满了神韵和灵气。“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观山水之景,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山水”已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结。 请以“山水”为话题,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