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
云浮市第三中学 黄彩梅
【学习目标】
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 , 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二)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坻( ) 嵁( ) 悄怆( )
佁( )然 俶( )尔 翕( )乎 差( )互 幽邃(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二、初读感知
我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初步理解《小石潭记》的意思及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 小组探究,深入理解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四、 课后巩固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佩环(pèi) 为坻(chí) 翠蔓(màn) 翕忽(xī)
B.龚古(gōng) 为屿(yǔ) 蒙络(luò) 佁然(yǐ)
C.篁竹(huáng) 为嵁(kān) 摇缀(zhuì) 俶尔(chù)
D.清洌(liè) 幽邃(suì) 悄怆(qiāo) 参差(cēn)
2.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闻水声,如鸣佩 古义: ;今义: 。
(2)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
4.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D.潭中鱼可百许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5.判断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
(1)全石以为底( )
(2)以其境过清。( )
6.下面与其他三项所使用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用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 。
(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
(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 。
(4)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二)阅读理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伐竹取道 (取: )
(2)参差披拂 (披拂: )
(3)俶尔远逝 (俶尔: )
(4)隶而从者 (从: )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1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三)写作实践
山水是大自然的灵魂,正是有了山山水水,大自然才充满了神韵和灵气。“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观山水之景,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山水”已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结。
请以“山水”为话题,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