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810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式,为农户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将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外来资本,注入到设施蔬菜园区的建设活动中,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扶持相结合的方式,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例如,山东寿光建成投用了占地2.3万亩(约1 5 3 3.3 h m2)的1 8个智能化园区,如图4所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控温、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同时有5万多个大棚应用了物联网装备,蔬菜大棚变身成为“绿色车间”。图4 山东寿光的智能化园区4 结语设施蔬菜供应的安全性,对于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需要充分认识到设施蔬菜安全

2、生产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我国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突出性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便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条件。通过上述策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薛志霞.乌兰察布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 0 2 3(2):1 0 0-1 0 2.2 顾旭东,程玉龙,陈东海.设施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探析J.江苏农机化,2 0 2 2(4):1 2-1 5.3 王新宇,许家玲,孙东文,等.淄博市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 问 题 与 对 策 J.农 业 科 技

3、 通 讯,2 0 2 1(1 2):3 1 3-3 1 5.4 班景洋,刘欣.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 0 2 1(5):8 1-8 2.5 陈丽娜.提高法库县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 0 1 9(1 1):1 1 1-1 1 2.作者简介:任国香,女,1 9 9 2年生,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唐 洪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 2 4 7 3 1摘要:稻瘟病是一种发展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水稻常见病害类型,不仅会威胁水稻产量的提升,还会在极大程度上破坏水稻质量。因此,在掌握稻瘟病发生特点与病害类

4、型的基础上开展科学高效的防控工作十分必要。基于此,介绍稻瘟病发生特点,并对稻瘟病的种类进行论述,从而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以期降低稻瘟病发生率。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 5 1 1 D O I:1 0.3 9 6 9/j.i s s n.2 0 9 7-0 6 5 X.2 0 2 3.1 1.0 2 40 引言稻瘟病作为水稻高发病害之一,具有流行性强、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倘若遇到大发生年份,水稻减产率在1 5%左右,倘若是危害严重年份,水稻减产率能够高达5 0%。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种植气候条件、管理措施、品种抗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近年来水稻稻瘟病的大规模爆发,尤其是穗

5、颈瘟呈现出高发态势,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不但造成粮食减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产业的发展。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品种深受其害。为保障水稻作物安全生产,推进未来粮食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展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非常关键。1 水稻稻瘟病的病害种类以及具体表现1.1 苗瘟苗瘟多数是由于种子感染而引起的,在育苗的时候就会发生,幼苗受感染后,根部变灰黑,叶片呈浅褐色,叶片呈卷曲或死亡,叶面出现三角形、梭状,呈现棕色和灰绿色的病斑,如图1所示。如果当地气候比较湿润,水稻病变的地方会长出灰绿色的霉菌孢子,并且随着苗瘟严重程度的不断加深,会造成97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 唐 洪秧苗的大面积死亡

6、。图1 苗瘟1.2 叶瘟叶瘟多见于分蘖后期,叶面上出现褐色斑点或白色斑点,如图2所示。按其发生发展速率主要分为急性型和缓慢型两种类型1。其中急性型的水稻在患病后,发病初期会在叶面出现墨绿色圆点,随后逐渐变大,成为两端尖锐并且生长着灰绿色霉菌的卵形。这些斑点一旦出现就会快速发展,传播到整个田地,造成严重后果。缓慢型叶瘟,在发病时叶片上出现的斑点多为中心灰白、周边黑棕色、外围带有黄晕的长梭状斑点,有些斑点上还生长着灰青色的霉菌,但总体来说扩散速度比较缓慢。通过多年的生产与研究发现,缓慢型叶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发展为急性型叶瘟。如果周围环境不利于叶瘟的进一步发展,急性型叶瘟也可能转变为

7、缓慢型2。图2 叶瘟1.3 枝梗瘟枝梗瘟主要出现在水稻穗颈部、穗轴以及梗枝等部位,在发病初期呈现出暗褐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发展为黑褐色条斑,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将会造成稻穗枯死,如图3所示。图3 枝梗瘟1.4 穗颈瘟穗颈瘟主要出现在水稻孕穗、抽穗期,表现在第一节穗茎、穗轴、枝柄等处,会产生浅褐色的水浸状小病斑,然后逐渐变成深褐色、深绿色至灰黑色,如图4所示。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稻穗会变成白色,或谷壳上会有深灰色的卵状或灰白色的不规则形状的病斑,导致秕谷增多,产量下降。图4 穗颈瘟1.5 节瘟节瘟主要发生在水稻剑叶以下第1-2节处,起初会出现棕色的斑点,后期会变成黑色,在节上环状蔓

8、延,导致稻秆倒伏,进而造成减产,如图5所示。图5 节瘟1.6 谷粒瘟谷粒瘟主要出现在稻壳与护颖部位。发病初期谷粒会出现椭圆形病斑,中部颜色为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谷粒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暗灰色。护颖发病的话,会变成褐色,并将病菌传播给种子3,如图6所示。图6 谷粒瘟2 稻瘟病的危害时期及发病条件不管是哪一季,都有可能发生稻瘟病,其危害时期一般为:在六月上旬发病,在七月下旬至九月初大面积爆发。稻瘟病菌的内在抗性、栽培管理方法和栽培地区的气象条件均为引起该病菌的诱因。合理施用N、P、K肥料,能提高作物的生长,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另外,由于栽培地全年日照不足,温度较低,08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第1

9、 1期2 0 2 3年1 1月也会加重水稻病害的发生。在具有符合要求的日照条件和适当的相对湿度的平缓区域,患病的几率就会降低。3 稻瘟病发生规律分析3.1 循环传播导致水稻稻瘟病害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以细胞分裂形成的巨大孢子或以菌丝体附着在秸秆和籽粒上的方式进行过冬。病原菌能在空中传播,携带病原菌的茎秆为其主要的传染源4。另外,一些带有病原菌的稻种,经加快发芽速度后,其分生孢子会从秧苗的根部进入,使其发芽,从而引发疾病。3.2 传播方式当其所处的环境不适合稻瘟病菌的繁衍时,稻瘟病菌会处于短暂的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和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稻瘟病菌的产生。第一批病毒是从稻草中传播出来的,这

10、些被污染的稻草,在适宜的条件下,很快就会形成分生孢子,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方式传染给农田。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病原菌可以在水稻上萌发,并引起病害。4 水稻稻瘟病的致病因素4.1 栽培环境施用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幼苗中的自由氮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稻瘟病菌的发生。其次,长时间的深水灌溉,会导致根系无法正常生长,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4.2 植株抗性稻瘟病菌能否在大范围内爆发并蔓延,主要取决于稻瘟病菌的抗性。一般而言,杂交稻及不耐受肥料的稻瘟病菌更易侵染。目前,栽培的稻种以垂直抗性为主,若仅种植一种,将增加稻瘟病害发生的几率5。4.3 温度湿度适宜的生长条件更有利于稻瘟病菌种的增殖,是引发稻瘟病病害的

11、最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指出,温度及湿度对稻瘟病菌种生殖的作用最为显著,温度在2 03 0,相对湿度大于9 0%时,稻瘟病的发生率更高。反之,当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在8 5%以下时,再加上气温在3 2以上或1 5以下时,就会大幅度减低稻瘟病的发病率。4.4 虫口数量若一个地区出现大量的病害,则很可能为翌年稻瘟病病害的发生提供机会,这是因为病菌数量处于持续增多的状态,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条件也就会相对增加6。4.5 气候因子气象因子是影响该病害传播的重要因子,其中,苗瘟的出现几率与幼苗期冷湿和多雨相关,而穗颈疫病则与幼苗期冷湿和多雨相关,而幼苗瘟的出现几率则与幼苗期冷湿和多雨相关。另外,由于田块的地势原因

12、,导致田块光照不足,田块的水分过高,也会导致田块出现稻瘟病。4.6 预防工作稻瘟病需以防治为主,结合各生育阶段的气候条件及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加强对稻瘟的监控。但现在,大部分农民对水稻病害还没有一个明确、科学的了解,只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来进行预防和控制,这种方法经常会使他们错失了最佳的控制时机。5 北方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5.1 农业防治5.1.1 优选抗病品种水稻稻瘟病农业防治中,首先需要科学选择水稻栽培品种,以对稻瘟病抗性能力强的品种为主,在栽培之前同有关农业推广部门沟通,了解适宜本地栽培生长的水稻品种类型,根据所栽培田块的环境状态以及往年稻瘟病发病情况进行品种的科学挑选,避免多年连续栽

13、培或种植同一品种,需间隔2 3年进行一次品种轮换,防治易感病菌的积累发展。或者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稻种进行合理的栽培。尤其是在稻瘟病疫区,选择高产和抗病的品种,从而来制造区域间隔,有效地防止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扩散。农户可依据实际条件,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制定不同的栽培规划,以保证对稻瘟病菌的控制7。5.1.2 采用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目前,水稻种植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被广泛地普及,通过使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实现了稻田面积的科学管理,加强稻田耕作的标准化,有利于对稻田灌溉、施肥、病虫害进行合理控制,确保稻田正常生产,防止稻瘟的发生和危害。稻田稻瘟病菌多发于雨季,必须立即加大排水力度。

14、通过对全生育期的合理施肥,保证了作物吸收充足的营养,并在施肥环节合理配比 P、N、K元素,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5.1.3 强化肥料的施用按照水稻栽培地的具体条件,进行科学施肥,稻农要把肥料的施用放在第一位,适当调节施用肥料的时机,适当提高磷和钾肥的施用比例,但也要避免过度施用肥料。为了减少稻瘟病菌的侵染,可选择水稻分蘖期适当地施用氮素。种植水稻的农户应该选用控制型尿素(硫磺+树脂包膜,3 5.0%N),施用18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高效防控措施 唐 洪2 3 0 k g/h m2,以4 0%6 0%的 N为底肥,3 0%的 N为分蘖肥,1 0%3 0%的 N为穗肥,这样可以使氮素在土壤中缓释,从

15、而降低稻瘟病发生率。不仅如此,种植大户还可以适当施用硅钙复混肥,采用底肥的方法,一次施用1 8 0 k g/h m2,从而减轻水稻稻瘟病的危害。或者选择含有6 0%氧化钾的钾肥,和含有4 6%五氧化二磷、1 8%纯氮的磷酸二铵,施用数量分别为6 7.57 5 k g/h m2、6 71 2 0 k g/h m2,这样可以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5.1.4 防止过量灌水在稻田耕作过程中,农户要根据稻田的具体状况,合理的调节浇水,防止稻田过于干燥和潮湿,阻断稻瘟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途径。尤其是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这两个阶段,感染稻瘟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种植户应该贯彻适度的原则,在小范围内进行多次

16、浇水,确保浇水数量的充足性,切勿过度浇水,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几率。通常,在水稻生育初期,农户应采取“浅水多灌”的方针,并在适当的时间内对其进行适当的“暖水”;到了生育末期,按照干湿交替的原则来调控灌水量,以保证老健的稻叶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支撑。在此基础上,农户要坚持“以水促肥”的原则,于返青后和分蘖期浅灌,于分蘖期保证秧苗正常生长,结合种植地土壤特性适当开展排水、晾干作业,减少因叶瘟和苗瘟而引起的不正常分蘖现象。5.2 生物防治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技术实施时应正确认识稻瘟病的发病菌体,以便于进行抑制剂的准确选择,可使用S t r o b i l u r i n类杀菌剂进行稻瘟病抑制,该药剂的主要

17、成分为氟醚菌酯、苯氧菌胺、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等。在实际用药时可选择9 5.9%的S Y P-3 3 4 3原药为基本用药,根据栽培地稻瘟病发病情况适当添加9 5%的丙环唑原油或者5 0%翠贝嘧菌酯干悬浮剂。需将药物混入1 0 0 0 m L蒸馏水中进行施药,药物配比要求浓度为21 05个孢子/m L,通过机器将配好的药剂均匀喷洒在植株上,能够有效抑制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和入侵,抑制稻瘟病的发病和传播,减轻病害。5.3 化学防治花蕾开花期(七月中至八月初)是农药控制的重要时期。当育成期稻瘟病发生频率大于1%时,就要根据技术规程做好稻瘟病预防工作,通常采用航空航化统一防治手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

18、完成大面积 的 药 物 的 喷 施,一 般 喷 施 药 物 剂 量 为1 5 k g/h m2。目前油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好,或者也可选择7 5%拿敌稳、2%加收米等,但此类药物均不可单独进行应用,需要使用植物油型助剂保障药物作用效果及安全性,一般配比标准为0.5%1%。另外,水稻处于发病初期时,也可选用2 3%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亩地用量约为8 0 g,为强化治疗效果,还可以选用4 0%稻瘟灵,每亩地用量分别控制在8 59 0 m L,兑入适量清水后喷施于患病处。如在施药过程中遇到大风天气,则可适当添加药物剂量,并注意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用药,保障施药安全间隔期,避开水稻扬花期喷施

19、。6 结语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常见病害之一,起于水稻秧苗期,使水稻抽穗结实均可受害。由于致病菌侵害水稻部位不同,水稻发病期也会出现明显差异化。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病程长,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可以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内出现,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阐述苗瘟、叶瘟、枝梗瘟、穗颈瘟、节瘟、谷粒瘟等常见水稻稻瘟病,并从农业、生物、化学等方面提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全面且科学地开展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率,切实保障水稻作物种植产量与品质。参考文献:1 毛文庆,周定邦,龚明强,等.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水稻稻瘟病田 间 药 效 试 验 J.上 海 农 业 科 技,2 0 2 3

20、(4):1 2 8-1 3 0.2 关洪丹,许佳君,朱爱萍,等.几种生物杀菌剂防治水稻稻瘟病 田 间药 效试 验简 报 J.上海 农 业 科 技,2 0 2 3(2):1 5 9-1 6 0,1 8 2.3 沈文杰,胡逸群,王彦军,等.1 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及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 0 2 3,5 1(1 3):1 2 4-1 2 6.4 刘冰,陈枫,刘金亮,等.水稻稻瘟病生防菌筛选、鉴定及作用机 制 初 探 J.东 北 农 业 科 学,2 0 2 3,4 8(3):5 2-5 7.5 周瑚,刘剑波,谭陈勇,等.蜡样芽孢杆菌YN 9 1 7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拮抗机理及应用J.农药,2 0 2 3,6 2(3):2 1 3-2 1 6.6 金健.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 0 2 3(6):1 9 3-1 9 4.7 王冰洁,潘波,姜蕾,等.日本防治稻瘟病的航空植保登记药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农药,2 0 2 3,2 2(3):4 7-5 1.作者简介:唐 洪,女,1 9 7 6年生,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稻麦病虫害防治。28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第1 1期2 0 2 3年1 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