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学术走向公众: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82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学术走向公众: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学术走向公众: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学术走向公众: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9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播学与传新间学从学术走向公众: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一邹军何镇辉一、引言对于中国学界而言,“内卷”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最早源自西方人类学,在2 0 世纪90年代经黄宗智等西方汉学界的引人而在中国名声大噪。但是到了2 0 2 0 年,为什么这个词突然以流行语的形式在中国社交媒体兴起?它是如何进人大众视野的?以及为什么是在中国?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本文将借鉴概念史的相关思路展开分析,以纵深的历史视角看待“内卷”在中国的扩散与流变历程。受2 0 世纪西方哲学界掀起的“语言转向”潮流影响,概念史对语言词汇的含义变化及其社会功能抱有极大兴趣

2、。这一研究方法在以莱因哈特考泽莱克(ReinhartKoselleck)为代表的德国经典概念史学家的推动下走向成熟,亦有学者将英国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话语史纳入到概念史的范畴中。但无论如何划分,概念史始终强调“通过研究概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接受、转移和扩散来揭示概念是如何成为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核心,讨论影响和形成概念的要素是什么,概念的含义和这一含义的变化,以及新的概念如何取【内容摘要】“内卷”内涵的变化和阐释主体的转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面临的某种“结构性丧失”,如中间群体特有的焦虑及引发的非理性竞争。同一时期火爆社交网络的其他流行语,也是这种结构性丧失和中间群体普遍心态的体现。在媒介塑

3、造的自我认同下,“内卷”作为社会竞争的“必选项”体现出部分消费主义特征。在深度媒介化不断推进的当下,话语生产逻辑发生转移,媒介嵌入到公众话语实践和社会结构的互动之中,成为文化和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现化”力量。重新审视媒介及其“形塑力”和“内卷”等公众话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特别的意义。【关键词】内卷;概念史;流行语;媒介化代旧的概念的”。这暗示了概念史的一个认识论前提,即“概念”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历史演变和相互博奔的结果。因此,概念史的研究任务不仅是单纯描述概念含义之变化,更是从中发现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条件差异,以及对应的语义结构变化。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尝试回顾“内卷”这个概

4、念从诞生到在中国本土化、普及化的整个过程,考察它在各个阶段中的“主导性定义”是如何形成的,它与中国社会结构之间产生怎样的联系。同时,受“概念丛”思路的启发,将“内卷”置于同时期流行的系列概念中,挖掘彼此存在的共性,从更普遍的层面探讨流行语生成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二、作为学术概念的“内卷”:从西方学界到中国本土研究“内卷”对应的英文单词为“involution”,指“卷入;纠缠;错综复杂”,也指生物学上的退化。大多数学者所讨论的“involution”或“内卷化”,源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 i f f o r d G e e r t z)(亦有学者认为,内卷理论最早可以追溯

5、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40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新闻学与传播学邹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Kant及其著作判断力批判)。195 2 至195 4年,格尔茨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印尼爪哇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1963年,作为成果之一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出版,成为后来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讨论内卷化的主要理论来源。对于内卷化的解释,格尔茨引用了戈登威泽(AlexanderColdenweise)的定义:“某种文化达到最终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

6、变得更加复杂。”相较于受资本和技术推动的岛外地区,其时爪哇岛尚未资本化,加之行政障碍,致使大量劳动力集中在单一的水稻生产中。格尔茨将爪哇岛的这种特征概括为“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认为它是一种“自我战胜”过程,即在外部扩张受到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向内使耕作中的土地使用、租佃关系和劳动力安排更为精细和复杂化,从而维持岛内大量人口有限生计。1970到198 0 年间,格尔茨先后出版论文集文化的解释和地方性知识,在人类学界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格尔茨也由此成为解释人类学的开山者,其著作被大量应用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中,成为西方影响巨大的理论大师。而

7、对于当时的美国汉学界而言,这种风靡性影响则主要反映在黄宗智(Phil-ipC.C.Huang)198 5 年出版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华北小农)。该论著主要考察了18 世纪华北农村的家庭小农生产,认为其劳动力集约化程度可以远超边际报酬收缩的地步。为了概括这个现象,黄宗智将其称为“内卷化”,并说明这个概念来自格尔茨。而在另一本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以下简称长江三角洲小农)中,黄宗智进一步提出“内卷型增长”的概念,并开始强调与格尔茨的区别: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描述的是爪哇岛以水稻为单一作物的劳动密集化过程,黄宗智的内卷型增长则指通过转向其他更为劳动密集的经济作物的形式以及家

8、庭劳动力的更充分利用实现的家庭年收人增长。例如,由老人及妇孺承担棉花和桑蚕等副业,尽管这些作物带来的单位工作日报酬比水稻低,但是在水稻产量无法提高的前提下还是能带来家庭总收入的增长。考虑到它以单位工作日报酬递减为代价,黄宗智认为其属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继黄宗智之后,杜赞奇(PrasenjitDuara)于1988年出版的著作文化、权力与国家亦把内卷化理论运用到西方中国史的研究中。该书同样以中国华北农村为考察对象,探讨2 0 世纪前半期民国政权的扩张及其现代化过程。他把“国家政权内卷化”定义为:“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扩大其行政职能。”在

9、19世纪末期,清政府依靠乡村非正式团体(如清末吏役)推行自己的政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政策的落实和国家财政收人的提高,但由于中央政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机构,或通过建立有效的官僚机构取缔非正式机构,导致乡村贪污腐化问题的加剧和社会压榨的加深。当国家只能依靠这种方式扩大政权时,便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内卷化。黄宗智和杜赞奇都把目光投向华北农村,这源于其论著中大量使用的日本满铁调查部在侵华期间开展的“华北惯调”资料。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学者对这批资料的可用性抱有审慎的态度。直到1995 年,季羡林等学者呼吁整理抢救满铁资料这一重要历史遗产,次年“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满铁资料研究分会”成立,以及“满铁资料

10、整理研究”的立项,满铁资料才在中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美国学者对满铁调查资料的使用较中国要早,程度也更深,后续中国学者对近代农村进行研究时,绕不开黄宗智及杜赞奇等美国学者在内卷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西方汉学界兴起的内卷化,其概念的建构过程乃至有效性面临诸多争议,其中以美国41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邹新闻学与传播学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加州学派一批学者的质疑观点最为突出。例如,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中力图证明18至19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欧洲相当,这个说法事实上挑战了内卷化的观点。对于黄宗智

11、的反驳,彭慕兰进一步认为该概念存在定义不当的问题。为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曾在2002年组织了一次争论双方参与的讨论会。这场争论尽管未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但由于众多中西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客观上扩大了内卷化理论的影响。而在中国,围绕黄宗智及内卷化的讨论也越发丰富。早在1990 年代前后,随着华北小农和长江三角洲小农翻译为中文,黄宗智的学术观点开始受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视。1993年12 月1日,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召开黄宗智学术观点讨论会,对中国经济史研究范式以及内卷化提出不同的见解。2 0 0 0 年后,中国学界也开始对内卷化开展更为深人的概念批评和研究,如刘世定和

12、邱泽奇认为华北小农和长江三角洲小农中内卷化的含义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由此产生了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而郭继强则将内卷化与刘易斯模型相联系,尝试完善对农业内卷化的理解,使之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般性。在与西方汉学的互动以及中国本土研究的推动下,内卷化理论在中国学界名声大噪,被广泛地用于农村经济和基层治理乃至更为广阔的本土经验研究中。国内学者后续对内卷化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乡村社会。包括乡村治理、农业经济、劳动力转移、乡村文化与社会关系等。(2)农民工及其发展困境和身份认同。新生代农民的内卷化体现在社会体制、阶层流动、社会行为、身份认同等方面。(3)政治、组织、制度的内卷化。除此以外,作为新时代

13、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互联网治理的“权力内卷化”问题在当时同样受到关注。内卷化之所以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和讨论,除了中西学者的争论引发关注之外,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嵌人到2 1世纪之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一方面,它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对停滞提供了解释的关键词;另一方面,它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革。农业问题在中国始终具有重要地位,在2 0 世纪90 年代的中国,“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和学界和普遍关注,黄宗智的内卷化成为了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概念。从更为广阔的视野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而“内卷化”这个概念揭示与定义了中国传

14、统经济发展的某种结构性症结,如何“去内卷化”成为解决国家经济发展和模式改革的关键议题。此外,内卷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亦有所关联。杜赞奇把内卷化运用到国家制度和政权建设的研究之中,警惕地方基层与国家的脱节,为中国乡镇基层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认为和中国社会某些特色联系密切的概念,内卷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现象,出现在中国本土学术研究的各个角落。三、作为公众话题的“内卷”:教育竞争语境下的再概念化随着“内卷化”作为分析性概念得以普遍使用,大众媒体开始运用这个概念分析乡村问题,但使用较为零星,只是延续其作为学术概念的定义,关注的是国家发展等宏观问题,而非个体生活和心

15、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平台的兴起,这一概念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 0 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版图,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令人瞩目,2 0 13年微信用户数从3亿升至6 亿;微博手机客户端也迎来重要功能更新;带动移动新潮流的快手和小红书在这年正式成立;而知乎也自开放注册不到一年用户量攀升至42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新闻学与传播学邹何镇辉:从学术走向公众:“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400万。作为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先锋,知乎在内容的专业化程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独特优势,成为早期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而“内卷”得以进入公众话语,

16、便是依托知乎平台。目前能查溯到最早在社交媒体探讨内卷化的是知乎用户“曹丰泽”(现昵称为“伏罗希洛夫射手”)。知乎特有的投票机制和关注模式催生了大批草根意见领袖,只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的参与以及专业优质的答案,任何人都有资格成为知乎社区的意见领袖,而曹丰泽便是从知乎走出来的“网络意见领袖”代表之一。据知乎个人主页显示,曹丰泽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在知乎累计回答2321条,获得46 0 8 92 9次赞同,参与196 次公共编辑。早在2 0 15 年,他便在知乎的回答中将内卷化与环境人口容纳量挂钩,认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内卷化”。而在2 0 17 年,曹丰泽进一步将内卷化运用

17、在高考现状的分析中,认为“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高考制度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培育知识分子的同时,使孩子的个人特质和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在曹丰泽这里,内卷被解读为人口扩张和资源分配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包括“反内卷”在内的整套话语及理念,被曹丰泽的粉丝称为“曹学”,“内卷”便成为在“曹学”追随者内部活跃起来的一个词汇。诸如高考人数历年攀升、城乡升学率悬殊这些中国教育现状,被冠以“内卷”在网友中获得认同和传播。这种内卷现象同样存在于中国顶级学府的学子之间。2 0 19年11月,清华大学学生“宜城漫士”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将“内卷”与“养蛊”

18、画上等号,描述同学之间过度竞争和比较,为此不惜通过刷分争夺排名和荣誉。作者在反思这种行为是否值得的同时,开始用“卷”字来指代内卷,并讽刺道:“卷得好!卷得再厉害些!”这篇文章引发了该校学生的热议,甚至在知乎上出现了“如何看待评价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一文”的提问,目前该提问得到2 38 个回答,累计浏览15 1398 5次。在早期的传播中,知乎等社交内容平台催生的草根意见领袖以及清北学生成为了“内卷”在移动互联网扩散的“早期采用者”,他们通过媒介实践将“内卷”与大众关心的话题联系到一起,为其后续普及和出圈奠定基础。2020年下半年,两则事件借助网络平台使“内卷”为公众所熟知。9月1

19、9日,三联生活周刊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出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以下简称绩点为王)一文,对中国名校学生的内卷现象进行披露。文章指出中国一些顶级学府以绩点为中心,使学生不得不奔波劳碌,“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并将内卷解释为“一种因竞争而起的精力消耗和浪费”。另一起事件发生在9月30 日,一组“清华学生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图片在微博得到大量转发,清华学子的内卷行为更直观地呈现在公众眼中。尽管后来有人澄清,这组图片实际是学生担心程序中断不得不在骑车的同时开着电脑,但是热衷于玩梗的网友还是乐此不疲地称他们为“卷王”(内卷的胜出者),并一度将相关话题推向微博热搜

20、。24这时在社交媒体大肆传播的“内卷”,在内涵上与原始学术定义已然相反。如果说作为学术概念的“内卷”是在描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缺乏结构性突破带来的“高水平陷阱”,那么作为公众话语的“内卷”则指向在资源有限前提下内部的非理性竞争,成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个体之间相互攀比超越而陷人的“另一种陷阱”:原本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最终却演变为集体的非理性,其结果是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并没有实现太大突破。有网友认为,一味迎合外界的评价体系不仅会破坏学习气氛,还会影响自我提升,因此内卷是一种“没有思考的努力”。尽管在社交媒体的众声喧哗中,我们难以43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21、 期)军邹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新闻学与传播学预料相关新闻事件的走红及后续带动概念的流行,但是“内卷”以新的主导性定义进人公众话语而被公众接受,有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合理性。在中国的教育选拔制度下,教育不仅意味着知识技能的获取,更是关乎未来人生的发展机遇对教育议题具有天然关切的学生同时也是中国网民中占比最多的群体,因而教育议题在互联网具有较高参与度。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教育的非理性竞争曾引发过不少关注和反思。例如在2 0 16 年,自称某98 5 高校学生的樊小书”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我上了98 5、2 11,才发现自已一无所有一文,描述自己寒窗苦读走出县城来到梦想的大学,却在同学之间的

22、家境、外表、见识、人脉、情商等比较中陷人自卑和焦虑。知乎答主王瑞恩认为,中国顶尖高校的教学方式不仅缺乏过渡性,并且落后的学生会遭受老师和同学的“菜鸡羞辱”。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曾经意气风发的学子往往不太习惯失败与平庸,而是遵循强大的惯性相互攀比。一旦失去比较,反而会陷人茫然和虚无,因此,高校学生宁愿投人到内卷的漩涡之中。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学生之间的攀比和竞争有着更为丰富和抽象的内涵,并通过“内卷”这个概念而得以揭示。此外,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同样是内卷的重灾区。在对阶层下滑的恐惧和望子成龙的心理下,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资本投人成为新的战场,诸如“培训班视链”“学区房排位赛”等军备竞赛现象便是其体现

23、。任何学业表现的不如人意,都成为压垮家长的情绪稻草。有学者指出,随着近年来教育竞争的加剧,城市家庭中的母职实践走向“经纪人化”,通过发挥信息、社交、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经营和规划,以帮助子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尽管“还孩子完整童年”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家长认为:“谁不想给孩子快乐童年呢?可现实就是逼着家长,逼着孩子不能扭转整个大环境,很难还给孩子童年。”用教育实现阶层跃迁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过去几十年发展的一种惯性思维。可以说,“内卷”在社交媒体的早期扩散和普及是以反思中国的教育竞争与公平为契机的,个体关于“内卷”的话语包含着反思和摆脱内卷现状的诉求。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让每个人的意见和声音能

24、够以可视化的方式汇聚,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作用于社会。吉登斯(Anthony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原则指出,社会结构与行动之间互相建构,社会结构通过规则和资源的配置制约了人的行动,而行动者通过反身性的实践,使社会结构在行动中再生。这时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内卷”,是特定社会结构下网民反身性的体现。一方面,作为社会结构的教育系统在有限的资源和固化的规则下,暴露出种种竞争与公平问题,制约了结构中个体的反应和行动。另一方面,行动个体通过社交平台的媒介实践,将“内卷”作为一种概念工具为已所用,在网络平台上针对教育话题进行意见表达和情绪宣泄,从而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因而有

25、关“内卷”的公众话语既是当下社会结构的映射,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和“记忆痕迹”,对社会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四、作为流行语的“内卷”:“万物皆可卷”背后的“结构性丧失”(一)“内卷”扩散:多元化议题下的“结构性丧失”作为中国网民主力的青年学生和职场人士,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社会竞争,正是处于内卷漩涡中的典型对象。以教育诉求为契机进人公众话语的“内卷”,开始与更多社会议题结合。如果说青年学生面临着考试和绩点体系下的内卷,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的内卷则来自就业、职场、婚恋等方方面面。近年来诸如“98 5、2 11硕博生扎堆就业小县城”的消息让网友感慨44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

26、新闻学与传播学邹何镇辉:从学术”概念及其话语变迁“学历已经内卷到这样了吗?”而上班一族则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裁员、降薪等危机,“无意义加班”成为常态。在工作质量和收人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为了在职场中取得相对优势,员工也不得不加人到内卷这场无意义的竞争中。除此之外,青年群体的内卷还体现在婚恋议题上,这表现为维系感情所花费的努力和效果的不成正比。例如有网友认为:“话题、氛围、礼物、套路,不知道比以前强了多少倍,但效果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3从学术走向大众的“内卷”,在各类社会议题中引发普遍的共鸣,推动了社交媒体中相关内容的生产。这个过程的实现,是以内卷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维度为前提条件的。霍尔

27、(Hall)认为,意义结构不仅为媒介生产提供了观念基础,同时也通过文本符码系统的策略性建构使之与媒介使用者语境化的社会阐释产生勾连。因此,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内卷”概念呈现的意义结构才得以揭示。首先,内卷指向当下的社会竞争与机遇问题,即人们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拼尽全力,确保自已在社会上处于优势地位,但反而导致竞争的无序化以及群体利益的受损。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内卷反映了个体“努力投人的通货膨胀”。从经济学观点看,提高投人带来的边际收益下降本应是理性人所应避免的,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趋之若鹭。其根源在于:内卷并非是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资本投入,而是在“不参与即出局”的恐惧下个体不得已的选择。因

28、此,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是为了在竞争中不断占据优势而层层加码的投人,并使竞争手段走向无意义的细节的“防御性策略”。例如,在职场中“同事A每天早上最早到办公室,被领导疯狂表扬,于是大家都提前二十分钟到办公室”,相同的逻辑还体现在义务加班、帮领导干活等。因此网友常常戏称,“宁愿累死自已,也要卷死别人”,这种内卷并非依靠自身实力的提高,而是一种非理性的攀比行为。其次,内卷往往被归于人口增长及就业环境的恶化,进而指向对外部环境的不满。作为一种社会竞争的内卷,其解释框架与宏观环境层面的“社会”“资源”“发展”等词汇有着密切联系。“根本问题就是人口实在多,资源有限,好的岗位太少了,必然会

29、导致过度内卷好的岗位依然是万里挑一的局面。”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增长速度无法与之匹配,这一矛盾造成了就业的内卷。为了在就业市场中获得相对优势,教育提升又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卷问题,反而使社会层面的内卷更加广泛和严重。近年来考研“卷”上热搜,其背后反映的是高等教育普及后社会竞争与筛选的前置,“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和考研”这类说法虽是调侃,但也引发了共鸣。用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特定语境中为了特定目的而被使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指向功能。从教育竞争问题,到整个社会制度和竞争问题,“内卷”走红社交网络并非完全是一场偶然的狂欢,它契合了改革开放以

30、来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特定阶层的“结构性丧失”。近十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不断下降,但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产业升级带来的中高端岗位数量的增加。这带来了一个矛盾的事实,即在传统制造业出现“用工荒”的同时,高学历群体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处境,高学历人群争取大型企业的岗位需要经过重重选拔,此外还面临缩编、裁员、“非升即走”等风险。改革不仅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提高效率增加产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和社会分层加速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高学历群体利用自身学历优势实现阶层跃升提供更多可能的同时,其不确定性也带来中间阶层的焦虑。在劳动力的结构性失衡之下,退场的

31、风险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无法安于现状的中间阶层只有在竞争的循环中不断获得相对优势,才能守住既45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邹新闻学与传播学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得利益。因此,内卷现象实际上是特定社会时期的产物,是中间阶层结构性困境的集中体现。从社会价值层面看,这种结构性丧失还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滋生的唯指标导向和效益至上等价值问题。各行各业的管理和工作方法,大多通过量化标准对个体表现作出评价,将标准化绩效作为个体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这使竞争的逻辑变得单一化和功利化。这种量化考核制度与教育体系中的应试逻辑一脉相承,正如在绩点为王一文中所言,考试评价不仅

32、考查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评价学生在群体学习中的相对位置,考试演变成当下同辈之间的竞争,分数成为未来竞争的工具。在单一的考核方式之下,个体的理性选择和投入方式正在加剧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卷,最终带来了群体层面的价值失衡和非理性竞争。在消费主义的视野下,内卷也反映了“有缺陷的消费者”所产生的“主观上的不满足”。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美学占据了过去由工作伦理曾经统辖的位置,工作的美学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成为强有力的层级化因素,富有成就感的工作、自我实现的工作、与生活意义相关的工作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精英阶层的特有标志。在消费社会中无法过上这种快乐生活,或只是过着正常

33、的生活,就意味着沦为失败的消费者或有缺陷的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的不合格就会导致个人社会降级和内部流放”。这套价值观念嵌人到高学历群体的自我认同中,定义和标准化了幸福生活。因此,高学历年轻人宁愿到大型公司内卷,也不愿意走向传统制造业,一方面当然源于更高的平均薪酬,另一方面也有着文化的因素,即追求一种与消费社会相对应的工作美学体验。而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过程是以媒介为中介实现的。像小红书“种草”、直播带货等传播形式正在塑造用户的消费需求,“后浪”等媒介话语嵌人到年轻一代的自我认同之中。当下的消费者社会更多地与媒介逻辑产生联系,人们的理想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介的影响。正是在媒介倡导的单向度

34、消费美学之下,不断创造的消费需求使个体持续“处于怀疑和不满之中”。内卷成为中产阶级的“一种强制、一种必然”(二)“内卷”外围: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结构的互动“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与内卷”一同入选的,还包括“后浪”“打工人”等。正如考泽莱克所言,概念存在于一种理论框架或概念图式中,如果不参照其他“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任何一个单一的“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以“内卷”为中心的“概念丛”或概念图式,即通过对同时代相近、相邻或相反的一系列概念的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流行语概念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列举了“内卷”走红前后一系列与之接近或关联的流行概念,详见表1。可以看到,这些概念在同一时期内

35、前仆后继,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语境和心态相互勾连,反复触及到同一个结构性问题。自“丧文化”和“佛系”流行以来,对于社会竞争和机遇的沮丧悲观和自我消极逃避的心态开始通过网络流行语表达,成为标志性的网络文化事件;之后社交媒体中对“996 公司制度的控诉,反映了中间阶层对传统工作伦理的背离拒绝机械性的、被一强制设置和控制的工作制度;“打工人”和“小镇做题家”通过自我降级和反讽的形式,表达职场白领和大学生各自的阶层焦虑;同样源于中产焦虑的“鸡娃”,是城市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内卷的表现;继“佛系”之后,“躺平”重申低欲望和低参与的生活态度,通过“主动退出竞争”以及反对消费主义成为与内卷相对的另一选择。而处于社

36、会底层的“二舅”,为中间阶层的“精神内耗”找到出路:活在当下、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依然自强向上,但是所引发的争议却指向其有意避开的对社会环境本身的批判。46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新闻学与传播学邹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表1流行语“内卷”的相关概念概念流行年份基本含义来源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葛优躺”“悲伤蛙”“马男波杰克”等颓废抑郁的表情丧文化2017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出自已的沮丧而形包在社交网络爆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90 后已经出家

37、佛系2018生活态度。了,一度在朋友圈刷屏。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国内程序员们在GitHub网站上发布“996.ICU”项目,9962019时或不到,并且一周工作6 天的工作制度。以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 工作制度。原指从事体力劳动且薪水较低的劳动群体,后来特指网友发布自拍短视频,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吹捧自己打打工人2020包括白领在内的职场人的自嘲和自我激励。工人的身份,相关语录引发全网模仿。豆瓣小组“98 5 废物引进计划”的网友发帖引发大量回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人帖和讨论;之后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发文小小镇做题家2020一流高校,但缺乏

38、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镇做题家:一个2 11高校学生的命运陷阱将这个词带入公众视野。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一篇躺平即正义的帖子从百度贴吧火了,作者在帖躺平2021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也指瘫倒在地,中分享其“躺平”的生活方式,被网友称为“躺平学”。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父母给孩子“打鸡血”,源于一线城市父母“给孩子打鸡血”的简称。随着电视鸡娃2021不断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剧小舍得的热播,“鸡娃”得以走进公众视野。形容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过去B站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39、使二精神内耗2022和未来,产生焦虑、担忧和纠结等情绪,从而累积心理舅”的故事火遍全网,同时也激起人们对“精神内耗上的自我消耗,直至身心俱疲。的讨论。网络流行语折射的是特定时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某种人生态度、社会心理、集体情感或时代精神。“内卷”等网络热词作为洞察网民情感深层结构的重要切口,反映出的消极或自嘲心态,烛照社会心态的变迁。围绕这些流行语实践的背后,是行动主体以戏、反讽等形式宣泄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其根源在于僵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现代青年的意义危机。?相较于直接的政治参与和激烈的社会击,这些网络流行语以某些公共事件或社会热点为契机,并且以表情包、推文、帖子、短视频等网络传播形式走红

40、,从而在日常话语中以类似于“生活政治”的方式表达个体对现代社会价值和规则的反思。个体在日常交往实践实现身份的构建和呈现,获得圈层化的社会认同。考泽莱克认为,概念既是变化中的社会结构的“指示器”,也是历史发展的“推进器”。概念史研究的一个认识前提,即概念并非仅仅是社会结构的被动反映,而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作用于宏观社会的“概念”。作为特定社会时期的“主导性概念”这些流行词汇既是现实社会结构的反映,同时为行动者的实践提供认识前提,从而参与到社会现实的建构中。例如,在社交媒体大肆煊染的内卷有时被认为是在贩卖焦虑,不少考研辅导机构精准掌握备考生的焦虑和浮躁心理,给备考生营造内卷的环境认知一“不报班就会落

41、后”,从而加剧了考研的竞争形势,使得考研竞争更为内卷。这时“内卷”成为了具有自反性的概念,在对现状进行表征的同时也强化和肯定了现状,从而加剧了社会的竞争和焦虑。在社会结构制约的前提下,行动者的行动既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具有某种偶发性。网民偶然的一条作品,便有机会走红网络并上升到“事件”的高度,进而推动某些概念词汇的流行。流行语的生成和走红既受到特定社会结构制约下相关行动者的能动性作用,同时也是社交平台偶发性事件驱动的结果。因此,概念的生成、流行及其社会影响往往受现有社会结构的制约,是对社会现状真实或扭曲的反映,而在媒介逻辑的渗透和介人下,与之相伴的不确定性因素被进一步凸显、放大。47现代传播2

42、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责任编辑:张毓强】新闻学与传播学邹军何镇辉:从学术走向公众:“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五、结语在信息驱动的社会中,知识在巨大的网络空间中流动,信息差带来的权力差距被进一步解构,带来权力关系的流动。互联网诞生以来的新媒体作为新的社会交往场域,催生出了独特的互联网文化,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诸如“内卷”“躺平”等网络流行语体现着互联网文化中某些解构和反讽特性,不仅在内涵的主导权上与主流话语形成竞合关系,并且作为自我身份构建和认同表达的重要途径,能动地介人到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中,塑造新的社会现实。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移动传播同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构筑了一种多重

43、场景并置、多重角色共在、多重关系同时展开的“中介化场域”?。作为一种“传播型态”(communicativefig-uration)的公共领域,正是在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建构起来的。在媒介建构的公共领域中,缺场交往成为常态,传递经验和在地经验同等重要“他人导向”的社会性格占据着主要地位,这使得媒介化驱动下的话语生产逻辑发生转移,网络社群的话语生产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基于社会结构的某种“丧失”,以知乎、豆瓣等平台为据点的“先锋社群”的媒介实践对平台成员的行为模式和日常话语具有导向作用,成为深度媒介化过程的重要集体行动者,推动了“内卷等相关流行语的生成一一一但与之相伴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亦

44、带来另一种可能,即部分概念尽管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曾火爆一时,但在短暂的生命周期后走向“过气”的归宿,这说明了不同时期概念及其定义的竞争过程与特定媒介和当时的社会结构始终产生着勾连,尽管媒介形塑力得到媒介化理论的强调,但它并非是社会变革的唯一因素,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场域的力量始终与媒介形成某种张力。总而言之,在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社会建构论”亦可被理解为“传播建构论”(communicativeconstructivism),媒介成为了文化和社会的每个历史阶段的“具现化”(specificrealization)力量,我们越来越无法忽视媒介在构建社会和文化世界的变革潜力。在“元宇宙”“大

45、语言模型”等智能技术不断形塑媒介及社会现实的当下,以概念及话语变迁切入,阐发“媒介社会学的想象力”,便有了更多意义。注释:李宏图、周保巍、孙云龙等:概念史笔谈,史学理论研究,2 0 12 年第1期,第4页。方维规:什么是概念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2 0 年版,第2 1页。韦森: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一一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第7 2 页。4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 0 0 4年第5 期,第96 页。Geertz C.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

46、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p.80.6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 0 0 0 年版,第6 页。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 0 0 0 年版,第1113页。8【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 0 1942 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6 6-6 7 页。齐群:满铁“华北农村惯行调查”源流的再考察一一兼论基于“惯调”的日本中国农村研究,清华社会科学,2 0 2 0 年第1期,第315 页

47、。10黄春宇:“满铁”调查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文汇报,2 0 16 年7 月15 日,第7 版。张家炎:如何理解18 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黄宗智内卷论与彭慕兰分岔论之争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3年第2 期,第10 4页。无为、叶茂、魏明孔等:199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 年第2 期,第117 页。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社会学研究,2 0 0 7 年第3期,第194页。王琛:“内卷化及其文化心理机制分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3年第5 期,第18 2 页。14郭栋:运动式治理、权力内卷化与弥散性惩罚一一当前微博规制检视,国际新闻界

48、,2 0 13年第12 期,第12 3页。例如申端锋认为,在乡村思想僵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内卷化之下,官员和民众共同编制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即使投人再多的资金,也无法解决贫困问题。见申端锋:学者析贫困县成因:部分因官场不思进取风气盛行,中国新闻网,https:/w w w.c h i n a n e w s.c o m.c n/g n/2 0 11/12-23/3553400.shtml,2011年12 月2 3日。韩文峰:焦虑的知乎:内容、流量和净利润,腾讯网,https:/n e w.q q.c o m/r a i n/a/2 0 2 2 0 316 A 0 9D 5 90 0,2 0 2 2

49、 年3月16 日。48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8 期(总第32 5 期)军邹新闻学与传播学何镇辉:从学术走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王秀丽:网络社区意见领袖影响机制研究一一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为例,国际新闻界,2 0 14年第9期,第47 页。见答主“伏罗希洛夫射手”在知乎问题“中国朝代为什么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不会超过三百年?中的回答,知乎,https:/w w w.z h i h u.c o m/question/21824072/answer/66177795,2015年10 月3日。20见答主“伏罗希洛夫射手”在知乎问题“如何评价某些县所有高中零一本的现状?”中的回答,知乎,https

50、:/w w w.z h i h u.c o m/q u e s t i o n/65320792/answer/231946212,2 0 17 年9月18 日。宜城漫士: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微信公众号,https:/mp.w e i x i n.q q.c o m/s/Q ZH n Rc ICYp q 8 411Px J7 8 g,2 0 19年11月1日。22见知乎问题“如何评价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一文?”网站页面,知乎,https:/w w w.z h i h u.c o m/q u e s t i o n/35 36 0 15 39/a n-swer/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