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74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66期期 读经典 作者简介 潘颖聪,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 潘颖聪 摘摘 要要 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在几个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主要分析利用马克思实践思维模式如何理解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科技兴国国策下的指引作用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应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对未来预测和保驾护航的功能。关关键键词词

2、马克思主义 实践 三大规律 现代化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模式的含义及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模式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里,对实践的概念做了具体的讲解,马克思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认识的产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单凭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是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要想感受自然界客观的事物,把看到的转为自己主观想到的,或者把看到的、通过看到想到的,转为更深层次的主观理解,理解得更透彻,对事物的规律总结得更准确,通过得到的主观理解,再经过实践去改变外部自然环境,使外部的自然环境更适合自己生存。想要做到这一步,实践无疑是最基础的办法,也是唯一正确的办法。小时候的故事书中写过,一只狐狸看

3、到架子上的葡萄,还没有尝过就说葡萄是酸的,架子上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只有尝过一口才知道,狐狸全凭主观想象下此定论,就是没有通过实践认识事物,并没有亲自实践去品尝一个,最后导致没有理解事物本质的结果。在实践的基础含义上,马克思将实践更深入剖析,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辩论的强有力武器,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马克思实践思维理解,它让人们可以超出事物客体本身去理解事物。正因如此,马克思实践思维模式才无法被其他理论学说超越,成为世间认识事物的唯一真理。(二)马克思实践思维与三大规律的关系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

4、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对理解唯物辩证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对立统一规律是指自然界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矛盾存在的,都是存在对立面的。就像筷子和勺子,它们都是吃饭时用到的工具,但是筷子和勺子的作用不同,一个用来夹菜,一个用来喝汤。它们又是对立的两对事物、矛盾的两对事物。世界万物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存在,矛盾的存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推动意义,促使人们想解决矛盾、化解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就会推动事物的进程、发展,比如战争中使用到的兵器,矛和盾,矛和盾显然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人类为了用盾抵挡敌人矛的攻击,就会加强盾的保护性能;为了戳破敌人的盾,人类就会

5、想办法加强矛的攻击性。在解决这对对立的事物中,人类开始动手实践,创造出更好的兵器,从而推动其发展。从这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矛盾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出现的,人发现矛盾后,就会通过实践解决矛盾,用多种不同的实践途径解决矛盾就会得到多种不同的实践结果,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总结,使解决矛盾的方法一次次升华,解决矛盾的方法则被人掌握。如果不这样多次实践,光靠脑子空想如何解决矛盾,是无法验证想出来的办法能否化解矛盾。这种不经过实践的空想是没有意义的,如同纸上谈兵。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对立统一规21潘颖聪/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律与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包括马克思自己提出的理论,也需

6、要马克思的实践思维去论证正确与否。第二,量变质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容,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在运动过程中,物质就会发生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这是一个先发生量的积累,在其事物特征上数量增多就叫量变,多到一定程度,事物的本质就会改变,就叫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后便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物质,其本质与特性都会随之变化,这个全新的物质也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在运动过程中会再次在数量上有积累,从而再次产生质变,再产生一个全新的物质,这个物质会比之前的更好,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整个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实践和物质的运动是一对同等的概念,物质的运动放在生活中就体现为实践。比如我们在学习

7、过程中,我们需要读书写字练习题目,我们不停止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实践,即不停止在学习层面的运动,就会做越来越多的题,读越来越多的书,在数量上进行了积累,时间久了,我们在掌握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萌生了新的学术想法,再通过实践论证这个想法,或者将想法变为现实,在已知的知识上改变或者增添了,就完成了质的转变。这个质变量变互相转化的过程也离不开实践的推动,没有实践就不会发生数量上的积累,更不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在质量互变规律上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实践的重要性。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理解马克思实践的一种角度,类似于质量互变的逻辑。否定之否定是在发展中,事物都是从肯定到否定,从否

8、定中再进化出一个新的肯定,是一种波浪式的事物发展规律。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为我们对待一个事物,起初我们的了解是不全面的,在认识不到例外情况时我们对待事物往往是肯定态度;经过一段实践积累,就会发现之前的肯定并不那么绝对,总有一些例外的存在,我们就会将之前得到的肯定给否定,再解释出现的例外情况;然后再次归纳总结,再对这个总结予以肯定,再经过一段实践,会出现更例外的情况,之前总结好的结论会再次被否定,得出更新的肯定结论。虽然我们推翻了之前的肯定,但是每一次推翻后就会得到一次新的总结,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肯定,这个肯定是更全面的、更准确的。所以又说否定之否定是螺旋上升的,是波浪式前进的,正因为有了否定之否定,

9、人们才会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继续发展。比如,在物理学界中,我们最开始认为两个不一样重量的物体在同样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降的速度会不同,经过比萨斜塔实验的实践后,发现物体自由落体下降时的速度与重量无关,否定了之前的结论,再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最后才得出更正确的结论,自由落体的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系。这个结论放在现在是正确的,但是以后可能还会有学者再次否定这个结论,提出了认识更深刻的学说,使学科得到了本质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操作,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才可以真正地掌握对物质认识的本领与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但要践行新思想,还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将他们应用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1。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各国发展排名前列,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经济发展缺陷也凸显出来,依靠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的行业逐步退出经济市场。首先,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如今也面临老龄化的危机,伴随着逐年下降的人口增长率,需要人力生产的产业在经济市场中也逐步褪色,靠人力推动的经济已经跟不上社会对经济增长需求的脚步。其次,曾经我们为了发展大肆砍伐树木、挖采石油、开山凿矿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紧张局面,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生产原材

11、料的工厂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可以随意采取。另外,在全球科技化面前,靠人力提高生产的方式也已经属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国际经济发展上已经失去了竞争力。面对这些问题,我党将马克思的核心要义与中国实际紧紧结合起来,提出要发挥科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来满足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弥补社会发展因人力与资源短缺出现的缺陷。学者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31潘颖聪/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当今对科技兴国的方针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科技推动经济提供了思想指导。马克思科技思想认为,科学技术才是未来世界发展经济的主要生产力,这句话在当

12、今时代已经得到印证,各个国家都在科学领域上大展身手。我国更是奋起直追,才收获了如今的国家地位,保障了人民的稳定生活。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大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创新领域的理论体系上再达新的高度。为了满足人民对通讯效率的需求,还研究出了智能手机,如今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一次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我们也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注重创新,创新的本质也是科技,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也是创新的理论基石,科技是多维的,创新也应该与科技统一、应该渗透在社会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也应将马克思主

13、义科技思想渗透在创新中。创新的同时也要搭配上人才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全面的、是辩证的,科技创新不单单体现在发明造物上,还应体现在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与经济相辅相成,科技创新需要经济的支撑,经济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的方式来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这对相辅相成的运作体系,寻找最佳的科技创新方向,将科技创新成就转变为发展经济的推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带领下,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三、马克思主义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把治理国家的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成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将国家各个方面的治

14、理方式程序化,打破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向现代化转型。人民是国家根本,在人民的治理上,也要做到现代化,即也要有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比如法律,任何人都不可以违反,用法律约束人民的行为规范,来为人民创造更稳定的生活环境。比如道德标准,每个国家对道德的评判标准是不一致的,虽然道德没有强制力,但也有一定的社会约束力。道德体系用来约束个人行为,防止只用法律来约束人民过于宽泛。相对于法律约束,道德上的指引更灵活,符合一个国家人民对美好社会的需求。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关注对人民的治理,从这一个点出发,完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这都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国家治理方式方面的伟大正确指引。(二)

15、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民主改革后,马克思主义在西藏得以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为西藏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当地一批批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党员干部成长为社会中坚,西藏才有今天的发展进步2。(三)如何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犹如一段漆黑的隧道,对于未来未知的事情,无论是谁都是试探着探索正确的道路,为了保证不走偏不走错,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可预测性和

16、长远发展性的保护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久治安,我们每作出一个决定,都要向自己检查有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违反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必须时时刻刻将马克思主义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自检自改,才有信心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世界大变局。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健全的社会组织,畅通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各主体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国家的社会职能,我国自从开启国家职能战略性调整和变革的新征程,把发挥国家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放在突出

17、位置,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优势,不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治理的全面领导共产党是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的领导力量。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发起、现代化的目标设定、41潘颖聪/从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视角浅析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步骤、现代化实施措施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的,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都是党从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个重大优势。相较于西方多党制、两党制的政党政治,中国共产党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国家治理优势。一是能够克服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相互倾轧和掣肘的弊端,有效整合社会资

18、源,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应。二是能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善于制定和实施战略性、长远性的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崇尚实干兴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备决策和执行的高效率。四是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品格,通过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3。(四)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根据上述讨论,我们已经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做法都有了大概了解,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证明我们国家的治理能力已经现代化了。第一,是否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国家的本体,有人民才有国家。在以人民为中心

19、这一方面,我们国家很早就制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与治理国家,国家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民意,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做主4。第二,在治理国家上能否做到高效,我国近些年的基础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这是国家治理高效的结果,全面贯彻上命下达体系的结果,从领导下达命令到基础设施建成,我国的建设速度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例如近几年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短短几个月,乡间小路便被整齐干净的水泥路覆盖,例如习近平发起的“厕所革命”,小小厕所在农村小院一个一个建成,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时间内,深入基层,将幸福感送进千家万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杰出成就5。【参 考 文 献】1 王云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问题J.政治经济学研究,2 0 2 2(4).2 徐文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西藏日报(汉),2 0 1 9-1 1-2 5(0 6).3 牛先锋,李莹.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N.学习时报,2 0 2 0-0 9-2 1(0 3).4 何乐如,陈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 0 2 2(6).5 赵增彦,刘昭含,岳杨春.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的实践要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6).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