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所认识的文化产业 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班级:104451 姓名:童威 学号:105040450054 指导老师:张传奇我所认识的文化产业【摘要】随着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实力较量已经从硬实力扩展至软实力,文化竞争成为当代国际竞争新的发展态势。为增强本国的软实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形成文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争夺文化市场份额。高增长背后的隐忧尽管各项统计数据喜人,但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一是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二是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三是市场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四是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投融资支
2、持体系严重滞后。五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六是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调整 提升 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相互交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正日益聚集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娱乐文化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文化产业发
3、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因此,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就我国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较多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主文化品牌缺失。自主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一国维系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砝码。第二,自主版权文化精品太少。我国是文化产品进口国,本土文化精品严重不足。第三,盗版侵权行为屡禁不止。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
4、全球之时,也正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升级和企业改造的关键阶段,文化企业能否在正确的产业政策指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庇护下,逆向而动,谋求发展的转机和胜机,事关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唯有以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为后盾,以制度运用为重点,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才能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首先,以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为后盾,营造文化创新社会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明确界定产权归属,规范文化产品市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是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无论在国内市场还
5、是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当前,要以著作权法、商标法的新一轮修法为契机,完善相关产权制度,保障知识生产、传播与利用的智力劳动过程,服务于文化成果社会化、产业化、产权化的发展目标。 其次,以知识产权制度运用为重点,构建创新政策体系。我国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虽比较先进,但并没有完全实现其预期的政策目标。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运用制度的经验不足。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将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外贸政策相互配合,并在有关政策出台时增加知识产权条款。 最后,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目标,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群。知识产权创造是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对一国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美国的硅谷地区、日本的关西地区、德国的巴登富腾堡地区、意大利的都灵及米兰地区、法国的巴黎和英国伦敦等地区,都是通过知识产权创造来形成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群。因此,我们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选择关键的文化产业、重点的文化企业作为突破口,建立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形成强势自主版权和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