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比例的意义
2013年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2-3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
2、回忆比各部分的名称。 3 : 2 或 ……( )
( )( )( )
3、回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的数,( )除外,比值不变。
4、将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10 :12 2.5 :30 : 9
1 : 12 5 : 6 2 : 27
5、求比值:0.9:3.6 : 9 :27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2-33的内容。求出学校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操场上国旗的比值: 2.4:1.6=
教室里国旗的比值: 60:40=
根据所求出的比值,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等式,即2.4:1.6=( ):40 或=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 (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和 8:6 16:4和72:18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书上32页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并写出两组以上的比例。
3、1、2、3、6可组成多少个比例?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 )。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 );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2、用3、6、2、9四个数组成不同比例。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2013年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4-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例?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 80∶2和200∶5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4-35的内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例如: 2.4 : 1.6 = 60 :40 (标出内项和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 2.4 × 40 ○ 1.6 × 60
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填大于或等于)
2、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有多少写多少)
3、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 )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 );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空。
(1)12:9 比值是( ), :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
(4)a =b ,则b : a =( ) : (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9:1.2和8:6 (2): 和6 : 5
※3、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写出这个比例。
课题:解比例
2013年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解下列方程. χ=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 5∶1和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第35页例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 ):320 =1:10
(2)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 )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
解:设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
解比例 = * =
*3、将4、5、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或( )。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
2、解比例
0.8 :x = : 0.25 =
: = : x = 2 : 5
3、根据4 x 15 = 5 x 12 填一填。
= =
= =
成正比例的量
2013年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0-4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渗透函数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正比例的图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周长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
小结:我知道像路程和时间、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等,这样两种有关系的量称作( )。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观察主题图完成表格
高度/cm
2
4
6
8
10
12
……
体积/ cm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
底面积/ cm2
……
(2)我发现:= = =……=25 ( 比值一定 )
也就是体积与高度的( )一定。
(3)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 )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成( )关系。
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底面积(一定)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 k ( )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2
(1)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cm水有多高?
*思考: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 ( )
(2)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 )
(3)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 )
(4)一个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 )
2、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一种花布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m
1
2
3
4
5
6 …
总价/元
8
16
24
32
40
48 …
(1)分别写出各组总价和相对应的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2)说出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3)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4)在下图中描出表示数量和对应总价的表格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图像的特点。
总价/元
1 2 3 4 5 6 7 数量/m
(5)利用图像回答,买2.5m花布要多少元?68元能卖多少米花布?
成反比例的量
2013年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2-4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
3、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找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后完成下面的题
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
高度/m
10
5
4
2
1
底面积/ m2
10
20
25
50
100
体积/m3
(1)把相同体积的大米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粮仓中,完成表格。
(2)观察上表,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a、底面积是1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10米;底面积是2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5米;
…………;说明大米的高度随着圆柱底面积的变化而( ),它们是( )的量。
b、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大,米的高度越( ),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小,米的高度越( )。
C、大米的高度x底面积=米的体积( )(填一定或不一定)
(3)、像上面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x( )= k( )。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反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在速度、路程、时间三种量中,一种量一定,判断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附加:比较正反比例异同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 判断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
(2)王芳做完10道题,做完的和没做完的题成反比例 。 ( )
(3)小美从学校走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 )
(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
2、填空。
(1)已知a和b成正比例。
a
1.5
3
b
1
4.5
0.15
a
0.2
10
b
0.25
9
3.2
(2)已知a和b成反比例
比例尺
比例尺
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8-4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计算比例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会计算比例尺.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30米 =( )厘米 300厘米 = ( )分米
15千米=( )厘米 5000毫米= ( )米
2、 解比例.
= x =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比例尺的意义
1、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 )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叫做这幅图的( )。
即: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 ( )
2、主题图中 比例尺=1:100000000中,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厘米。也表示图上距离是( )的,实际距离是( )的( )倍。
温馨提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知识点二:比例尺的分类
1)用数字形式表现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2)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3) 自学例1后,把下面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0 80米
解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填空
(1)计算比例尺时,单位要( )。(填统一或不统一)
(2) 0 180 360 km 是一个( )比例尺,它表示图上( )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km,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为 ( )。
附加3、思考课本49页图中2:1表示什么?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 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 ( )
2、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1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比例尺的应用
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 20 40km
2、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2后完成下题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 =比例尺,可以列方程为( ),再把结果的单位厘米化成( )
解: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千米。 算术解: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观察主题图:地铁一号的实际线路长度为50千米,图上的比例尺为1:500000。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3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则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4cm
1:500000
1.5cm
600km
480km
1:12000000
2、在比例尺是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杭州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北京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比例尺的应用
巨人教育六( )班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巨人教育 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 ):( )=( )
或 = ( )
2、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2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它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出平面图。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合适的( )。比例尺既可以选用( )比例尺,也可以选用( )比例尺。
我的比例尺为:
解:(1)设图上长方形的长为 (2)设
答:
我还能这样做: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画出例3的平面图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a) 在1:100的游泳池设计图上,量得游泳池的长为20厘米,宽为8.5厘米,请问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量一量右图中从学校到小林家、电影院、商场、火车站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中的比例尺求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