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公开课活动资料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学科(上)册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余庆县实验中学 孙晓露
【教学班级】七(6)
【教学时间】2016年 9 月 3日 星期 五 第 1 节.
【教学内容】《巨人和孩子》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巨人和孩子》是语文版2016年8月第一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巨人前后的变化及其产生的结果,告诉我们:“爱心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积累一组字词;理解本则童话所蕴涵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本则童话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本则童话所蕴涵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对于内容缺少趣味性、与生活经验距离较远的课文不感兴趣,而对于内容丰富、有趣的童话深深喜爱,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因此学习本单元的专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的利用学生自己阅读过的童话资源,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让他们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七年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有着“90后”的身上普遍存在自私“骄纵 ” 二气。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也不大会与人分享。教学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分享与自私分别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他们具有阅读记叙文,尤其是生动、有趣的童话的能力,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们既抓得住表层,也能知本质;既能知局部又能通全文;既习得知识又具备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目标 我明确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
2、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3、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二、问题切入 激兴趣
多媒体展示春天美丽公园图片,提问:看到如此漂亮的公园美景,你的内心一定很激动,想说点什么呢?
三、预习展示 说故事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1---2)
巨人筑起一道围墙,春天不再光顾 (3---10)
孩子们回到花园,春天又来到了花园 (11---21)
四、探讨研究 解困惑
1、巨人封闭花园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2、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3、花园里有了美丽的春天,孩子们又能和巨人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这些是因为巨人什么样的变化才换来的?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朗读,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
5、假如巨人不变好,请续写后文
五、课堂展示 显身手
1、巨人封闭花园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自私。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秋天(第8、10自然段)】
2 、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巨人目睹了花园的春景,特别是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北风也对它肆意咆哮的树尽可能垂下枝条,并反复深情呼唤:快爬上来呀,小孩子!这种情景深深感化了他。悔悟之后的巨人轻轻下楼,悄悄打开门,把小男孩轻轻托起放在树枝上。提起斧头砍倒围墙,欢迎孩子们来玩
3、花园里有了美丽的春天,孩子们又能和巨人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这些是因为巨人什么样的变化才换来的?
【自私的巨人在事实的教育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的真诚与爱心使花园更美丽,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美好。】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朗读,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
示例【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
这个情节说明了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5、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朗读,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
6、教师小结
(1).品味语言美:
叠音词的使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2).品味表现手法美:
比喻的运用,形象的说明花之多、花之耀眼闪亮;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容鸟儿的鸣叫非常动听,这和孩子的欢笑声交相呼应。
花儿的鲜艳、鸟儿的鸣叫、孩子们的欢颜笑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六、拓展延伸 我能行
1、结合自己的经历,用下列格式说话:
看到自私的巨人,我想到了———————————————。
看到充满爱心的巨人,我懂得了—————————————。
2、选择你看过的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以这样的形式做自读笔记:
这是 的故事。故事塑造了 的形象,故事中的 深深打动了我最大的收获是 。
七、当堂达标 我最棒
1.联系课文,解释画线的词语。
⑴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
⑵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
2.仿句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
爱心是 , 。
爱心是 ,
教师展示: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蕴藉。
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八、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自私是一切过失和不幸的源泉”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九、板书设计:
童话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言行自私 赶走孩子 花园寒冬肆虐
巨人 变
充满爱心 欢迎孩子 花园美景回归
爱心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美好
十、教学反思:
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要坚持备课策略:“以激情点燃智慧,以智慧解剖教材,以教材提取案例,以案例达成共识。”二是以合作交流为舞台,以问题探索为主线,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以体现有序、积极、愉悦、自然的课堂氛围为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质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认同赞赏的机会。
这堂课自我认为是一堂成功的课,是一堂高效的课。在课堂设计中与我校追求的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十六字”方针是一致的。在课堂里上我注重了实施高效课堂的改革,大力推进、全面倡导学生的自主研讨,真正做到了讲练结合,拓展延伸。基于此,我在时间分配上做到了“二二五”课堂时段模式,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二十分钟,教师点拨、释疑二十分钟,当堂检测五分钟。
在教学设计上,我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拓展提升,当堂检测”高效课堂七大模块。以期形成“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的课堂理想境界。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虽然比较长,但文字比较浅显,主题鲜明,通过教师问题的设计,与循循善诱的引导,点燃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表达欲、交流欲、成功欲。据不完全统计,在此堂课上,举手回答问题、参与展示的同学有57人次,占全班总人数的91%;参与合作探讨的同学为100%;当堂检测的同学正确率为100%。
所以,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高效的课,是一堂愉悦的课,是一堂很有价值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