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
执教 邓爱华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难点:
参考注释,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读通顺。
1、师导: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2)抽生读课文。
2、评议读的情况并谈读时的感觉?
3、指导读好个别字音及句子。
句子:(1)孔指以示儿曰;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字音:(1)“为设果”一句中的“为”应该读四声。
(2)“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四声。
4、师范读。
5、学生自读;抽生读;分角色读;齐读。
三、再读,读明白。
1、师导: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生交流,师随即点拨。
(1)释题。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点拨:“甚”:非常。 “ 聪惠”:聪明。“惠”通“慧”,智慧。
(3)“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点拨:“诣”:“拜见”;“乃”:“就,于是”。
(4)“为设果,果有杨梅。” ( )为( )设果?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点拨:“示”:给……看。“曰”是“说”。
(6)“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点拨:“未”:“没有”。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3、师质疑:夫子在这里指谁?推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5、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四、三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导:同学们,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
1、指2名学生读 。
2、师示范。
3、生自读、同桌读。
4、练习背诵。
五、体会语言的妙处。
1、思考: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
2、交流。
3.师小结:多么聪明,多么尊重长辈的孩子呀!所以文中称什么?
六、理解中学习运用。
1、课堂练习。试着把下面的现代文还原成文言文。
(1)这是你家的小猫。 (2)一个孩子说,李娟很聪明。
2、智力挑战:看故事,回答问题。
3、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氏子 孔君
聪惠
杨梅 孔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