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自我评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主张体现打开 “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
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仁者,爱人” ③“天人感应” ④知德合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古代历史建筑见证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 )
A.登封少林寺 B.曲阜杏坛 C.洛阳白马寺 D.成都武侯祠
3.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4.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6.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
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8.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错误是( )
①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 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0.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 王阳明
12.某中学高中历史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1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1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1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7.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 D.抨击腐朽统治
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0.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 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 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 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 ④ 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3分,22题17分,共40分)
21.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22.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与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辅,西学为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复议开办京师大学堂折》
这份奏折当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直接可以推断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断出来的?你认为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11分)
第一单元自我评价
1.C 2.B 3.B 4.C 5.B 6.C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C 15.C 16.C 17.B 18.B 19.D 20.D
21.(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
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
(2)原因: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②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③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4分)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6分)
22.(1)从材料直接可以推断出来结论:晚清组(1分)
(2)不能从材料直接推断出来结论:东汉组、宋代组(1分)
补充或修改: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4分)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4分)
晚清: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3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 5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