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 说
临泉县靖波中学:孙梦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点:
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导入
1、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2、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简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3作者简介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二、疏通全文
1.范读。
2、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3、读懂文意。
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1)、掌握下列词语。
故虽有名马:即使 祇辱于:只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是马也:这 才美不外见:才能;见通“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面对
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够,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4、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
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