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教学反思
攸县渌田镇中学 陈瑞华
课外古诗词赏析是中考必考试题,一般有两题,株洲语文中考从去年开始采用总分150分的命题形式,古诗词鉴赏占6—8分。通过平时的检测发现学生解答此类题失分较多,加强学生古诗词赏析指导尤为必要。计划用两节课时间梳理古诗歌知识,指导学生赏析方法,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解决三个考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把握,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呈现的画面,诗歌句子的赏析方法。上课基本流程是:中考真题演练了解情况---方法指导掌握规律---教师补充知识积累经验---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上课前我在网上下载了湖南省近五年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尤其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试题加以反复的比较、分析、研究。还在网上观看下载中国古诗词大会视频,也下载了一些古诗歌鉴赏教学视频及课件。新课导入,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古诗词大会视频片段,感受古诗歌魅力,给学生以视觉上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然后对学生观看古诗词大会的情况进行调查,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让他们明白古诗歌尽管时代久远,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影响深远。接着抓住视频中的点评嘉宾,用饱满激情的语言引导鼓舞学生成为古诗词鉴赏专家,树立学生的信心,克服学生畏惧心理,让他们从心里爱上古诗歌。
展示目标,根据株洲市近几年中考综合其他地区中考情况,归纳中考考点:1、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2、画面的描述、句子的赏析3、词语的含义、炼字、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4、诗人的形象。目标展示以幻灯播放呈现,这既节约时间,又条理清晰。学生明白命题的方向,答题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本节课主要重难点是: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把握,画面描述,句子的赏析。
重难点的突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16年株洲市语文中考古诗歌赏析题,宋陆游的《梦至苍溪》。要求学生先读诗歌明白大意,注意注释了解背景,然后审清题干,弄清命题意图,独立思考规范答题。抽查学生答题,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和学生古诗歌鉴赏现有水平。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学生通过教师的答案分析自己答题错误的原因,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加深了印象。课外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思想情感,主要从三个面入手:看诗题明内容,看作者了解背景及诗风,抓意象及特点全面把握思想情感。教师运用多媒体一一展现整个教学过程,先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古诗词题材基本类型:写景抒情类,山水田园类,思乡怀亲类,咏史类,爱国忧民类,悯农类,送别类等。学生从不同类型的诗歌能了解大致的表达的情感,如“送别诗”主要表达这些情感: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思念朋友,对朋友的担心、牵挂,朋友离别的惆怅,对朋友的劝慰和勉励。告诉学生从诗题和作者明白诗歌属于那种类型,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大致有了方向,用这种方法加快了学生答题速度。用多媒体播放课堂测试题,学生用火车接龙形式答题,效果很明显。信息技术既避免了老师单一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又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古诗词画面描述及诗句赏析教学流程大致相同: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方法,学生按方法合作讨论做中考题,小组展示成果,学生以小老师身份讲解分析点评同学的答案,教师出示参考答案,最后归纳总结。
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按照复习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的模式,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练习中加强了合作,训练了思维,掌握了方法,尤其是学生上台做老师,锻炼了胆量,体验做老师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了答题规律,古诗词知识的补充,恰到好处地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沉淀。本节课信息技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课件制作画面不够美观,呈现的形式显得不够丰富,古诗词中优美的意境不能用动画加以呈现,古诗词朗读不够,也没有插入朗读音乐,学生还很难读出古诗词的情感。在以后教学中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多做课件,上课尽量运用多媒体,进一不完善自己的教学,让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