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抒情议论-妙笔传情.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22238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抒情议论-妙笔传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抒情议论-妙笔传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抒情议论,妙笔传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议论、抒情在文章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2.通过名家的精彩片段学习议论句、抒情句在记叙文中的特点; 3.训练学生在叙述、描写中融合议论、抒情句的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叙述、描写的基本能力,达到了叙述条理清楚、描写细致生动的水平,并学习积累了很多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回忆名家的精彩片段,训练学生在叙述、描写中融合议论、抒情句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教师倒入本课的学习目标: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如果把一篇文章看做一条龙的话,那么几句抒情的句子、或者议论的句子就是龙的眼睛。尤其是记叙文,如果在恰当的地方,来两句“点睛”之笔,就会使文章更加打动人心。今天这次作文训练,我们要共同探讨文章中如何融入抒情和议论。 二、文题展示: 我们先看一道作文题目(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实践”题目一,193页)(多媒体出示如下幻灯片)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回首昨天的路,你发现有许多人与你一路同行:循循善诱的老师,甘苦与共的父母和同窗共读的同学……他们曾经给过你真诚的鼓励、宽厚的谅解,给过你无私的帮助。请以“一路同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三、审一审: 我们齐读题目要求,思考:可以写哪些人?写什么时候、哪一方面的事?事件的情节应该围绕什么关键词展开?在写作的表达上还有什么要求?(板书) 学生回答后明确:可以写老师、父母、同学;要写初中阶段的,和学习有关的、或者和学习生活有关的事情。情节要围绕“鼓励”“谅解”“帮助”来展开。不但要有记叙和描写,还要有恰当的抒情和议论。 四、说一说 下面我们说一说,你想写谁的事,什么事? 约2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下。 五、写一写 说得很好,下面把你们各自想写的拿起笔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下来,约3分钟时间后,找同学读一读。 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六、学一学 大家写得很好,但是还缺少一点什么,就更加感人了,也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了?对,抒情或议论。也就是“点睛之笔”。我们先看一下一些大作家是怎样“画龙点睛”的。 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在记述蔡老师教我们跳舞、教我们读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出示多媒体资料: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师结】蔡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这是抒情中的直接抒情。 再看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出示多媒体资料: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再看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 出示多媒体资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师结】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  出示多媒体资料: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师结】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出示多媒体资料:邹韬奋《我的母亲》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七、加一加,改一改 学生们也给自己写的文段加上几句抒情或议论的句子,或者改写一下,使情感更浓郁,更感人。 学生再读。 八、作业 课下同学们再给自己的文章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