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贵阳市清华中学 张明江一阅读属英语中四会能力之一,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整个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该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表现在:一定的阅读速度,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解准确度。要做好阅读题,除了学生具备必要的语法基础知识外,尚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习语和技巧,因为词汇是语言的第一大要素。阅读理解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
2、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既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常识去理解。要做到上面这五点,并且要求达到目的,并非易事,还需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本篇论文中,将论述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二在阅读过程中,并非胡乱地去读文章,草率地去做题。有的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只知其表面,不理解其本质,做题时,感觉题目简单,快速地做完题目,结果出来后,与参考答案大相径庭,于是便大失所望。因此做好阅读题必须要有的放矢,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从三方面来说明这点:(一) 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与漫无目的地阅读:课文问
3、题)传统的阅读教学和现代阅读教学的区别。目的通常决定阅读的适当类型,从而可学习运用相当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浏览、精读等。把提问置于课文后只是一种测验手段(testing device),而把提问置于课文前才是一种学习手段(learning device)。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是在教学生,还是对他们进行考查?是把阅读材料作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工具,还是用来检查他们是否已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阅读时,有许多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是盲目的,根本就没带着目的去处理好阅读题,他们还是先读课文,然后再去做题,这样最大的弊病就会花费大量时间,造成做题速度慢的不良结果。由此教师教学生,要注意传授
4、方法和技巧。学生应重视做题的速度不要因方法的不当影响阅读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阅读。(二) 怎样设计目的在教学中,设计好阅读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目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将来考试的结果。外籍专家Greenwood并非反对把目的设计成文字式的提问形势,然而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图表、表格、图画、地图上画线,一览表,按顺序排列以及示范、演示(diagrams; graphs; charts; tables; drawing; lines on maps; lists; sequence and demenstration)等形式更为合适。即“信息的转换”即把课文的内容由文字形
5、式转换成非文字形式。这种转换对学生阅读理解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instant feedback),立即了解学生读得正确与否。Greenwood还就什么内容的课文以什么形式转换适合的问题,提供了几种可行的作法。1、有关叙述旅行方面的内容可转换为路线图;2、有关两人或两物之间的对比的,内容可以转换成两个独立的表格;3、近两年制造或操作某一简单事物的说明可转换为进行实际操作;4、有关描述某一工序的内容可转换为工艺流程图(flow-diagram)。(from Greenwoo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
6、nguage.”)这四种课文内容的转换,使得本来难以读懂的课文变得易于理解,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甚至通过转换后的图表,增大了对课文的透彻理解。要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开始学英语起,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直接的影响,或在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教师教阅读理解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读课文,接着翻译,然后再做题,这样一来,阅读速度慢、效果差。这并非说,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基础差,教师素质又跟不上,可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结合起来,或者可通过某种有效的方式或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法逐步向现代的进行转换,总之,要达到对课文基本理解,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上面的四种转换的。
7、三) 养成计时阅读的良好习惯所谓计时阅读(timing reading)就是当你阅读一篇文章时,要记录下始末的时间,然后计算每分钟平均阅读的词数,简称为w.p.m(即words per minute)。计时阅读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效率;两者缺一不可。只求读速不讲理解的阅读方法是毫无意义的;只求理解不讲读速的阅读方法也是靠不住的,都不符合计时阅读的要求。读速的提高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计时阅读训练要达到的目的。养成计时阅读的良好习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时,不要“细嚼慢咽”。就是说,要把注意力放在领会文章中的词、句意思上,抓住段落大意和全文的
8、中心思想,切勿象精读那样从语言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要字字句句去落实。2、学会掠读(skimming)。掠读就是不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主题句。切勿纠缠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3、学会寻读(scamming)。所谓寻读,不是毫无目的、毫无重点地阅读,而是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快速浏览。在浏览过程中,有意识地迅速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切勿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4、学会悟意(reading/awakening)。所谓悟意,是指连贯阅读。阅读时,不因个别生词而停顿或去查词典,而是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或者词的结构等方面快速判断
9、出该词的涵义,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读速。5、学会扩大视幅(reading range)。所谓视幅,就是阅读时以某一行中的一个字母为中心能最清晰地看清楚上下左右字母的幅度。一个人的最大视幅大约是一行字母中的29个字母构成的长度,一般相当于半行的词,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一目半行”。切勿逐词阅读。这样视幅大小,影响读速和思路,要学会扩大视幅,就必须学会视读短语、句子和短文。6、学会自己不要回视(back-reading),所谓回视,是指人们在阅读时回过去重读已读过的东西,当然,如果读到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为了弄懂文章的真实内容,偶有回视是不可避免的,是允许的,但是如果读到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
10、也习惯地回视,这就不好了。防止回视,可找一块硬纸板,遮住已读过的内容,边读边移动硬纸板,训练到能摆脱回视为止。另外,为锻炼阅读能力,当文章阅读完之后,做选择题时,也不应来回翻阅已读过的文章。7、学会默读(silence reading)。所谓默读,是指不出声的阅读。它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读速。它比有声朗读和无声朗读(朗默读)的读速快两倍。另一方面,有声朗读和无声朗读还会使人容易疲劳而影响注意力和精力。8、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一开始阅读就要紧张起来,分秒必争,思想高度集中。松松垮垮,看多少算多少,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阅读是快不起来的。9、要认真挑选
11、阅读材料。阅读材料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难易程度要适当,生词量要控制在3%左右;还要兼顾文章的各种题材和体裁。这样训练容易看出效果、激发积极性。切勿急于求成去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计时阅读的训练不只是计算一个人读速的快慢问题,它还包含着复杂的阅读技巧问题。因此通过大量的计时阅读练习,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三综上所述,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在考卷中,大多数题要通过阅读方能完成,如完形填空、补全对话等题,并且专门的阅读理解题赋分高,每小题两分,若没有一定的读速和技巧,是会失分的。阅读理解可以说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不能收集资料、聚集信息,这样,便给写作带
12、来很大的障碍。有的学生一看到写作题,便生畏惧感,束手无策,那也就是收集资料少、信息少,阅读理解力差的缘故。提高阅读理解力,仅有理论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耐心。有的学生明显感到自己的阅读差,但还急于求成,没有耐心。培养英语的阅读能力和汉语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需要有耐心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做大量的练习。即使是一、两次难以理解,多读几遍或更多遍,便会自解其意了,这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提高阅读理解力,需要学习和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注意和我国汉语上的一些异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是有着差异的,若不能分清楚其差异,难免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另外,语境的运用对提高阅读理解力起着重大的作用。语境,即上下文。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句子、然后段落、最后才是整篇文章。要达到此目的,掌握上下文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脱离了上下文去谈理解是荒谬的。既然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去提高它、运用它,为学好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养成有目的地阅读和计时阅读的好习惯。参考书目: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读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