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课
题
《曹刿论战》复习课
备课人
孙雪彦
授课时间
授课
班级
教
学
目
标
一、掌握《左转》有关文学常识。
二、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能准确翻译文句,熟练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14-11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但还需进一步熟练、巩固加深。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
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难点
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法
1、 朗读法;
2、“三读一批注”预习法;
3、 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把握主旨。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增添文章文采。
教学准备
教 师
准备多媒体设备和PPT课件。
学 生
学生练习朗读,查阅资料。
教
学
流
程
内 容
意图
时间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交际训练:
二、课前检测:
三、导入新课:(1)回顾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每篇课文都是详说详解,耗费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试时还是捉襟见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没有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复习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以《曹刿论战》一课为例,尝试并掌握这种方法。
(2)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Ppt1
(3)本科考情搜索。Ppt2
四、教学过程
(1)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根据考点确定复习内容)Ppt3
(2)出示学习目标。Ppt4
(3)检测文学常识Ppt5
(4)检查课下复习重点词语情况,强调学生出现错误多的词语。Ppt6、7、8、9
(5) 自主复习二:句子翻译
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2、含有重点词的句子
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
翻译原则提示: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删减补充,调整语序Ppt10
(6)检查翻译情况Ppt11
(7)试一试谁的理解更全面
复习要点(结合学案完成)
1、内容概括
2、文章理解
3、人物形象
4、写法特点
5、拓展延伸Ppt12
(8)课外延伸
1、温馨提示:课外文言文翻译方法Ppt13、14
2、课外文言文习题Ppt15、16
3、《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另一人物鲁庄公,往往认为这个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鲁庄公其人在他的身上究竟还有没有我们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知识回顾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题解
了解作者
学生对重点名子不能独立完成老师点拔
师生合作
整体感知
教会“三读一批注”的学习方法
注意生字词,夯实字词基础
巩固知识
分层作业
深入理解内容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3
2
5
5
30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