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海泛舟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尽情享受在浩瀚的科学之海泛舟畅游的快乐吧。
我们这次活动分为六个板块,同学们分为四个组,第一小组组长为汪思敏同学,第二小组组长为吴再恩同学,第三小组组长吴静同学,第四小组组长是夏春同学。下面开始我们的活动。
第一个板块什么是科学,请第一小组开始。
生(第一小组组长汪思敏):我们这组由杨梦婷来说。
生:科学就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也是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正确对待和解决客观事物发生的问题的学问,科学不能随心所欲,随意按自己的需要此一时彼一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东西不是科学。
生(第二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汪玉鹏同学来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科学。
生: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一定是科学。
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
生:(第三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明玥同学发言。
生: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跟缩小,在无限放大跟无限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完美理论。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知识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生:(第四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沈源源同学为我们来解释什么是科学。
生: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跟缩小,在无限放大跟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看看你现在的生活,看看航母,看看互联网等等,这些科学的意义平凡于人类的生活当中。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师:好,刚才我们这四位同学讲得都非常好,说明你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很强,我们来看看书本上有关对科学的解释(出示幻灯片)请汪玉鹏同学来读一下: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广义概念是知识,基本要素也是知识。技术除了知识外,还有技巧。从某种意义上看,技巧也是知识。广义的科学也包括技术。一般说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事实和规律。英国科学家戴维发现钾、钠;居里夫人发现镭等,这都是发现了事实,也就是科学,科学首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离开事实的空想。至于规律,就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违反规律,就成为反科学。
师:我们再看一个小视频,加深一下对什么是科学的印象。(视频)
师:关于科学,有不少名人留下了不少名言,对我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进入第二板块的活动:有关科学的名言,不知道各小组准备得怎么样。请第一小组开始。
生:(第一小组组长汪思敏):我们这一组由何磊同学向我们展示他收集的名言。
生:茅以升曾经说过,对于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和大胆的想象力。达芬奇曾说过,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生:(第二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周雨琪同学为我们讲讲关于科学的名言。
生:毛泽东曾经说过,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爱迪生曾经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为人类造福。爱因斯坦曾说过,居里夫人曾说过,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生:(第三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吴平鸿同学发言。
生:牛顿说过,真理的大海上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都躺卧在我的面前,任我去探寻。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亚里士多德说过,
生:(第四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朱超同学来展示。
生: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师:好,刚才我们四个小组的代表同学展示了你们收集的名言,老师也给大家看两个科学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幻灯片显示)生齐读: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任何时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邓小平
师:好,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名言来在我们的上展示一下吧。
生:(多名同学展示)
师:看来同学积集得不少,杨梦婷同学积累的比较多。
师:说到科学,我们自然想到在科学领域内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你心中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呢?爱因斯坦?牛顿?阿基米德?还是霍金?下面有请我们的同学来讲述科学家是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要求:故事完整,语言流畅并富有感情。请第一小组先开始。
生:(第一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钱丽同学向我们展示。
生:讲张衡的故事(内容略)
生:(第二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关于牛顿的故事。(内容略)
生:(第三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陈宇同学来为我们讲故事。
生:我要讲的是阿基米德的故事(内容略)
生:(第四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李敏佳同学来发言。
生:讲爱迪生的故事(内容略)
师:好,刚才我们四个小组同学代表分别讲了科学家张衡、牛顿、阿基米德和爱迪生的故事。下面我们请我们的活动评价代表来评价评价我们四位同学哪一个故事讲得更好,请我们的评价代表曹鸿斌同学来评价评价。
生:钱丽
师:为什么钱丽讲得好呢?
生:钱丽语速不紧不慢,且中间没有一丝不清楚。
师:讲得很清楚,是吧?好,请坐。那第二小组的评价代表代家仙同学来评价。
生:我觉得吴再恩讲得好。因为很通顺,他讲故事的时候语气很好。
师:语气非常是适合讲故事的语气。是吧,很通顺。好,请坐。有请第三小组的评价代表。
生:我认为夏春这组李敏佳讲得很好,她的内容很充实很充分,但是在语气方面还是有点欠缺。
师:噢,虽然语气方面还有点欠缺,但是她还是最好的,是吧。
生:是的。
师:好,请坐,
生:我认为我们这一组李敏佳同学表现得非常棒。她的语气十分好,声音恰好。我认为我们这组是最好的。
师:好,请坐。刚才我们四个评价小组成员评价了一下,综合实力看来谁讲的最好啊?
生:(齐)李敏佳
师:李敏佳同学,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科学家的故事,请看一看,(多媒体显示)这个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吉尔曼的故事,看来,他选择科学家的职业与他小时候读的书不无关系。我们再看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多媒体显示)同样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特曼。
师: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父亲给他看一个罗盘,他对指南针精确的指向感到惊奇,由此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一次难忘的活动,还是因为花开花落,鸟鸣虫唱?这对你后来的兴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行这项活动,请讲述你的故事。要求:真实、可信,表达清晰。从第一组开始。
生:(第一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汲自嫒同学来讲述她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生讲述(内容略)
生(第二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刘靖茹同学来给我们讲述一下她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生讲述(内容略)
生:(第三小组组长)我们这一组请林涛同学来展示。
生讲述(内容略)
生:(第四小组组长)我们这一组由朱承霖同学来为大家讲述他第一次是如何迷上科学的。
生讲述(内容略)
师:刚才我们四位同学,有的以书本知识的吸引为主,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下面我们再请我们四位评价成员来评价评价,谁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故事讲得最好。有请曹鸿斌。
生:汲自嫒,语速平和,而且每一句结束时都有一次好的停顿。而且感情准备得十分充分。
师:好,第二小组。
生:刘靖茹讲得最好,她讲的很精彩。她的内容告诉我们科学是什么。
师:好。
生:我认为,林涛讲得最好,他用他小时候的事情来告诉我们,指纹也是可以破案的。用指纹找到其他的基因。
师:找到遗传的规律,是吧?好。
生:我这次认为林涛说得非常棒。他通过这个小聪明说明了科学是无比的神秘,又怀有奥秘,需要人类探索。我的发表完毕。
师:好,请坐。看来我们这次活动,林涛同学占有优势,讲得最好。
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关注科学,更应该投身到科学创造中去。下面有请我们的同学将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进行展示。要求:简介制作动机、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及功用。第一小组先开始。
生:(第一小组组长)我们这一小组由我和我的助手王瑶来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先向大家奇怪吗?一个小小的斜塔就能支撑如此重的力量。告诉你们,三角形其实是最牢固的,当三角形受到压迫时,力就会从两边分开来,落到地面上,这样压力就会分数。
师:三角形,是吧?
生:我为大家介绍的是(略)
师:(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由王芮来展示
生:我根据以前的飞机螺旋桨的原理制作的。介绍我的小发明边展示边介绍 这个是由纸制作的,用最薄的纸做的。这是根据风筝的原理制作的。把它往前推就能转动起来。
师:我觉得这个制作既简单又非常有趣,大家应该为他鼓掌。
生鼓掌
生:(第四小组组长)我们这组由尹俊来展示一项最新的科技发明。
生:我给大家介绍滑板(内容略)
师:好,刚才我们四个小组都展示了一下,我们再有请四个评价成员,你们看看谁的展示最高明,谁的展示最精彩。有请曹鸿斌同学。
生:我觉得汪思敏同学。
师:你说汪思敏同学?
生:汪思敏同学是为数不多的带来实品的人。
师:王芮也带来了?
生:可是王芮介绍时不够全面。
师:哦,介绍不够全面?
生:而且,汪思敏在介绍时眼神专注。
师:眼神专注,哦?好,第二小组。
生:汪思敏同学。她的发明告诉了我们三角形的牢固性。
师:给我们好像普及了一种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好,请坐。
生:我依然坚持我的立场,我觉得王芮是最好的,他不善于发言,但这次他勇敢地说出来了。我不同意曹鸿斌的观点,但是汪思敏确实是比较好的。但是王芮比汪思敏还是好了一点点。
师:看我们两个小组的评价的成员碰撞出了一种火花。好,请坐。第四组。
生:我赞成汪思敏同学,我认为汪思敏这次带来的物体挺不错的,因为这种发明在很多的实际应用中都使用过。比如说大桥或者是自行车等等,我就不说了(众笑)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多媒体显示)同学们离不开电视,是吧?你看,这话说的多形象,现在人,一天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没有电视,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里去了?
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但是忘了电视最早的发明。从1870年的理论到1939年的第一台电视,经历的时间实际上还是很短的,这经过了很多人很多科学家的努力。
师:(多媒体显示)我们再来看一看电脑,电脑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希望,“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46年的时候诞生了,当我们今天不感觉到电脑稀奇的时候,不由得想到了第一台电脑的问世。刚才我们有同学说到了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根据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计划是可以通过基因对有关疾病有针对性地下药,通过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寿命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可以延长。
师: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核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科学技术两面观为题展开讨论。
生:(组长)我们这一组由王瑶同学发言。
生发言(内容略)
生发言(内容略)
生发言(内容略)
生发言(内容略)
师:我们刚才四个小组的发言,说的是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这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科学家当时发明了塑料袋,现在已经被认定为是上个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它现在给我们人类带来最大的灾难。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多媒体显示)看一看当年青霉素的发现。(多媒体显示)我们再来看一看化学武器,对人类生命毁灭性的化学武器。我们的标题非常的醒目,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可能同学们看过相关的视频,令人发指。
师:好了,我们今天的几个活动接近尾声了,科学应对造福于人类,我们应当追求的是科学的“利”,而避免的是“弊”,是灾难。(多媒体显示)这个材料的是爱因斯坦在1931年2月16日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前面还有一段,老师给大家读一下。
(内容略)请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多媒体显示材料)
师:好,我们布置一个练习,根据大家搜集的资料,来写一篇论文。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