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瓜州县第二中学集体备课导学式教案 (八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主备人: 周志红 备课组长签字: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课 题
采莲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 习
目 标
1 . 了解并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 .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 揣摩优美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重 点
难 点
重点: 朗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法
选择
自学指导法、诵读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熟读诗歌按要求预习。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46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1..电子白板出示荷花图。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教师补充荷花又被称为芙蓉、莲花。
2.这么多碧绿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芙蓉显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两首唐代和宋代诗人所写的咏荷佳作。(教师板书)。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先学。
(一)诗歌的一般方法:
1.知诗人;2.知背景;3、读诗歌;4、解诗意;5、赏诗情
(二)本课学法指导:
1.借助课下注解及相关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听课文录音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意。懂得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诗歌。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1.解诗题:是一首古人采莲的诗歌。江南水乡每道采莲季节,异常热闹,作者曾见过此景,本诗表现了江南水乡之美。
2.知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有七绝圣手之称。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之称。
3.指名学生读诗,进行朗读指导。
4.明诗意: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学交流。
明确: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学生小结.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莲花的娇美,而且描绘了一群美丽活泼的采莲姑娘,人花难辨、人景合一,浑然一体。
1.听导言,初步感受诗的意蕴,产生求知的欲望。
2、学生背诵诗歌
3、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4、看屏幕,明确学习任务及诗歌学习方法
5、自主查找。
6、明确诗题。
7、反馈作者相关资料。
8、按要求读诗。
9、叫到名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1.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入新课,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听、评。
3、多媒体出示目标引导明确
4、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5、巡视督察。
6、 解诗题
7、课件出示作者相关知识。
8、适时指导。
9、点评、相机补充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诗人将一幅江南采莲的生活场景图写得有神有色,生动逼真,创造了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表现了采莲的喜悦场面,写出了采莲姑娘的美丽与青春活力。
6.背诵诗歌。
五、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题解:晓出,造成出去。林子方,作者的朋友。题目的意思为早晨在净慈寺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2.知诗人:南宋诗人,字庭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3.明诗意: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N3pg7H]Eb!W4小学教案课件网4.析诗情: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5作品赏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呈现出的画面U6-E@Xm1+M`5614小学教案课件网 yH]A _A3Irx4[I,,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绚烂生动“毕
六、检查学习效果,精讲、点拨
v?Jb?5D|]Z)mkaj!小学教案课件网 七、比较探究:比较两诗有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八、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咏荷的诗词名句?(背诵出来)
板书设计:指名学生板书主要学习内容,教师指导
一、二句:人花难辨 美丽
采莲曲 三、四句:闻歌始知 活力
喜爱赞美
一、二句总写:异于四时
晓出净慈寺
诗送林子方 三、四句分写:叶碧花红
10.朗读诗歌,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
11、学生背诵。
12回答补充,了解课题、作者。
13、 听录音,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
14、交流思考讨论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
15、背诵诗歌。
16、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
17、自主练习,回答明确。
18、回顾感悟,受到思想的启迪。
10、、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11、指导背诵方法,引导背诵。
12、多媒体出示作者、课题解读。
13、播放录音指名朗读。评价指导。
1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同时多媒体出示。
15、检查背诵。
16、教师点拨引导。
17、多媒体出示,指名回答。
18、小结诗歌,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作业设置
1.默写诗歌。 2.抒写真情。(详见多媒体)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