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011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 路 方 法5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0 期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难治性慢性咳嗽日益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1。王成祥教授是首都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王师侍诊,得之教导,受益匪浅。在中医学中,痰湿型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证型。痰饮致病广泛、病情复杂多变,湿邪致病缠绵难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型咳嗽与肺、脾胃密切相关。现结合中医古籍和王师临证经验,从“土郁夺之”理论探讨痰湿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方法,以期丰富慢性咳嗽的辨

2、治思路。1“土郁夺之”的内涵与外延“土郁夺之”理论最早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2344黄帝与岐伯在论述运气演变规律和表现时提出此理论。说文解字3云:“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土爰稼穑,能孕育和承载万物,故“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2344。张介宾在类经 运气类4中亦指出:“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

3、而郁病作矣或因郁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郁。”由此可知,“郁”即气机升降失调和五脏运化失宜,产生壅滞结聚。在中医学理论中,“土”即中焦脾胃。朱丹溪指出“凡郁皆在中焦”,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失调可生郁,气机不畅亦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夺”即“夺其壅滞结聚”,脾气宜升、喜燥恶湿,脾主运化、主统血。升降失衡、气机阻滞需夺其滞气;谷食不化,食积内阻需夺其食积;水饮不布、痰湿内生需夺其痰湿;食积痰饮郁而化热需夺其郁热;脾失统摄、血液外溢需夺其瘀血,“郁”非成于一因,“夺”亦非拘于一物一法。2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的理论依据2.1 土虚是“土郁”和痰湿型咳嗽的始

4、动因素 肺脾五行相生、营卫相依。素问 玉机真脏论载:“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285,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肺气宣降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各项功能,脾胃功能失调,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无所充养,疾病由生,即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5载:“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母病及子,卫表不固,外邪干肺,发为咳嗽,肺脾两虚是土虚的结果,土虚是痰湿内生和咳嗽的始因。2.2 痰湿痰火是“土虚致郁”过程的环节和咳嗽的继发性病因 脾主升清、运化水饮,肺为“华盖”、主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游溢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薛 贝1 李富增2 于会勇1 翟志光3(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

5、附属医院,北京100029;2.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北京102299;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指导:王成祥doi:10.19844/ki.1672-397X.2023.10.003摘 要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症,它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症状。痰湿型咳嗽作为其主要证型之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病情变化多端。从“土郁夺之”理论分析,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胃,核心病机是肺脾两虚、痰阻气郁。具体而言,土虚之初,健运失常,水谷不化,痰饮始生;土虚失运与痰饮内生互为因果,痰湿久蕴,郁而化热;土虚则脾胃升降失常,复有痰湿、痰火阻滞气机,气郁

6、尤甚。治疗当以健脾补肺、化痰除湿、调畅气机为核心,并根据患者的病机特点,选取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剂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关键词 土郁夺之;咳嗽;痰湿;证;脾胃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项目(WHZX-2020-94);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CZX-202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引导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思 路 方 法6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0 期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299肺与脾胃协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若脾胃功能不足或失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土不制水、肺不主水,水精不行,即凝聚成痰

7、湿,证治汇补 痰证6亦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阻滞,肺失宣降,咳嗽内生。脾虚生湿、湿困脾阳、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如此往复,使痰浊内蕴,郁而化火,火蒸痰阻,喘咳尤甚。2.3 肺气壅滞是“土郁”的结果和痰湿型咳嗽的发病关键 素问咳论 言:“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为肺咳”2158,脾胃受纳五谷、运化饮食,饮食不当所生之郁气可通过中焦经络传至肺,引起咳嗽;肺吸入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水谷之气合为宗气,“宗气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血气”,脾胃气“郁”则宗气不利,呼吸不畅;此外,肺与中焦脾胃通过经络相连,其经脉循行依赖脾胃清气的推动,脾胃之气“郁”,其所过之咽喉不利,膈不通;肺气无法

8、宣降,上逆而咳。土之虚,脾胃自身气血津液不足,最易累及肺金;土虚不运,水饮不化,肺脾功能失调,痰湿渐生,或可郁而化火;痰湿痰火阻滞气机,中焦气郁,肺脉不畅,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土之郁,因虚致实,土郁的过程和表现与痰湿型咳嗽密切相关。临证需明确肺脾两虚之本,补肺脾之虚,夺其痰郁、火郁和气郁,助痰湿之邪祛除、助肺脉之气通畅,使咳嗽患者恢复安宁生活。3“土郁夺之”在痰湿型咳嗽中的应用3.1 培土生金杜痰源 脾胃亏虚是痰湿内生和咳嗽的始因,无论咳嗽新久,均需健脾祛痰。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原文载:“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

9、,大宜服之。”7粗浅探之,四君子汤是健脾祛湿之剂,然究其原文病机,土虚不运,营卫不化,脏腑缺乏营血的滋养和卫气的固摄,则体弱易病;痰湿阻滞,脾胃首当其冲,呕泄并作;肺脾五行相生,共调人体气机和水液代谢,脾胃病久,必及肺金,故四君子汤亦可作为治疗痰湿型咳嗽的基础方。刘沈林教授等亦常用此法此方治疗肺系疾病8-9。而且,若肾虚症状不显,人体气血津液未大伤,可用党参易人参,本草正义1013载:“党参之名,初不见于古书今则南北通行,凡医药中应用人参者,几乎无不用此。”且“惟市肆中亦有数种,以西党参为最佳。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滞,润肺而

10、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由此可知,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似人参,兼顾脾恶湿、胃恶燥、肺恶寒的生理特性。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党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胃肠道黏膜、抗缺氧和抗疲劳等作用11。若痰阻中焦症状明显,见脘痞纳呆、全身重浊困倦、头晕便溏、口中黏腻等,予广藿香、佩兰、豆蔻芳香行气,化中焦之湿;若痰湿阻肺明显,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大量白痰、胸闷者,则加陈皮、半夏,取二陈汤合六君子汤之意,以增强健脾化湿之功。陈皮-半夏能通过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咳嗽中枢、影响气道炎症分泌等机制达到祛痰止咳、抗炎、调节免疫力等功效12,亦有研究表明,六君子汤可以

11、改变哮喘患者呼吸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13。3.2 寒温并用泻郁火 痰湿咳嗽之初,取金匮要略1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予经典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温肺化饮,加用蒲公英清热燥湿,防止药物温燥、痰浊化热。本草新编15言:“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火退而胃气自生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清泻胃火兼泻他火、助生胃气不伤脾阳,泻土之郁不损土,祛邪不伤正,可以被用于痰湿型咳嗽的各个病程。若痰浊化热趋势明显,加用黄芩、桑白皮清热化痰泻火。其中,黄芩长于泻热,在清肺火的同时兼泻脾胃之火、通前后二阴,给痰热之邪以出路,如本草正义1055载:“枯者

12、清上焦之火,定肺热之喘嗽,止火炎之失血,清咽喉实者泄下焦之热,治赤痢淋浊,大肠热结,便血漏血”;桑白皮长于利水化痰,本草纲目16载:“桑白皮长于利小水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二药合用,分消痰火,使郁热散、痰饮泻、气机顺,咳嗽止。若痰热壅肺,咳吐大量黄痰、喘促不宁,去除“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组合,予以葶苈子,助桑白皮泻肺平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桑白皮、葶苈子三药均有抗炎和提升免疫力作用,而且桑白皮和葶苈子可通过增加支气管黏液分泌、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祛痰止咳,同时又可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肺功能,平喘消肿17-19。若兼反酸烧心、胃痞,心胸憋闷、喘息气短明显,可加入半夏、干

13、姜、黄芩和黄连四味药,此四药合用,辛温化湿不助热、清热泻火不凉遏,见于半夏泻心汤等方剂中,为临床运用辛开苦降法的典范。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化裁组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确切,能减轻咳嗽的严重程度,促进咳嗽消失20。3.3 调理气机畅肺脉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升肺降,亦为调节人体气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思 路 方 法7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0 期肺为脾之子、肝为脾所不胜,故可基于五行生克规律,通过疏肝理肺之法,助脾胃功能恢复、助肺脉通畅止咳嗽。如咳嗽、喘促明显者,予以苦泄降气之杏仁和辛平宣肺之桔梗,一降一宣顺肺气;情绪激动时和夜间咳嗽加重者

14、,予香附、郁金、旋覆花疏肝行气、宽中解郁;平素性急易怒者加栀子、赤芍清肝凉血;胸闷明显、胁肋不舒、情志不畅者予以香橼、佛手疏肝和胃、燥湿化痰,本经逢原21151载:“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温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专破滞气。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佛手和香橼均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佛手的挥发油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具有止咳祛痰功效22-23。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也提出“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理论24,临证常用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清肝和胃以治慢性咳嗽25。培土生金、散寒清热、调畅气机之法合用,健脾以防痰生

15、,益气以助痰行,渗湿以引痰出,土虚得补,痰郁得除。肺得脾母补益,卫气充盈,驱外感之邪;肺无痰湿之邪羁留,咳痰自止;肺无郁气阻滞,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咳嗽乃愈。4 验案举隅(王成祥主诊)赵某,男,50岁。2021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咳嗽5年余,加重2周。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多次于社区医院输液治疗,效果不显。2周前食用大量海鲜后,咳嗽加重,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动辄喘息,为求中医药治疗来诊。刻下:咳嗽,睡前及晨起加重,痰多,色黄或白,质黏,偶有气短、胸闷,胸闷经轻拍胸背部可缓解,无胸痛心慌、无鼻塞流涕,喜叹息,食欲可,食后感腹胀、嗳气,无反酸烧心,大便不成形,23次/d,

16、夜寐差,入睡困难,梦多,醒后不易再入睡,舌淡红、苔白略腻、中部黄、有裂纹,脉弦数。辅助检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中医诊断:咳嗽(痰浊化热证)。治以健脾化痰、辛开苦降。予以半夏泻心汤合香苏散化裁。处方:清半夏9g,黄芩12g,黄连6g,干姜6g,党参15g,香附10g,紫苏梗10g,陈皮10g,苦杏仁10g,豆蔻10g,枳壳10g,白术15g,蒲公英30g,香橼10g,佛手10g,藿香10g,炙甘草3g。14剂。予以免煎颗粒,每日2次,温水冲服。2021年4月28日二诊:服药后痰量明显减少,咳嗽缓解,夜寐差,多梦易醒,醒后

17、难以再寐,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数。予以初诊方加旋覆花10g、郁金10g,14剂。3个月后随访,诉服二诊方1个月后,咳嗽、咳痰、腹胀、睡眠均明显好转,无特殊不适。嘱患者注意饮食,慎食生冷、辛辣食物,少饮咖啡、浓茶,适当锻炼,保持情志舒畅。按语:患者久患咳嗽,肺金亏虚,子盗母气,又食用大量海鲜,海鲜性寒凉,直伤脾阳,形成肺脾两虚之本。土虚不运,水谷不化,痰湿内生可见大量白色泡沫痰、大便不成形;枢纽不利,气机升降失宜,甚则影响全身气机,上逆则咳嗽、嗳气,郁结则胸闷、腹胀、喜叹息。故治以健脾化痰、辛开苦降。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补土虚;陈皮、紫苏梗理气化痰;豆蔻、藿香芳香化湿;香橼、佛手理气和胃、燥湿

18、化痰除痰郁;清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温中散寒、清热燥湿破郁气;苦杏仁、香附理肺疏肝;枳壳消痞散结以开气郁;痰色带黄、舌苔中部黄、有裂纹,脉弦数乃热灼之象,故予蒲公英泻火补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健脾止咳。二诊时患者诸症好转,唯有夜寐差,究其病本,结合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数可知,夜寐差为郁阻营血、营卫不和之征,不可予酸枣仁类养心安神药物,当除气血之郁,故予郁金、旋覆花活血行气解郁,本草正义10225载郁金:“治血气心腹痛郁金之性,轻扬上行,古人以治郁遏不升者”,本经逢原2172载:“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惊悸补中下气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诸药合用,土运之

19、气恢复。医学心悟26载:“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现肺脾之虚得补,攻金之痰湿、痰火、郁气已除,无邪干扰,肺脏自宁。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13.2 王洪图,贺娟.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 许慎.说文解字M.蔡梦麒,校释.长沙: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617.4 张景岳,著.类经M.范志霞,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14.5 李东垣

20、.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6 李用粹.证治汇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81.7 宋太医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07.8 郦心瑶,谷雨,刘沈林.刘沈林从脾胃论治杂病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7):118.思 路 方 法8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0 期9 高如花,黄锦榕,洪敏俐.洪敏俐从脾胃论治慢性咳嗽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2,54(8):232.10 张山雷.本草正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 黄圆圆,张元,康利平,等.党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

21、18,49(1):239.12 张旭飞,高洁,柴艺汇,等.金水六君煎组成的药理研究进展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2):94.13 袁星星.基于肠道及呼吸道菌群探讨六君子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14 徐成贺,主编.金匮要略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29.15 陈士铎.本草新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6.16 李时珍.本草纲目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95.17 姚雪,吴国真,赵宏伟,等.黄芩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215.18 杨昱斌,

22、范欣生,周丽萍,等.桑白皮及其相关方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9):241.19 林雪竹,李蔚群,关永霞,等.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22,24(3):550.20 刘玉清,王慧新,黄成,等.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的Meta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8):1.21 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 赵永艳,胡瀚文,彭腾,等.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734.23 严辉,高明亮,查玉玲,等.香橼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

23、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7):976.24 柯诗文,曾丽珍,李少峰,等.浅析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学术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76.25 龚年金,兰智慧,朱伟,等.国医大师洪广祥辨治慢性咳嗽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492.26 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46.第一作者:薛贝(199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通讯作者:王成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收稿日期:2023-02-22编辑:傅如海黄体功能不全(

24、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表现为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1,其与月经不调、不孕及早期流产关系密切2。在育龄期女性自然周期中,其发病率为3%10%,且有临床研究发现,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过程中,LPD的发生率可达100%3。LPD在中医古籍中虽无明确记载,但因其黄体期缩短、经前漏红、经期延长、不孕、反复流产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胎基于肝“体阴用阳”论治黄体功能不全王欣哲 金 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doi:10.19844

25、/ki.1672-397X.2023.10.004摘 要 肝以阴血为体,阳气为用,肝之阴阳协调对调控女性月经周期阴阳节律及“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之阴阳失衡可干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与“心-肾-子宫轴”交互作用,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经后期阴血失充,经前期阳气不足,经间期阴阳转化不利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补肝体、助肝用、解肝郁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调复肝“体阴用阳”之性在推动调周法与调轴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辩证统一进程中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肝;体阴用阳;黄体功能不全;心-肾-子宫轴;月经周期;调周法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104903);江苏省卫健委面上项目(M20200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