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甘孜州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878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6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甘孜州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甘孜州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甘孜州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3期以甘孜州为例以甘孜州为例李李娜娜罗罗成成一、川西北地区的空间格局和战略定位川西北顾名思义就是四川省内的西北城市,其中包括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区。2023年3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范围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共31个县(市),总面积约23.3万平方千米。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将形成“两屏、四带、七区、八片”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两屏”指羌塘三江源生态走廊和岷山横断山脉生态走廊;“四带”指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岷江流域四条生态农牧复合带;“七区”指长沙贡玛高原湿地、沙鲁里山、大雪山、贡嘎山区

2、、岷山邛崃山、红原若尔盖黄河源高原湿地、川西横断山南段七大生态安全重要战略区;“八片”指马尔康及周边、甘孜及周边、理塘及周边、康定泸定、汶川理县茂县、阿坝及周边、稻城亚丁乡城、九寨沟松潘八片城镇集中发展区。川西北地区的战略定位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将打造成全国民族对说理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初高中教育而言,最大的便利就是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因此鼓励和提倡学生正确讲理,有利于学生说理习惯的养成。公安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毕业即从事公安工作,要面对更为复杂、多面的环境。在校期间,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小社会”,强化说理教育,提前度过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五、

3、结语塑造公共说理的社会环境,于社会而言是公民理性的回归,于网络而言是虚拟空间的净化。以提升学生公共说理能力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公共说理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说理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更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公安院校教育对逻辑的重视是公民理性提升的重要途径。可以相信,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氛围的合力维护,一个更加理性、法制的公共空间的形成必然不会遥远。本文系2021年江苏警官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公安实战的说理能力培养 逻辑学 人才培养改革研究”、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先秦 譬 喻 说 理 的 现 代 阐 释”(项 目 编 号:2020SJA050

4、8)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讲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责任编辑 陈小华)川西北生态脆弱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探生态保护452023年第3期生态保护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二、生态脆弱地区的概念界定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主要特征有: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是指生态系统容易受人类开发等外界干扰退化,自我修复能力弱,恢复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是

5、指在气候变化下,生态脆弱区气候更趋干旱,生物生产力弱化,自然灾害频发。时空波动性强是指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在时空尺度上的位移,在时间上气候、生产力等在季节和年际间变化大,在空间上生态界面的摆动或状态类型的变化差异大。边缘效应显著是指生态脆弱区处于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接带或重合区。环境异质性高主要是指生态边缘效应使区内气候、植被、景观等相互渗透,并发生梯度突变,植被景观破碎化,群落结构复杂。从长期看,生态脆弱区是由气候变化和地质变化共同形成的。从短期来看,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是区域经济落后和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有八

6、大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地区、西北山区、青藏高原和东部沿海水陆交界区,其中许多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2009年,国际环保组织在 气候变化与贫困:以中国为例 中指出,中国95%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贫困问题最集中、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只有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生态资源,采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川西北地区脆弱生态及经济现状分析(一)川西北地区脆弱生态分析川西北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生态脆弱。以甘孜州为例,甘孜州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位于四川西部和

7、西藏东部,全州有25个民族共约110万人,藏族人口85万,占总人口的 78%;面积 15 万平方千米,约为四川省面积的三分之一;甘孜州有18个县,以农牧区为主。平均海拔3500多米,位于我国第一级台阶和第二级台阶、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属于横断山脉的北段,川西北高原地区的山脉,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位于农牧业交错的西北山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脆弱,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生态退化明显。该地区多地具有青藏高原复杂侵蚀生态脆弱区特征,地势高寒,植被稀少,风蚀、水蚀、冻蚀等侵蚀现象明显,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之一。随着西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加,但由于经济水平落后、

8、经济结构单一,人们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些地区的资源利用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加上缺乏监督管理等原因,不仅牧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经济发展陷入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转型困难、对单一资源依赖过高的“资源诅咒”困境。(二)川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经省统计局核算,2021年甘孜州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的增速为4.8%;第二产业的增速为6.5%;第三产业的增速为8%,第三产业增速相对较快。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生产总值205.44亿元,增长6.7%;南部区地区

9、生产总值 103 亿元,增长 8.2%;北部地区生产总值138.6亿元,增长6.4%。过去,甘孜州形成了绝对的“木头经济”。森林资源几近枯竭后,则逐渐发展出以矿产和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由于资源开采成本不高,技术要求低,受排挤效应的影响,使得其他产业也难以发展壮大。在区域分工中甘孜州自然而然成为原材料出口区域,资源的经济价值逃逸过多,很难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难以形成区域发展的资本积累。由于制度弱化和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2023年第3期生态保护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开采资源者获取暴利,却要广大农牧民承担生态破坏的环境成本,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环境

10、恶化也阻碍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导致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甘孜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甘孜州这样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发展能力不足的类似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为了养活更多的家庭成员,持续增加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在透支生态环境,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导致人们陷入生态贫困的恶性循环。按照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理论和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机制,要促进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自然存量,并形成持续增长,以提高生态资本水平,促进和完善生态系统的优化发展。同时,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态资本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稀缺的生态资本,增加

11、生态资本增量的收益,实现生态资本水平提升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四、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理论(一)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理论传统的发展道路往往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考虑生态环境,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纯生态建设的发展道路,缺乏经济发展的考量,只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这两种路径都不适合川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实际,只有生态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才是最适合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路径。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受到人口、投资、需求、管理、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首先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建立基于法律制度框架的创新体系。其次,在资

12、源开发和管理中发展多类型多品种生态产业,实现产业与生态互动。最后,进行区域划分,对部分区域进行重点经济建设,帮助困难地区走出经济困境。(二)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机制川西北地区特殊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该地区只能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地发展经济。一是,川西北地区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着力开发区域独特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转型。二是,川西北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可以利用社会投融资引入外资,通过多元化经营协调生态补偿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带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三是,加强川西北通信设施建设,促进通信服务业发展,将为川西北经济发展和生

13、态建设提供科学、技术和信息的支撑。四是,在川西北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通过区域合作、互动、扶持,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五、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模式川西北地区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且恶化严重,是生态经济矛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制约下,这些地区社会经济落后,人们为了生存而追求短期的高速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恶劣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贫困粗放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对这

14、些地区来说,最重要的是实施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战略。可以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重要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恢复重建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同时可以在州内建立省级或者州级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于原本保护区内的居民可以进行集中生态移民,这样既可以减轻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又可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还可以在这些生态脆弱地区的缓冲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在环境承受能力范围内开展畜牧业生产。在国家层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生态资源所有权主体。例如,对于土地、草地、森林等生态资源,要明确界定集体和国家的所有权权限,严格区分和界定国

15、家的土地征地权,集体获得有一定保障472023年第3期生态保护的所有权,然后创新投资方式,改善资源状态,提高资源的资本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矿产资源等资源属于国家合法所有,应当由国家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在采矿业方面,可以将采矿权转让给更多的主体参与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监管,确保矿产资源等一系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优势资源开发模式川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高原山区,坡度高陡,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这些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从当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保障,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优势资源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充分发挥工业污染相对

16、较少,水能、热能、光能丰富的优势,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对于雪莲花、红景天、冬虫夏草、松茸等特色生物资源,通过引进生物高新技术和人才,发展特色生物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比如对现有特色生物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生产出先进的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应该依靠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如独特的民族习俗和传统,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广泛利用,既使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又扩大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文资源基础,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原有的单一资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17、探索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广阔途径。(三)民族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产业,对推动生态脆弱落后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族生态旅游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川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高原山区和大渡河、雅砻江等江河源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绝对资源优势。川西北地区可将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将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旅联动、商旅联动、农旅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川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8、四)新型生态城镇化模式川西北地区农村面积大,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较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新型生态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缓解农村生态环境压力、推进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坚持城市生态经济原则,从区域中心城、县城、建制镇、重点集镇四个层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生态小城镇、生态村、生态社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加强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生态脆弱地区转移到小城镇,缓解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依托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城镇环境保护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推广高效清洁能源,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

19、性循环,加快建设宜居的新型生态城镇,推动川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六、结语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当地人居环境恶劣而脆弱。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川西北地区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出积极创新的经济发展措施,以确保该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本文从川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提出了基于生态保护的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上述经济发展模式从川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川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联基地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巴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C22EZD40)、四川民族学院特色研究机构重点项目“川藏铁路(甘孜段)沿线经济带发展制约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YZB2202JG)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李娜系四川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罗成系四川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编辑 涂莹石)4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