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性逻辑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734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性逻辑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性逻辑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性逻辑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7Total No.512JOURNALOFJILINPROVITEOFEDUCATION(总第5 1 2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8,20232023年第8 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性逻辑研究侯鉴洋摘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从整体性的视野来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真实意蕴。从历史维度上看,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历经初步探索、整体规划、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系统建设五大阶段,构成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逻辑。从理论维度上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解决思政课的重复问题和衔接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和理论遵循,构成了思政课

2、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从实践维度上看,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立足于现存问题,在课程标准上一以贯之,在目标体系上螺旋上升,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在教师队伍上加强管理,构成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内在逻辑;认识论;辩证法doi:10.16083/ki.1671-1580.2023.08.017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0 8 0 0 9 7 0 82019年3 月1 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想政治

3、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课题。目前,在思政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两类问题呕待解决:一是重复问题,即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二是衔接问题,即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缺少有效衔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整体性的视野来把握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中解决两大难题,从而把握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真实意蕴。一、历史逻辑: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2 。构建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的历史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初步探索开始,其思想进程也应当从这里开始。1 9 7 9 年,

4、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政治收稿日期:2 0 2 3-0 4-0 1作者简介:侯鉴洋(1 9 9 5 一),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在读。98理论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中最早指明了高校的党史课和中学的政治历史课的重复问题和衔接问题,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最初构想可追溯至此。之后,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脉络来看,可根据文件的发布时间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 9 7 8 年一1 9 8 4 年),强调思修课要避免内容重复;整体规划阶段(1 9 8 5 年一1 9 9 3 年),强调思政课要循序渐进发展;全

5、面推进阶段(1 9 9 4 年一2 0 0 4 年),强调要加强思政课的整体衔接;深化改革阶段(2 0 0 5 年一2 0 1 8年),强调要注重思政课的横纵贯通;系统建设阶段(2 0 1 9 至今),强调思政课要螺旋上升。从初步探索阶段的避免内容重复和整体规划阶段的循序渐进,到全面推进阶段的整体衔接,再到深化改革阶段的横纵贯通,最后到系统建设阶段的螺旋上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守正创新”的过程,构成了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逻辑。(一)初步探索阶段(1 9 7 8 年一1 9 8 4 年):避免内容重复文革结束后,为肃清“四人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破坏和影响,全国高校逐渐恢复了

6、“中共党史”等四门政治课,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努力改进教学,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1 9 7 9 年5 月2 0 日,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在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中指出,高校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内容重复和分工不明以及衔接不够的问题,主要体现为“高校党史课与中学的历史课有许多重复”3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提出了“关于中学政治课程的建议”,决定编写统一的教本和教学参考资料来“解决大、中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分工和衔接问题”3 ,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要通过举办假期讲习会和短期进修班的方式,来解决现有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初步探索阶段,教

7、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在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中,发现了全国高校政治理论中所存在的内容重复、分工不明以及衔接不上等零散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达到一个系统化的认识。(二)整体规划阶段(1 9 8 5 年一1 9 9 3 年):强调循序渐进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强调要联系青少年心理认知和发展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由浅人深”3 的教育,对思政课进行了清晰明确的分段规定。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以生动的形象”进行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在中学阶段,要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道德、民主和法治、纪律教育”;在高中阶段,要

8、使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行“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3 之后,国家又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等文件,在整体上对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规划,强调了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整体规划阶段,国家教育委员不再停留于初步探索阶段时期散在的认识,而是继续对高校政治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分段的明确规定,逐步取得了顶层设计的新突破。(三)全面推进阶段(1 9 9 4 年一2 0 0 4 年):加强整体衔接党

9、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绩,但依旧存在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重复、教学针对性不强等各种问题,整体规划阶段的顶层设计已然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1 9 9 4 年8 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99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了德育工作一体化的发展。文件指出: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3 “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3 。在全面推进阶段,德育一体化建设直接将加强“整体衔接 作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每一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在横向方面要加强

10、整体联系,在纵向方面要加强整体衔接。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人了全面的推进阶段,(四)深化改革阶段(2 0 0 5 年一2 0 1 8 年):注重横纵贯通2005年2 月,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制定了现行的“0 5”方案。之后,同年4 月,教育部在新出台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课题,对各阶段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明确要求。文件指出:“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4“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4 。此外,还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来负责

11、统筹德育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体系设计以及教材编写,保证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在深化改革阶段,德育一体化建设将横纵贯通作为规划德育体系的主要目标,这意味着构建德育一体化要在整体规划和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实现横纵贯通。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的发布和制定,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五)系统建设阶段(2 0 1 9 年至今):实现螺旋上升近年来,为解决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目标模糊、内容重复、衔接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总目标和任务,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据此,2 0 1 9 年3 月,习近平总

12、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正式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题,首次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统一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1 ,无论哪个学段的思政课,都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于一体的“思政课”。随后,2 0 1 9 年8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5 ,使思政课“一体化”这一问题具有了现实的具体形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对“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问题研究的深化。在系统建设阶段,思政课一体化在有效衔接、横纵贯通的基础上实现螺旋上升,系统地进行思政课一体

13、化的建设。二、理论逻辑: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历史逻辑要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寻求发展脉络,理论逻辑要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寻求理论依据。要想解决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复和衔接问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解决思政课的重复问题和衔接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和理论遵循,构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解决思政课的重复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重复问题可分为两种,一个是简单的重复,另外一个是必要100的重复。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所要解决的是简单的重复,而不是必要的重复。必要的

14、重复之所以是必要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学段的学生都必须不断坚持的,这些核心性内涵是需要多次强调的,这些重复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不同学段学生具有不同认知能力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有些知识必须通过多次重复才能被学生掌握。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低级的简单重复,更好地实现必要的重复,这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过程是源于实践而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15、就实践到认识这一循环往复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而言,可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来把握客观对象,它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反映外部世界,未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一种“外在性把握”;而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来处理感性认识把握到的感性材料,通过概念的方式来把握事物的深层本质,是对事物的一种“内在性把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从“外在性把握”上升为“内在性把握”的过程,辩证统一于人的实践。从认识到实践作为这一循环往复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一飞跃将对事物的观念性把握转变为现实性把握。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从实践到认

16、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周而复始的发展过程。为优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必要的重复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人的认识的反复性能够提供有益思路。人的认识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环往复的实践过程,不仅受教育者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而且受教育者所面临的授课内容也是复杂的,不同的知识点也有不同难易程度之分。面对“必要的重复”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所把握的理论层次和深度是不同的,呈现为从低学段至高学段不断理论拓深趋势。因此,面对不同学段的受教育者,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思政课教学,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认识规律。从授课内容上讲,要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科学分类梳理,使不同

17、知识点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从授课方法上,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从形象直观的生活化表述逐渐过渡到抽象理性的概念性分析。例如,在小学学段,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受教育者尚未形成完整的理性判断力,只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感性直观,因而在小学学段的价值观培育,教育者要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较为抽象的概念,使受教育者对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基本形成一种情感认同。在中学阶段,由于处于中学学段的受教育者已逐步形成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理解和把握一些简单的概念,因而在中学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教育者授课时可以逐渐从生活化语言过渡到概念化语言,同时培养受教育者的感性认知能

18、力和理性认知能力,使受教育者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经验认同。在大学学段,受教育者已基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超越对概念的抽象理解,转向对概念具体内涵的分析,因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教育者要从对概念的定义转向对概念的分析和论证,通过有理讲理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以理服人”,使受教育者在情感认同和经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理性认同。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根据受教育者所处不同学段的特点进行,逐步从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再101到理性认同,实现了不同学段之间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教育(二)唯物辩证法:为解决思政课的衔接问题提供理论遵循思政课一

19、体化建设所要解决的衔接问题,是对“必要的重复”的内容的衔接,即要处理好不同学段之间必要知识的递进,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同学段的衔接,可分为中学学段与小学学段的衔接,大学学段与中学学段的衔接。二是同一学段的衔接,即在每一学段内部,也存在着不同年级的衔接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必要的重复”之间的衔接问题,才能在低学段和高学段之间实现逻辑层次的跃迁。唯物辩证法为我们解决思政课的重复问题和衔接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事物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且永恒发展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要在一定的环节中展开,这个过程呈现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辩证法就其本性来

20、说,总是对事物的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性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对现存事物进行否定的过程,这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发展的第一个环节是对事物的肯定,表现为对事物最初的感性直观;第二个环节是对事物的否定,此时抽象的理性否定了感性的直观;第三个环节是对事物的否定的否定,此时理性的具体否定了理性的抽象,重新回到了对事物的肯定,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了“思想的具体”。思政课一体化借鉴和应用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和价值观在不同学段之间螺旋上升的问题,在否定之否定的上升过程中,同一个知识点和价值观在不同的学段中呈现出不同的理论深度。在小学

21、学段,学生是以直观的方式接受被给定的既定知识和价值观,主要以经验的方式感悟知识的表象,诉诸于感性具体,也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一个环节;在中学学段,学生以理性抽象的方式对所获得的既定知识和价值观进行批判和反思,主要以概念的方式追求知识的本质,诉诸于抽象的理性,也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二个环节;在大学学段,学生以理性具体的方式丰富了抽象概念的内涵,主要以逻辑的方式探求知识的真理,诉诸于思想的具体,达到否定之否定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三个学段看起来是对同一知识点或价值观的呈现,实际在不断的否定和扬弃中,这同一知识点和价值观实现了内容和逻辑上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价值观已不再是被直接告知的知识和价

22、值观,也不再是空有概念的抽象知识和价值观,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充满具体内容和真理本性的知识和价值观,实现了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论自觉。例如,小学阶段处于启蒙性阶段,可通过各种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国家和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初中阶段处于感知性阶段,可以通过各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感知中形成道德意识,体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自发形成政治认同。高中阶段处于认知性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世界本身,引发学生思考,塑造自我意识。大学阶段处于启发性阶段。应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专题式教学,在价值冲突中感悟真理,培养明辩是

23、非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见,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为解决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低级重复和衔接不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更为深切的理论表达。102三、实践逻辑: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实践是实践者的实践,是指向当下的、发展了的实践,实践逻辑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追求某种价值的实践逻辑,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实践逻辑立足于当下现实,以现存问题为基点来构建实践路径。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针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和不足,以现存的课程标准、目标、内容和教师队伍等为基点来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具体而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课程标准上要一以贯之,在目标体系

24、上要螺旋上升,在教学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在教师队伍方面要加强管理(一)课程标准:一以贯之课程标准作为编写思政课教材的重要依据,是执行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根本遵循。课程标准的一体化是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前提。现阶段,构建课程标准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各学段课程标准未能统一,缺乏明确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其中,小学、中学、高中学段的课程标准分别执行的是2 0 1 7 年、2 0 1 1 年和2 0 1 7 年版的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制约着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的有效衔接。基于此,构建课程标准一体化的现实路径,首先要建立一以贯之的思政课课程标准。一以贯之不是同质化,而是在差异化的基础上的一体化。要注意区分

25、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的相互独立和辩证统一,低学段是高学段的前提和基础,高学段是低学段的发展和提升,每一学段又具有自身独立的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和课程定位,各学段的课程标准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基于课程标准所构建的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就是基于总的课程标准,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分层制定符合各学段特点的课程标准,以此实现各学段课程标准的一以贯之。(二)目标体系:螺旋上升思政课程总目标是由各学段课程目标和各年级课程目标组成的一体化目标体系,是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方向。现阶段,各学段课程目标设置的标准尚未统一,未能实现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衔接工作。例如,初中阶段思政课课程目

26、标仍沿用传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三个维度,而高中阶段则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维度来设计。同时,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层次性不够清晰且缺乏有效衔接,各学段部分课程目标表述较为抽象,未将同一学段中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加以细化,同时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鉴于此,构建课程目标一体化的现实路径,要在总目标统领全局中加强各学段课程目标设置的整体性。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是立德树人,在将立德树人的总任务贯穿于目标体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人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基于目标体系所构建

27、的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就是要加强不同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结,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的层次性和关联性,构建层次分明的思政课目标体系,以此实现各层级目标之间的螺旋上升。(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是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根本。目前,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依旧存103在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例如,从纵向看,大学公共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和高中哲学生活部分教材内容高度重复;从横向上看,公共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存在重复,此其一。其二,课程内容的螺旋式上升特点体现不明显。对于需要重点加以强调的教学内容,未进行由浅人深讲述,只是进行了简单性重复。

28、其三,存在部分课程内容脱节现象。对于相似主题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好各学段的衔接工作。对同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只有某一学段的思政课进行了讲述,本应对此问题进行深入阐释的其他学段的思政课却没有讲述,造成思政课内容脱节。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清楚,有些知识是必须不断重复来加深学生记忆,以此来人脑入心的。例如,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因而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的重复内容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减少的是无意义的重复。其次,要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人员之间长期形成的“壁垒”,互相交流借鉴,共同参与教材编写,达成构建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的共识。最后,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材编写,做好

29、不同学段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从而使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更加系统连贯。因此,基于内容体系所构建的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需要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做好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设计,实现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四)教师队伍:加强管理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现阶段,大中小思政课的教师队伍缺少统一领导,各学段教师自成体系,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且相对封闭。此外,还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有些缺乏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背景的部分教师未经考核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基于此,构建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的现实路径,首先要加强党委领导,制定规章制度

30、。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系统整合各部门的教学资源,需要跨地域、跨单位统筹协调,需要跨学段、跨年级整体规划。其次,要建立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在集体备课中共同学习,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和相互联系,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自已所处学段所教授内容的重难点和侧重点,同时也对其他学段的教学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最后,加强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培训,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修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以此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一整套相应制度,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中

31、形成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合力和约束。因此,基于教师队伍所构建的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逻辑,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形成一支本领过硬、素质优良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参考文献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人民日报,2 0 1 9-0 3-1 9.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 9 4 9 2 0 0 8)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8.10

32、4辰责任编辑:王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 9 7 8 2 0 1 4)Z.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 0 1 5.5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N.人民日报,2 0 1 9-0 8-15.Research on the Overall Logic of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s in Schools and CollegesHOU JianyangAbstract:To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33、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schools and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internal logic and real implic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integrat

34、ion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s gone through five stages:preliminary exploration,overall planning,com-prehensive promotion,deepening reform and systematical construction,which constitutes the historical logic of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From the theoretical per

35、spective,Marxist epistemology and di-alectics provide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duplication and connection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nd constitute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From the pract

36、ical perspective,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egra-tion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consistent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spiral in the target system,progres-sive step by step in the teaching content.Moreover,it strengthens teacher management.All above constitute thepractical logic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egration.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egration;internal logic;epistemology;dialect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