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散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 明确散文知识要点 2、 明确散文考点及题型 3、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由回忆所学散文导入散文知识点 二、 复习散文常识、三、明确中考散文阅读考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2.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作用。5.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6.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7.自选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8.结合相关材料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四、课堂练习,学生做
2、后老师评讲,强调答题方法五、以近年中考题为例分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答题钥匙:1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明确主题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题形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二 )、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语作用答题钥匙: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格式: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解答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 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还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和目的。 (三)、考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四)拓展延伸 答题钥匙: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