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愁》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九年级的阅读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写作的实施建议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节课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推敲、涵咏、咀嚼,品味文字的精妙之处,学会通过具体的意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的目标与内容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且《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将《乡愁》的德育范畴定为“家国情怀”,对这一类的活动建议是“这类课文抒发了中华儿女不忘故土、思念家乡的赤子之情。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分析形象、体会意境,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怀”。针对这一实施建议,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感受作者乡愁,激发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