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模拟考试试卷 2006.11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表格中,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A.96毫米 B.100毫米 C.102毫米 D.104毫米
2.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3.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4.一支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出温度是4℃,在沸水中温度显示是104℃,把它插在温水中显示温度是4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A.44℃ B.48℃ C.32℃ D.36℃
5.取两面小镜子AB和CD,成垂直放置,如图0-1所示,取一枝铅笔竖立在图示S位置,看一下镜内的铅笔像有
A.1个 B.2 C.3个 D.4个
6.在探究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的试验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就越快
B.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就越远
C.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
7.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
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 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都叫做噪声
8.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一块手表的像,若手表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0.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11.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12.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 :
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C.饺子在油中炸,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D.饺子在油中炸,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13.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C热水的大
试管,如图所示,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
A. 升到100OC而沸腾 B. 升到100OC不能沸腾
C. 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C不变 D. 无法确定
A
BA
图2
14.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15.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
2.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3.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
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
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
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
线,如图7所示。其中___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
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__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其共同温度是 ℃。
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
5.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着喉咙发声处附近,在不发声的时候,手指 感到颤抖。发声时,手指会颤抖,这个现象说明了人讲话时靠 发声。
6.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有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向外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闹钟声音将 (选填“不变”“变轻”或“变响”,下同),当向玻璃罩内放回空气时,闹钟声音将 ,这个实验说明 。
7、视觉很不发达的蝙蝠,主要靠发出的 的回声来发现目标,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 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9.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0.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气体,能让 发出的热顺利通过,能达到地球,但 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像玻璃室一样,故被称为 。
11.请在-18°C、0°C、20°C、37°C、42°C、100°C、200°C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炸排骨时的油温是 。
12.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来,欲使这束光线沿原路返回,平面镜应与水平面成 ______角放置。
14.用手指接触平面镜,观测到手指的像和手指之间的距离为10毫米,此平面镜的厚度约为 毫米。
15.人立于平面镜前3米处,若人以1米/秒的速度背离镜面方向运动2秒,则人与像间距离变为 米。
16.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图8
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8,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根据图(6)中所给出的平面镜的一条反射光线,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β。
2.如图7所示,AO是一条入射光线,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α.
图(6)
3.如图12所示魔术箱内有一个平面镜,从P处放入一物,箱中不见物体;换从Q处放入,箱中却见两个物体,在图13中作出平面镜及物AB在魔箱中所成的像。
图12
图13
(2)把光路图补画完整
4.完成光路:
(1)作出潜望镜的光路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1.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流水喷淋法的工作过程:
如图通过喷头,大量细小
的水珠源源不断地喷洒在
高温物体上,落水收集后
通过冷却塔再循环使用。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
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却速率。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5)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容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
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
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
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3.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0
2
4
6
8
10
时间/min
90
95
100
温度/℃
图12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
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4.如图:是模拟 成因的原理图,
为了控制它造成的危害,你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
措施,请写出一点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