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鲫鱼的饲养管理
摘要: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家里栽几盆花,养一缸鱼,既安逸和谐,又不失生机。于是就有不少人加入到饲养观赏鱼的行列,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盲目、冲动的饲养行为。其中,金鲫鱼不乏为众人的首选。其饲养简单,栖息习性与目前养殖的原种鲫鱼类大体相同,颜色鲜亮,动作优美,饲养金鲫鱼,观赏其玩耍嬉戏使我们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关键词:金鲫鱼 饲养管理 生长 水体 病害及防治
金卿属于鲤形目,鲤科,系金鱼祖先,是最原始的金鱼品种,体形和尾鳍与普通鲫鱼相似。鱼体侧扁,厚而高,腹部圆,头小,眼大,口段位,上下颌等长,杂食性,耐低氧,食性广,体质健壮,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鱼类。[1]体色鲜红至极,鳞片金光闪闪,游姿优美, 正常的金鲫,鳃丝鲜红色,鳃盖开启自如;眼球明亮,光彩熠熠,眼珠转动自如,炯炯有神,是一种人们喜爱的观赏鱼类。
一、简单的生物学特性
金鲫的栖息习性与目前养殖的原种鲫鱼类大体相同。在人工池塘饲养条件下喜栖于池塘水体的中下层。在温度、环境适宜时,常上浮水面集群绕池游逗。当其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便各自急速下沉逃窜。当水温低于15℃以下时,群体活动大都在池塘的底层水体中,在池水的最深处集群越冬。金鲫的适温性能比目前养殖的各种原种鲫鱼的适温性能都宽。能在1.5~34℃的池水环境中生存、越冬。适宜水温为16~32℃,最适水温为18~30℃。金鲫抗逆性能较强。一是抗寒能力强。能在水温1.5℃、冰下水位1.2m的池水环境中安全越冬。二是耐低氧。能忍受养殖池水体中溶氧低至1.5mg/L。三是抗病能力强。在通常饲养条件下,不易发病,存活率高。从水花至夏花出池成活率达65%以上。从夏花至秋片(鱼种)出池存活率达85%以上。从鱼种至商品鱼出池存活率可达98%以上。
二、饲养设备
想要做好金鲫养殖首先需要选用适宜的饲养容器,这里我觉得有两种方案是比较合适的。第一种就是传统饲养容器,养鱼的传统饲养容器有黄砂缸、泥缸、陶缸、瓷缸、木盆等。第二种就是水族箱。水族箱是采用玻璃为材料,用工程硅胶粘接而成,是目前家庭饲养观赏性鱼时常见的饲养容器。它晶莹透明,鱼儿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收眼底。水族箱中养鱼还需要配备的设备有:充氧泵、箱内循环过滤器、加热管、捞鱼网等。
三、水体环境
饲养容器选好之后是要对养殖金鲫的水体环境的调控。首先是水位调节。就全年饲养讲,应当是“两头小、中间高”为宜。[2]也就是说,在早春时节,当养殖鱼的水温升至12℃~18℃时,不论饲养水花、鱼种或商品鱼,在这一阶段里为了加快提高池水温度,容器内水位要适量的放低。到盛夏时节,容器内的水温高达21℃~30℃时,要将水位适当提高。到了秋季由于气候的变化,养殖水温开始日趋下降,为保持水温降速放慢,应将养殖池水位作相应的调整。其次就是要调节好水质: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是鱼类生存、生长、发育的关键。水源水质、水温及水体中溶氧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生存、生长和发育。金鲫对水环境的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容器内溶氧量在3毫克/升、pH值7-9.4,对其摄食、饵料转化率、生长等均无影响。在0-38℃的水温下都能正常生存,生长水温为12-32℃,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6-28℃。[3]
四、饲养管理
(一)饵料
观赏鱼传统的饵料主要是天然饵料,包括水蚤、血虫、丰年虫、丝蚓、小河虾、面包虫、蚕蛹等,但是天然饵料的来源和供给不稳定,又不宜长期保存,容易携带病原,长期投放会造成观赏鱼营养不均衡等缺点。因此,最好使用配合饲料。[4]
观赏鱼的营养特点不同于食用鱼,它着重于维持健康与体色艳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饵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如果饵料中缺少某种营养素或营养不均衡,就会出现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影响体色。饵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影响金鲫鱼的生长“蛋白质和能量等营养物质是维持鱼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它是构成鱼体的主要物质,也是能量来源”。不同营养水平的饵料对营养物质和色素沉积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金鲫鱼体质量和身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消化能12.77KJ每kg,粗蛋白37.50%,赖氨酸2.20%,蛋氨酸0.73%,钙1.09%,磷0.80%饵料效果显著。[5]
在饵料投喂中一定要坚持“四定、四看”。“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看”即是一看鱼,根据鱼的吃食情况来投饵,当鱼活动正常和摄食量旺盛时要适当多投,当鱼活动不正常是则要少投;二看水,水质好是要多投,水质差时要少投;三看天气,晴天时多投,阴天或雨天少投;四看季节,高温时要控制投饵量,水温偏低时要少投。投喂掌握“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每天刚开始摄食时,投喂速度要慢,投饵量要少,在2-3分钟后投喂速度要快,抛料面积要大,呈扇形最好,饵料投放量也大。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放慢投放投喂,减少投喂量.[6]
家庭观赏鱼的饲养,每天可投喂一次,投饵量约供7-8成饱即可。生产性观赏鱼的饲养,春秋季节,水温适宜,要保持足够的投饵量。刚换新水,在开始的一两天投饵两略少些,当水色转绿时,要定量投喂,让金鲫吃饱吃足。繁殖季节的金鲫,投饵量较正常饵量减少1/2-1/3。体弱有病的鱼,投饵量较正常量减少2/3。
(二)用水
观赏鱼的换水只有两种方法,即部分换水和全部换水。部分换水即兑水。家庭用水族箱,可将缸底的污物用软质塑料管吸出,吸出的水量相当于原水量 的1/3-1/2,然后再用软质塑料管将同温度同数量的新水徐徐注入。全部换水时,可将老水放掉2/3后,再用网具将鱼捉出,换入同温度的新水中。家庭用水族箱,全部换水时,要先将水族箱中各种设备的电源切断,老水放完后,可用软布将玻璃缸擦净,或者用低浓度高锰酸钾药水浸洗。观赏鱼换水时,新旧水温要保持平衡,温差应控制在1-2℃。
(三)放养密度
商品鱼放养密度:金鱼的生长速度、体形的完美等,除与水质、饵料有关外,还与单位面积内的饲养尾数有关。放养密度越低,金鱼的发育越良好,体形的曲线也最完美。放养密度越高,金鱼的个体越小,体形瘦小,营养不良,外观美色下降,观赏价值降低。家庭水族箱饲养观赏鱼,千万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为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7厘米长的小金鱼6 ~8尾。此外,养鱼的密度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强弱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养数少;冬季多养,夏季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
(四)日常观察
观赏鱼的日常观察非常重要,它可以及时发现有病的个体或发病前期的鱼群,其观察部位主要有体表、鳃部、眼睛、嘴巴、鱼鳍等,这些都是鱼类易发病的部位。正常金鱼,体表光洁鲜艳,沉浮自如,食欲旺盛,体腹端正,尾鳍舒展。有病的个体,离群独游,神情呆滞,投饵不食,体色暗淡,体表黏液增多,仔细观看体表会有白点或棉絮状菌丝或皮肤充血红肿等。发病的鱼池,鱼群聚集缸角或互相挤在一起,这都是发病的前兆。
五、金鲫鱼的病害及防治
(一)病害种类
1寄生虫病。鱼体消瘦发黑,食欲下降或不摄食,目检腮丝肿胀,分泌大量粘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上寄生有三代虫、指环虫,发烂鳃。
2.鳃霉病。此病有真菌类鳃霉属寄生于鱼鳃上引起,病鱼变现为食欲减退,行动迟缓,鳃瓣失去正常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镜检可见鳃丝有点状出血,鳃小片肿大粘连或鳃丝崩解,可见鳃丝中有大量鳃丝霉菌贯穿缠绕,严重影响鱼的呼吸。
3.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有的病鱼基本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有的鱼鳃盖或上下颚部分充血,有块状红斑,解剖病鱼有的伴随肠道充血发炎。
4.水质不良引起的鱼病。最常见的以三毛金藻危害严重,池鱼浮于水面,扎边少游动,哄赶散开随之又集中到池边,严重的引起鱼种死亡。[7]
(二)防治
1.对养鱼容器进行经常性的彻底清除,用生石灰或其他含氯制剂消毒,在鱼放养之前用3%-4%的食盐水侵洗15-20分钟,杀虫消毒。
2.平时注重水质的改良与调控,调节好水质,经常换水,改善金鲫生活环境。
3.合理使用增氧机,达到搅水、曝气、增氧、调节水质的目的,防止鱼类发病。同时注意增氧机的开关时间,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
4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15-20d用一次生物制剂泼洒全容器,利用生物制剂中的活菌分解水中杂质和大分子有机物,调节水中藻类,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增加池水溶氧,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
5.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VC。VC可以促进金鲫的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适当的使用VC可以增进金鲫鱼体健康,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和促进鱼体生长。[8]此外还可以添加大蒜素、三黄粉等中草药防治鱼病。
6.对已经发病的养鱼环境,进行彻底的换水,并且进行泼洒消毒剂,如二氧化碳、二溴海因及各种碘制剂等,同时结合内服药饵防治疾病。
参考文献:
[1]祈庆学,牛勇胜,周长志,张有全,刘美岩,孙兆军。金鲫健康养殖试验。2008-09-25
[2]金万昆。黄金鲫健康养殖技术。2008-02
[3]林永时。黄金鲫池塘养殖技术。2010-05
[4]丁淑荃。观赏金鲫鱼饲料配方的优化实验。2007-02-09
[5]郭玉琴,翟占军,张银华,曹永春,王建立,陈斌。不同饵料配方对金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2008-06-03
[6]李枫。黄金鲫鱼种培育技术。2009-01
[7]曹淑萍,李广凤。鲫鱼种秋冬季节常见病及防治
[8]谢嘉华,杨儒明,陈雅瑜。维生素C和E对金鲫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