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一纸通
《项链》一纸通
编辑:徐艺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
2.品读、学习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典型形象。
3.领会作者对下层人民同情悲悯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 把握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2.探讨、理解小说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进行文学常识积累及基础知识检测。
2.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走进作者: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 和 。其中代表作有
等。被誉为 。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1.法国莫泊桑(1850—1893)《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俊友》)。(前三部是短篇小说,后两部是长篇小说。)
2.俄国契诃夫(1860—1904)《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3.美国欧•亨利(1862—1910)《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
二、小说时代背景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三、基础检测
1.正音
寒伧( ) 黯淡( ) 帷( )幕 誊( )写
筵( )席 账簿( ) 褶里( ) 面面相觑( )
2.解词
垂涎欲滴:
自惭形秽:
面面相觑:
【课堂研习】
一、整体感知,剖析情节
1.小说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围绕着线索,小说主体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请在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动词(限用一个字)。
项链—— 项链—— 项链—— 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开端) ( 发展 ) (高潮及结局)
2.根据以上文章架构,用自己的话给小说拟一个故事简介。
3.《项链》的结局——“我那串是假的呀”, 作者这样设计有何效果?
知识链接: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为使作品画面或文章章法更为协调而有意
留下相应的空白,给欣赏者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间。
4.有人说 “项链是假的”这一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你能找出所谓“合乎情理”的证据吗?
知识链接:“伏笔”是写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其作用是信息线索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小结: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比平铺直叙更吸引人,但情节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如天外来客,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典型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一、局部品味,人物鉴赏
1.“我”眼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惹人争议的女子。
(1)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 。
(2)作者说:“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①“极细小的一件事”指什么事?
②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外 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原 因
(性格)
③怎么理解“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提示: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④请谈谈小说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原文中找例子加以说明。(可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角度考虑)
(3)通过以上研习,请对玛蒂尔德这一典型形象进行概括总结。
二、合作探究 , 揭示主题
1. 以下是对小说主题的几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发言)
(1)有人认为小说批判了小资产阶级追求虚荣,贪图享乐的腐朽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丑恶现实。
(2)有人认为:罗瓦赛尔夫妇接受教训,面对挫折和打击相互支撑、真诚相爱、共同担负起家庭重担,赞扬他们爱情的诚挚。
(3)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的原意应是人生无常,命运往往会作弄人)人生是悲剧。
(4)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2.作者借玛蒂尔德的悲剧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后作业】
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玛蒂尔德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项链》的“续集”,拟成课本剧,尝试演绎一个小话剧。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