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反馈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010036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馈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馈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馈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昆明650500) 摘 要  本实验 以俩名平均年龄为20岁的学生(一男一女)作为被试,探讨了以“知道结果” 为反馈,划2cm的线为动作技能学习,测定“知道结果”与否对划线长度准确性的影响。被试通过观看事先画好的2cm直线,凭直觉在自己看不到的区域内划竖直线。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有反馈的条件下,被试所划的线有向标准长度靠近的趋势,而无反馈的被试所画线的长度距标准长度相差很大。实验表明,在有反馈的条件下,被试划线的准确性更高。说明反馈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反馈;学习效果;误差                                                   1引言   反馈(feedback)是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反馈又可进一步分为固有的反馈(inherent feedback)和增补的反馈(augmented feedback)两种。及时知道自己的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反馈效果更好,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完成一定任务动作和智力系统。动作技能是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熟练掌握更多的技能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具备某种经验,并且通过经验的积累发展一定的能力。 在本实验中,以通过测定“知道结果”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假设反馈能提升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通过控制“知道结果”与“不知道结果”的条件,观察记录被试划线的准确性。如果在知道结果的条件下,所划线长度更接近标准长度,则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2方法 2.1被试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1年级俩名学生,一男一女,平均年龄为20岁。一人进行有反馈的实验,另一人则进行无反馈的实验。 2.2实验工具     A4纸若干,画有黑色线段(长2cm)纸1张,记时仪器一个,直尺若干,笔若干,档板(60cm×60cm)1块 2.3实验程序 首先,让被试甲坐在桌边,桌上放好画有长为2cm的黑色线段的白纸(令线段垂直于桌子边缘)和编号为“甲1”的白纸,用挡板挡住被试的视线,使其看不到自己画好的线和画线的手。给予被试指示语:“请你拿好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黑色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画竖线,画出你认为画的线段和看到的一样长就可以了。画的时候,你不能看自己画线的手和画好的线。一共画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的手臂不要移动。”等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扶好挡板,帮助被试移动白纸,在被试完成20条竖线后结束,休息五分钟,在休息的过程中主试将被试所画的线按照先后标上序号(1~20)。 其次,主试换用白纸甲2,给予指导语:“现在请你还用同样的方法画线,但这次你画完一条线,我会把你画的结果告诉你,我只会告诉你画的线‘长了’‘短了’还是‘刚好’(20mm正负1mm为准)。你注意自己画线的感觉,并且借助我告诉你的结果来调整画线长短。每画20条竖线休息五分钟,在休息的过程中主试将被试所画的线按照先后标上序号(1~20)。这样来画100条线,手臂还是不要移动,尽量把它们画准确。”每当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结果长了、短了还是刚好,移动白纸,直到100条画好。 再次,主试再换用白纸甲3,给予指导语:“现在画最后20条线,这次我不再告诉你画线的结果了,但请你还是尽量画的准确。”当被试画完之后,主试将被试所画的线按照先后标上序号(1~20)。 然后,被试乙进行实验,用乙1、乙2、乙3三张白纸画线,画线方法完全相同,每画20条竖线都要休息五分钟,只是每次画线的结果都不给予反馈,除此之外与甲的指导语相同。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分别求出甲1和甲2、乙1和乙2的平均值及标准差,见表1。 表1(单位:cm) 对表1进行分析,在被试甲的实验中,甲1所测的平均数为1.315cm(被试所看到的标准线的长度是2cm),甲3所测平均数为2.055cm。被试甲第一次无反馈测得被试甲20次画线长度的平均值离白纸上线段长度有0.685cm;第二次给予反馈,画100次。第三次又不给予反馈,被试这次20次画线的长度的平均值比纸上的多出了0.055cm,相较于第一次的数据,发现被试通过学习后对于画线的准确度有明显的提高,这更说明了本次实验中反馈对被试甲起到了作用。在被试乙的实验中,乙1所测平均数为1.360cm,乙3所测平均数为1.540cm。被试乙在三次实验里都没有给予反馈,从这两次的平均数可以发现被试乙画线的准确度并没有明显提高,在第三次的实验中可能因为被试失去耐心,还出现了画线准确性下降的趋势。所以通过甲乙两被试各两次的实验所测得的数据比较,我们发现反馈对被试甲画线的准确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2分别在坐标轴上划出甲1和甲2、乙1和乙2的所划线长度的趋势。     对表2进行分析,对有反馈的被试甲进行甲1和甲3的比较,很明显从甲1到甲3被试所划线整体的准确性有很明显的提升。在没有进行反馈之前划线的准确性都是处于极低状态,所划线的长度基本在1cm~1.6cm之间波动;当进行反馈之后划线准确性大幅度提高,所划线的长度基本维持在了1.7cm~2.4cm之间。对无反馈的被试乙进行分析,从乙1到乙3被试乙所划线的准确性无明显的变化,乙1在1.1~1.6之间波动,而乙3在1~1.9之间变化波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在所画的20次中,处于中间部分的划线的正确性相对于两端要高。原因可能是刚开始比较紧张,而到中间时稍微有些放松啦,但是最后由于划线的次数不是很少,最终使被试产生了疲劳,从而影响到了划线的准确性。 4讨论 在实验中,被试甲的两次画线长度的平均数分别为1.315cm、2.055cm。从第一个平均数可以发现,被试在这个20次的画线中还没有适应或者是被试本身对线段长度觉知不够准确,画的线段比较偏短。还有在实验进行前,老师曾举例说在纸上画一条2cm的线段,再让被试根据自己看到线段的长度来画出线段。这可能对被试也有影响,被试可能觉得我们的实验所用到的线段长度也为2cm,所以就根据自己对2cm长度的感觉画了2cm长度的线段。在第二次100次的实验中,被试画一条线段就有主试快速量出线段长度并且平静的提醒被试所画线段距离白纸上线段长度是‘短了’‘长了’还是‘刚好’,所以这说明被试在接受了这些反馈后对自己所画线段长度进行调整了,从而达到画线的准确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试在接受这些反馈后,画出的线段的长度与白纸上线段的长度十分接近,这说明了给予被试的反馈促进了被试画出线段长度的准确性。在第三次实验中,被试甲画出线段的平均值偏高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接受了反馈后,被试可能感受到了第一次实验画出线段被自己觉知短了,所以开始将线段画长一点,就出现了第三次画出线段的平均值与白纸上线段相较就变长了。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被试甲在接受反馈与学习后,画线长度的准确性有了提高,说明这些反馈对被试甲的画线长度的准确性有促进作用。在完全没有给予反馈的被试乙的实验中,被试乙两次画线长度的平均数分别为1.360cm、1.545cm。从第一次数据结果中,我们发现被试乙也对线段长度觉知不准确,大部分都是偏短。第三次实验,被试乙在休息过后重新开始画,所画线段的长度平均值与第一次实验数据结果相差很小,说明被试虽然与被试甲一样经过了长期的画线练习,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反馈,所以对画线长度的准确性没有明显的提高。综上所述,反馈对画线的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也存在许多的实验误差。首先,这次实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本来需要大量的被试来参加实验,可是由于一些原因,本次实验只有两名被试。所以本次实验的结果可能由于被试量太少而不具有代表性。那么下次我们再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要尽可能的选取较多的被试来参与实验,从而来减少实验误差;其次,本次实验的被试在进行实验时可能由于处于被试的身份而变得紧张,特别是当老师在一旁观看被试做实验时被试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被试在画线上准确性,使被试达不到本身的水平或者超常发挥。为了避免这样的实验误差,我们在被试做实验时,要尽量减少对被试的干扰,让被试先进行放松,再让被试处于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进行中,主试会对被试在言语上进行提醒,主试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绪可能也会对被试的实验数据产生影响。被试在听到积极情绪时,这就是一种鼓励的信息,那么被试就会更积极的画线,可能就会助于被试画线的准确性,而主试有消极情绪时,被试可能会紧张,而不助于被试画线的准确性。所以为了减少这样的误差,主试在实验时要尽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来减少对被试的影响;再次,不同被试对反馈处理的不同也会导致误差。例如,有些被试对于反馈并不是十分重视,那么这些反馈也就不具有代表性。就拿本次实验来说,被试们对于画线段根据什么样的方法也不一样,那么实验中就必定会产生误差。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误差,我们在被试进行实验之后要对被试进行采访,辨别被试们所用的方法,将所用方法相同的归于一类,在进行比较而来减少误差;最后,实验中被试本身对线段长短的觉知就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有些被试本身对线段长短的觉知比较准确,而另一些被试对线段长短的觉知却比较不准确,所以这些差别就会使实验产生误差。那么我们为了避免这些误差,在实验进行之前应该对实验中选取的被试先进行一轮测试。比如,将画着不同长短线段的白纸拿给被试们看,测出他们对这些线段长短的觉知的准确性,从而选出知觉水平差不多的被试们来参与此次的实验,避免实验中这样的误差。            5结论 主试对被试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有促进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徐建平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 郭秀艳主编,《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Spss17.0中文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