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练习卷(折射、透镜)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16分
1、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
A B C D A B C D
2、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3、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
B.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
C.由于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
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才能成像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6、要使在距凸透镜2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在以下应选用 ( )
A.f=30cm凸透镜 B.f=20cm凸透镜C.f=10cm凸透镜 D.f=5cm凸透镜
7、一束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置在主轴上,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 ( )
A.Aˊ在Bˊ右边,Aˊ细、Bˊ粗B.Aˊ在Bˊ右边,Aˊ粗、Bˊ细
C.Aˊ在Bˊ左边,Aˊ细、Bˊ粗D.Aˊ在Bˊ左边,Aˊ粗、Bˊ细
二、填空题:44分
9、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0、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
60°
11、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变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 射向 时发生 的缘故。
12、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____°,折射角是____°。
1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 ,CD是 ,空气在 的 侧,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
14、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移动物体与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同样大小的清晰的像时,光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
15、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___(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三、解答题:40分
16、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F
F
a
b
17、根据给出物体及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18、如图,竖直放置的凸透镜,F为它的焦点,a为沿水平方向射向凸透镜的光线,b为通过焦点的光线。请你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及a、b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19、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图22
试回答:
(1)针对提出问题,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22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0、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A B C D
空气
水
油
甲 乙 丙
水
水
油
油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下面明显要做的是 ,这样做的目的为 。
(3)若调整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是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说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4)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烛焰像。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则所成的像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为了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如上图所示,光屏应向 侧移动。
(5)若实验中发现所成的像在光屏上偏左上了,则应向 、向 移动凸透镜。
(6)若把凸透镜下半部用黑纸遮住,则所成的像会 。
P
Q
a
b
c
d
F
F
2f
f
22、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 处所成的像最小;
② 处在光屏上成的像最大;
③ 处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③ 处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④ 处所成像的像距最小;
⑤ 处所成像的物距等于像距;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P
T
S
测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距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长度l/cm
像的特征
1
4.0
l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l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l
光斑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0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1)凸透镜T的焦距为__cm。
(2)物距u在____范围时,在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10cm开始再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____,像距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____(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____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你从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