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性质比较:
相同点:
同 最外层电子数:
一 原子半径:
周 不同点: 失电子能力:
期 (左—右) 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相同点:
同 电子层数:
一 原子半径:
主 不同点: 失电子能力:
族 (上—下) 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惰性元素除外)
逐渐增大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
单质的还原性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递增
金属单质还原性递减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递减
金属单质还原性递增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非金属元素负化合价:-4→-1
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为零
最高正价数等于主族序数(O、F除外)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
化物的形成与稳定
及水溶液的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形成由难到易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增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递增
气态氢化物的形成由易到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减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递增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单质的熔点变化
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熔点最低的是各周期的惰性元素
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结论: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
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主族元素最高正价(O、F 除外)
3、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4、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8
三、核素、同位素
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
如:11H、21H、31H各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如:氧元素有168O、178O、188O三种同位素
3、同位素的特性:
(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四、相对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指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126C的实际质量的1/12的比值,也称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指某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M1·a% + M2·b% +……
3、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同位素的质量数及其所占的原子个数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A1·a% + A2·b% +……
例:已知铜有63Cu 和65Cu 两种同位素,铜元素的原子量是63.5,求63Cu 和65Cu 的原子个数比。
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
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如砹、碲、铋、铅、铟、镭、铯等),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根据该元素所在族的熟悉的元素的性质,根据递变规律,加以推测判断。
2 活泼的非金属位于周期表右上角; 活泼的金属位于周期表左下角; 金属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是两性元素区,凡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同元素均为典型两性金属元素。Be(2,ⅡA) Al(3,ⅢA) Ge(4,ⅣA)
按周期表的位置寻找元素,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如:催化剂通常在 过渡 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寻找,半导体材料通常在 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的 元素中寻找,研制新农药通常在 氟、氯、氮、磷等 元素的化合物中进行研究。
③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当m/n<1时,为金属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当m/n=1时,为两性元素(氢除外),其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
当m/n>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记忆:横短竖长即为非)
无论同周期还是同族中,m/n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m/n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④对角线规则:
周期表中A、B两元素若处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则性质相似。如Be
和Al单质在常温下均能被浓H2S04钝化;BeO和Al203均显示两性;A1C13 B
和BeCl2均为共价化合物等。
五、常见元素的性质特点:
①气态氢化物显碱性的元素是N;
②最强的无氧酸是HI酸;
③形成最轻单质的元素,或既可形成M+,又可形成的元素是H;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或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或气态氧化性(CH4)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C;
⑤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含氧酸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
⑦单质最容易着火的元素是P;
⑧能形成A2B2型的化合物的元素有H、O、Na、C(H2O2、Na2O2、C2H2等).
六.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七.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远远小于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氢键的强弱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
★★元素周期律解题技巧★★
1、“阴上阳下”规律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阴离子元素在阳离子元素的上一个周期
例:已知An+,B(n+1)+,Cn-,D(n+1)-四种粒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D B、A>B>C>D
C、C>D>B>A D、A>B>D>C
2、“奇偶”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其所在的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第Ⅷ族元素、氮、碳等例外
例:短周期元素A与B能形成A2B3化合物,若A的原子序数为m,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m+3 B、m+4 C、m+11 D、m-5
例:两种短周期元素A、B可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2B3,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 )
A、1 B、3 C、5 D、6
3、“序差”规律
(1)除ⅠA、ⅡA族外,同族上下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与下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相同,第ⅠA、ⅡA族则与上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相同。
例:已知A、B是同族相邻元素,A、B所在的周期分别有m、n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若A、B在第ⅦA族,当A在B的上面时,B的原子序数为 ;当B在A的上面时,B的原子序数为 ;若A、B在第ⅡA族,当A在B的上面时,B的原子序数为 ;当B在A的上面时,B的原子序数为 。
例:同主族相邻周期的A、B两种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m和n种元素,且B在A的上周期,当A的原子序数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 )
A、x-n B、x+m C、x-m D、x+n
(2)同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n、m,设(m>n),则在二、三周期m-n=1;在四、五周期m-n=11;在六、七周期m-n=25。
例:设x是ⅡA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那么同周期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1 B、x+8 C、x+11 D、x+25
4、 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一般情况下,粒子电子层数越多的半径越大O Na Na Ca
(2)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N O Al Si P
(3)同周期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Na+ Mg2+ Al3+
(4)同周期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P 3+ S2― Cl―
(5)同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O S
(6)同主族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Na+ K+ Cs+
(7)同主族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F― Cl― Br― I―
(8)阳离子半径总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 Na+ Na Ca2+ Ca
(9)阴离子半径总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 S2― S F― F
(10)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Al3+ Mg2+ Na+ F― Ca2+ K+ Cl― S2―
(11)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价态越高,则离子半径越小
H― H H+ Fe Fe2+ Fe3+
(2011·浙江卷)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2011·江苏卷)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010·浙江卷)8.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 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 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 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2010·江苏卷)13.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化合物AE与CE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2013浙江)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Q
9.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