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93805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176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湾子中心小学小学 四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 索凝馨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上期的学习基础、期末质量检测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四年级共有学生20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暂时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知识的衔接) 教改和提高课堂效益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新课 标 第 一 网 湾子中心小学小学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期 (具体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 课时 进度安排 1 2.26—3.2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5 第1章第1节至第1章第3节 2 3.4—3.8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5 第1章第4节至第1章第5节 3 3.11—3.15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 5 第1章第6节至第2章第1节 4 3.18—3.22 认识图形 5 第2章第2节至第2章第4节 5 3.25—3.29 认识图形 小数乘法 5 第2章第5节至第3章第1节 6 4.1—4.5 小数乘法 4 第3章第2节至第3章第3节 7 4.8—4.12 小数乘法 5 第3章第4节至第3章第6节 8 4.15—4.19 小数乘法 整理与复习1 5 第3章练习至整理与复习1 9 4.22—4.26 观察物体 5 第4章第1节至第4章第2节 10 4.29—5.3 期中复习 4 期中考试 11 5.6—5.10 小数除法 5 第5章第1节至第5章第3节 12 5.13—5.17 小数除法 5 第5章第4节至第5章第5节 13 5.20—5.24 小数除法 激情奥运 5 第5章第6节至激情奥运 14 5.27—5.31 游戏公平 整理与复习2 5 第6章第1节至整理与复习2 15 6.3—6.7 认识方程 5 第7章第1节至第7章第3节 16 6.10—6.14 认识方程 图形中的规律 5 第7章第4节至第7章第6节 17 6.17—6.21 期末复习 5 总复习 18 6.24—6.28 期末考试 5 期末考试 19 7.3--7.4 2 湾子中心校集体备课分工一览表 学期:第二学期 备课组:四年级数学 周 次 备课内容 主备人 第几单元 具体备课内容的名称 第1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索凝馨 第2单元 认识图形 书数图形中的学问 孟杰 第3单元 小数乘法 整理与复习1 芦红松 第4单元 观察物体 裴丽君 第5单元 小数除法 激情奥运 张婷 第6单元 游戏公平 整理与复习2 裴丽君 第7单元 认识方程 图形中的规律 总复习 段辉 湾子中心小学小学 四 年级 数学 学科第 一 单元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索凝馨 协备教师 孟 杰 单元及课题 第 一 单元 课题: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设计项目 设计内容 教材 简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比大小”通过演讲比赛选手的得分情况,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单元 目标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②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进行互化;③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进行大小比较;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⑤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现实生活中用小数来表示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单元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 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 时安排 1. 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 2课时 2. 测量活动 1课时 3. 比大小 2课时 4. 练习一 1课时 5. 购物小票 2课时 6. 量体重 1课时 7. 歌手大赛 1课时 8. 练习二 2课时 9.第一单元过关测试 2课时 共计: 14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进行互化。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数位器 学 生:正方形卡纸(四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另外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一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2、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1、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小结: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3/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3,0.3表示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 3、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1份涂色,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中的2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 4、同学们推想一下1/1000,127/1000写成小数是多少呢?可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同学们还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二、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1、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老师给介绍一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001)。 2、计算器上拨数。 33.333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3.完成p4页试一试。 三、小数的读写 1、同学试读。(0.37 0.204 13.13 32.017 125.409) 同学们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 在同学们议论下小结小数的读法。 2、写出下面小数。X k B 1 . c o m 零点三九 一百点零零七 二十点零二 五十三点二七 交流生活中的小数。 读课本第2页的小数。 学生拿出准备好正方形卡纸操作。 师生 共同小结 操作中 自主探究 同桌 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师生小结 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计算器 上拨数。 学生试读 集体订正 讨论 如何读。 汇报小结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数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教学反思 附页(活动页):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二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知识点一: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知识点二: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知识点二: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题:0.8和0.80都是一位小数,因为0.80末尾的“0”可以省去不写,这句话对吗?(不对) 分析:0.8是一位小数,0.80是两位小数。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0也要计入其中。 1、填一填。 分数: 分数: 小数: 小数: 1、第6页“练一练”第2题 2、第6页“练一练”第3题 指导学生看清楚题目,弄清题意。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3、第6页“练一练”第4、5题 4、补充练习 先读出下面的小数,再说一说各数中“5”所表示的意义。 25.1 50.12 0.5 0.35 0.105 5、补充练习:填空 ①二十点七写作( ) 三点零一九写作( ) ②一个数是由6个1,3个0.01和5个0.001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读作( )。 ③9.17里有( )个1,( )个0.1和( )个0.01. ④与9.87相邻的两位小数是( )和( )。 用0,3,6,9和小数点组成复合条件的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1)组成一个零都不读的小数 (2)组成读零的小数X|k | B | 1 . c |O |m (3)组成大于1的三位小数 (4)组成大于1,小于4的三位小数 举例说明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思考解决 分析讲解 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填在书上 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 指名读一读 说一说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练习课 1、知识点回顾 2、例题讲解 3、习题讲解 4、练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经历探索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过程 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数位器 学 生:正方形卡纸(四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另外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一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身高。 学生回答可能用“分米”、“厘米”,也有可能直接用“米”作单位的。 2、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测量活动> 1、六人一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 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4个长度,全部结束后小组核对。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学生测量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用“米”作单位有什么好处? ②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③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④教室门高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3、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统一认识。 用“米”作单位,当测量物体不足1米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当测量物体超过整米数时,多出的部分用小数表示。 1、课件出示: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回来了,它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回答吗?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指名回答 “测量” 交流 学生合作 进行测试 独立思考, 进行交流。 “1米=100厘米,26厘米是26/100米,就是0.26米。” “2米1分米中,2米做整数部分,1分米就是0.1米。2米+0.1米=2.1米,所以2米1分米=2.1米。” 学生看图 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汇报 指名回答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口述换算过程及结果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单位换算 26厘米=26/100米=0.26米 因为1分米=1/10米=0.1米 所以 2米1分米=2米+0.1米=2.1米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二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第8页“试一试” 第1题,先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再用小数表示。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结果,再用小数表示。 3、第8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巡视辅导。 2、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小数,比如货物的标价,标的价格都是小数,谁能把五元五角五分换算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3、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 1千克500克=( )千克 2米1分米=( )米 113克=( )千克 4、 4分米=( )米 52厘米=( )米   450克=( )千克 69克=( )千克 5元6角7分=( )元 1米5分米=( )米 5、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身高,课桌的高度,并用米作单位记录下来。 指名回答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口述换算过程及结果 板书设计 填空。 8分米=( )米 68厘米=( )米 360克=( )千克 59克=( )千克 5米3分米=( )米 8千克86克=( )千克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过程 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生在寻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 学 生:复习旧知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一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比较下面个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68○98 165○99 638○685 329○325 1、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课件出示)少年演讲比赛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①小组讨论:9.87和9.90那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汇报: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将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的得分如下:9.96分。(课件出示) ①想一想:你能将这三名同学的得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 )>( )>( )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你说说这就话是意思。明确王平的分数在9.90和9.96之间。 问:王平的得分可能是多少分? 请你确定一个数,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4、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两个同学一组,一个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个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两位。 2、第10页第1题 初步理解每个小数在数轴上的都有一个对应的点,并知道越靠近右边,小数越大。 3、第10页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出出错的缘由。 4、第10页第4题 这个题目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观看情境 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汇报 思考交流 集体订正 交流方法 指名说说 指名回答 尝试解决 集体订正 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同桌练习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 口头回答问题并说出发现。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整数-----比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 教学反思 附页(活动页): 教学内容 《比大小》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二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知识点一: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例题:A、B、C、D四名同学测量身高,测得的结果是138.5厘米,142.6厘米,141厘米,138.8厘米,已知A比D高,但比B矮,C比D矮。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 分析:把身高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得到142.6>141>138.8> 138.5.已知A比D高比B矮,他们三个的排序是B>A>D。又已知C比D矮,因此四人的身高排序是:B>A>D>C。 答案:A是141厘米,B是142.6厘米,C是138.5厘米,D是138.8厘米。 1、比大小。 3.92○0.92 0.89元○0.98元 6.67○6.76 3.01千克○2.99千克 7米○6.99米 3元9角○3.9元 1、填空。 (1)0.83,8.30,8.03和0.830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和( )。 (2)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选择。 (1)大于0.6而小于0.8的两位小数是( )。 A、0.82 B、0.72 C、0.52 (2)在3.1和3.2之间有( )个小数。 A、9 B、无数 C、0 3、□0.□5在□里填上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的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接近41,这个数是 ( )。 1、在下面的□里能填那些数? 2. □6>2.86 □.63<4.62 2、丁丁不小心抄丢了小数点,请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下面这个式子成立。 587 < 692 < 435 < 342 指名回答 举例说明 通过知识点回顾、复习,为下面的练习做好铺垫作用。 思考解决 分析讲解 解决问题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点拨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 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基础练习 巩固知识 指名回答 快速抢答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解决订正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多角度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拓展思维 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比大小》练习课 1、知识点回顾 2、例题讲解 3、习题讲解 4、练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过程 与方法 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难点 小数数位之间的进率,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师:习题课件。 学 生:复习旧知。 教学时数 1课时 节 次 第 一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提问:你对小数有怎么样的认识? 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出示课题:练习一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 你是怎么样确定A、B、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的? 巡视辅导。 2、练习一第2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3、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先化成十进制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成小数。) 4、练习一第4题。 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单位,不容易比较。 5、练习一第5题。 小结: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很大,希望同学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指名回答 交流补充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 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 比较的方法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审题分析 解决订正 总结 注意点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知识回顾 2、习题讲解 3、练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过程 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 学 生:购物小票 教学时数 节 次 第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收集了超市的购物小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 谁能说说你带来的购物小票上都有些什么? 上面的每一项都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收银员阿姨找回的钱究对了没有? 1、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和一张购物小票。 提问:从这张购物小票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例如:两件物品一共多少元? 酸奶比饼干便宜多少元? 饼干比酸奶贵多少元? …… 2、提问:售货员收的钱对吗? 1.25+2.41= 3.66-1.25= 3.66-2.41= 3、怎样计算呢? 指名两名同学板演自己的竖式。 4、涂一涂。 利用方格纸涂一涂。 5、算一算。 在涂一涂的基础上算一算。 6、引导学生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步骤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 1、“练一练”第1题。 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除了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外,还要注意加减法。) 2、课件出示: 3.5+2.48 10.2-5.21 3、课件出示摘帽子: 老师身高1.62米,凳子高0.47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35米高处的物体吗? 引导学生进行争论。 学生展示 指名回答 指名说说 思考 个别回答 指名回答 提出问题 尝试 列式解决 学生列式说明理由 尝试练习 交流算法 涂一涂并进行计算 学生小结 讨论交流 独立练习 交流汇报 指名板演 独立思考 发表见解 交流 记 录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2 . 4 1 + 1 . 2 5 ----------------- 3 . 6 6 教学反思 附页(活动页):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二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老师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支钢笔标价是8元(板书:8元),在另一家商场里,看到同样型号的钢笔标价是8.00元(板书:8.00元) ,你认为哪家商场的钢笔比较便宜? 大家的意思是8元和8.00元是相等的,对吗?(板书:8元=8.00元) 请大家观察等号两边的数字,他们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说。 1、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 (各有两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 请大家用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在展示各自的画法。 根据汇报板书: 0.3=0.30 0.5=0.50 0.8=0.80 2、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等号的左边小数末尾没有0,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 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3、归纳总结: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提问: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哪两个小数是大小相等的? 1、填空。 0.4元=( )元 0.60米=( )米 1.500千克=( )千克 2、第17页地5题。 下面小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 “价钱一样” “对” 观察交流 学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 汇报 小组交流。 “没有” 学生小结 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 说明理由 交流 记 录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练习课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量体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热情,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 学 生:复习旧知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一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 。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情境和算式: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货员阿姨说:“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只要算对了,就可以免费进园了。”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量体重”的画面,笑笑、淘气和丁丁在对话。 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2千克。” 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 笑笑说:“我的体重是38千克。” 从这个情境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45.2-33.4=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时,十分位上的不够减,应该向各位退1,再减。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38-33.4= 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在3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和两个“0”,大小不变,这样添能够方便计算。 “有” 计算后汇报结果。 观看情境 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独立计算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思考列式 计算交流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量体重 45.2-33.4= 38-33.4= (板演略) 教学反思 附页(活动页): 教学内容 量体重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 次 第 二 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第16页“试一试”。 (课件出示:) 8.25 7.3 10 + 1.55 - 2.25 - 2.45 ①第1题。看谁算得最准确。 ②第2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 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2、第17页“练一练”。 ①第4题“森林医生”。 ②第6题。 出示书店情境。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 看清题意,找准数学信息,然后进行解答。 说出原因 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量体重 15.86+4.3= 0.93-0.47= 8.1-6.92=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课型 2课时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方法 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 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