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5.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8∶4.47,水灰比W/C=0.63,每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C=285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求:(1)施工配合比;(2)若采用250公升搅拌机,求每拌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其中装料容积与出料容积比取1∶0.65)。
8.设实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为1∶2.56∶5.5,水灰比为0.64,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51.4Kg,另测得砂子含水量为4%,石子含水量为2%,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是多少?每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用量是多少?
.已知:某混凝土柱高3.0m,混凝土容重γ=24KN/m3,混凝土浇筑速度0.8m/h,坍落度为60mm,
不掺外加剂,参数β1=β2=1.0,温度为18℃,采用内部振动器捣实混凝土。试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有关公式:)
26.已知混凝土梁高1.8m,采用坍落度为70mm的普通混凝土,取β1=1.0,β2=1.0,浇筑速度为2.5m/h,混凝土容重为24kN/m3,入模温度15℃。求:(1)混凝土作用于梁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2)如果浇筑速度改为1.2m/h,则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又是多少?(3)是否在拌制混凝土时掺有缓凝剂后,梁模板所受的最大侧压力值一定变大?有关公式:t0=,F=0.22γct0β1β2v1/2
25.某混凝土墙高2.90m,厚240mm,混凝土温度为15℃,塌落度为70mm,不掺外加剂,采用内部振动器捣实混凝土。混凝土容重γC=24kN/m3,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6m/h,参数
β1=β2=1.0。试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公式:t0=,
F=0.22γCt0β1β2ν1/2)
26.已知钢筋混凝土方柱高2.80m,宽300mm,柱模板选用20mm厚的东北落叶松木板,柱箍间距为450mm(如图示)。混凝土温度为15℃,塌落度为80mm,不掺外加剂,采用内部振动器捣实混凝土。混凝土容重γc=24kN/m3,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7m/h,参数β1=β2=1.0,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为4kN/m2。试计算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画出模板计算简图,并指出柱模板系统的传力路径。(公式:t0=,F=0.22γct0β1β2v1/2)
25.某混凝土墙高2.80m,厚240mm,混凝土温度为15℃,坍落度为70mm,不掺外加剂,采用内部振动器捣实混凝土。混凝土容重γC=24kN/m3,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4m/h,参数β1=β2=1.0,选用0.8m3吊斗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为4kN/m2。试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有效压头高度,并画出混凝土侧压力分布图。(公式:t0=,F=0.22γCt0β1β2v1/2)
25.某施工单位近期混凝土强度的25组统计资料如下(单位:Mpa):31.7,29.17,30.17,30.9,25.3,30.43,20.63,31.37,29.73,30.37,22.67,27.13,26.57,28.03,26.43,29.53,26.6,26.0,28.5,30.7,27.03,27.67,25.8,29.67,23.1。(1)现要求配制C25级混凝土,试求混凝土的配制强度。(2)如配制的混凝土中,某组试块的试验结果分别为27.31Mpa、32.40Mpa及35.13Mpa,则该组试块的强度代表值为多少?
26.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56∶5.5,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75kg,用水量135kg。实测现场砂石料中砂的含水量为5%,石子含水量为2%。该施工段某组混凝土试块的试压强度分别为R1=33.5MPa,R2=34.0MPa,R3=39.5MPa。试求该混凝土的施工配比与实际采用的水灰比,同时确定该组试块的强度代表值。
26.实验室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为1∶2.29∶4.24,水灰比=0.5;现场测得砂子含水量为3.2%,石子含水量为3%。该混凝土试块试压的强度值分别为R1=27.5MPa,R2=34.0MPa,R3=39.5MPa。试求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同时确定该组试块的强度代表值。
4-11零星混凝土质量检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立方体试件各组抗压强度 代表值分别为34, 35, 33, 36, 36.5, 34.5N/mm2,试评定混凝土质量是否合格。
(1)各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2)进行判断
故混凝土质量为合格。
25.某钢筋混凝土梁长7m,截面宽0.25m,高0.4m,配筋如下图,试分别计算①号、②号、③号钢筋的下料长度。弯钩增加长6.25d,45°弯曲调整值0.5d,保护层厚度25mm。
25.试计算图示钢筋的下料长度。已知:钢筋为直径25mm的一级钢筋;半圆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量度差值为:45°∶0.5d;90°∶2d;135°∶2.5d。
题25图
25.某预应力屋架采用后张法施工,构件孔道长度为18.8m,预应力筋采用高强钢丝束1-24s5,Ap=470.4mm2。预应力筋采用一端张拉,锚板厚度为35mm,锚杯高度为70mm,螺帽厚度为30mm,钢丝镦头预留量为10mm。张拉程序采用0→1.05σconσcon,σcon=375N/mm2,张拉时从0.1~1.05σcon量测得预应力筋伸长值为92mm,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值取5mm。试计算钢丝下料长度和施工最大张拉力。(ΔL=Δl1+Δl2-c)
26.某预应力屋架采用后张法施工,构件孔道长度为12m,预应力钢丝束截面面积为AP=314mm2。预应力筋采用一端张拉,锚板厚度为35mm,锚杯高度为70mm,螺帽厚度为30mm,钢丝镦头预留量为10mm。张拉程序采用0→1.05σcon σcon,σcon=375N/mm2,张拉时从(0.1~1.05)σcon量测得预应力筋伸长值为64mm,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值取3mm。试分别计算:①钢丝束伸长值ΔL;②钢丝下料长度L;③施工最大张拉力。
(ΔL=Δl1+Δl2-C,L=l1+2H0+2δ-0.5(H-H1)-ΔL-C)
已知某地下室基坑开挖的坑底平面尺寸为10m×30m,坑底深4.0m,挖土边坡1∶0.5,地下水位离地面0.6m,地下水位以上为杂填土,地下水位以下5.7m 为细砂土,再往下则是不透水层,细砂土渗透系数K=6m/d。拟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滤管长1.0m,井点管与边坡距离0.8m,与总管连接间距1.2m。又知单井出水量q=25m3/d,抽水影响半径公式,总涌水量公式Q=1.366K(2H-s)s/(lgR-lgx0)。试求:(1)总管长度与井点管埋深;(2)基坑总涌水量;(3)井点管根数与间距。
26.已知某地下室基坑开挖的坑底平面尺寸为30m×20m,坑底深4.0m,挖土边坡为1∶0.5;地下水位离地面0.8m,地下水位以上为杂填土,地下水位以下6.0m为细砂层,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层。经扬水试验,细砂层渗透系数K=14m/d。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井管长6.0m,滤管长1.0m,井点管与边坡距离为0.8m,井点管露出地面0.2m。抽水影响半径公式R=1.95s,总涌水量公式Q=1.366K(2H-s)s/(lgR-lgx0)。试求基坑总涌水量。
28.已知某地下室基坑开挖的坑底平面尺寸为直径D=20m的圆周,坑底深4.0m,挖土边坡
1∶0.5,地下水位离地面0.6m,地下水位以上为杂填土,地下水位以下5.7m为细砂土,再往下则是不透水层,细砂土渗透系数K=5m/d。拟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滤管长1.0m,井点管与边坡距离0.8m,与总管连接间距1.6m。又知单井出水量q=25m3/d,总涌水量Q=1.366K(2H-s)s/(lgR-lgx0)。试求:(1)总管长度与井点管埋深;(2)基坑总涌水量;(3)井点管根数与间距。
26.如图所示屋架的吊装,屋架重4.95吨,索具重0.2吨,屋架的安装空隙取0.3米,最外层吊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1)试确定起重机的起重量和起升高度;(2)屋架在临时安放后的垂直度如何检查和校正?
27.某两层建筑,有A、B、C三个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为:tA=4d, tB=2d, tC=2d。试组织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并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
层数
工序
施
工
进
度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27.某施工项目由A、B、C、D 四个施工过程依次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五个施工段。各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如下表。B 完成后,其相应的施工段有技术间歇1 天;C 完成后其相应的施工段有组织间歇1 天。试组织该工程的流水施工,并在表1 中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
施工过程
持续时间(天)
(1)
(2)
(3)
(4)
(5)
A
2
1
3
2
2
B
3
2
1
3
1
C
4
2
1
2
2
D
2
3
1
1
2
表1
施工过程
施工进度(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B
C
D
27.已知无节奏专业流水的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如下表(a)所示,试组织流水施工,在下表(b)中画出横道图,并说明相邻工序之间的流水步距。
表(a)
施工段
施工过程
施工持续时间(d)
①
②
③
④
A
3
2
3
2
B
2
1
2
3
C
2
4
3
3
D
4
3
2
2
表(b)
施工过程
施工进度(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B
C
D
27.某两层框架办公楼梁板施工过程为:立模1天→绑扎钢筋1天→浇筑混凝土1天,混凝土浇筑后需养护2天才能在其上立模,养护5天才能在其上浇筑上层混凝土。在保证各工作队连续作业的条件下试求每层至少的施工段数,并按等节拍流水方式计算完成整个办公楼梁板浇筑的工期,绘制流水进度表。
27.某分部工程由A,B,C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为:tA=2d,tB=4d,tC=4d,B完成后其相应的施工段有技术间歇2天。试组织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在下表中画出横道图,并计算该工程的流水工期。
27.某分部工程由A,B,C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为:tA=4d,tB=2d,tC=2d,A完成后其相应的施工段有技术间歇2天。试组织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在题27表中画出横道图,并计算该工程的流水工期。
题27表
施工过程
施工队
施工进度(d)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A
B
C
27.某分部工程由A、B、C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为:tA=3d,tB=6d,tC=3d。试组织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请在下表中绘出横道图,并计算该工程的流水工期。
施工
过程
施工
队
施工进度(d)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A
B
C
26.某项目经理部拟承建一工程,该工程有Ⅰ、Ⅱ、Ⅲ、Ⅳ、Ⅴ等五个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及施工段如下表所示。
规定:施工过程Ⅱ完成后相应施工段至少养护2天;施工过程Ⅳ完成后其相应施工过程要有一天准备时间。为了尽早完工,允许施工过程Ⅰ和Ⅱ之间搭接施工一天,试计算流水步距、工期,并作施工进度表。
施工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Ⅰ
3
2
2
4
3
Ⅱ
1
3
5
3
1
Ⅲ
2
1
3
5
2
Ⅳ
4
2
3
3
1
Ⅴ
3
4
2
1
2
26.已知某工程有A~H 共八项工作,它们之间的工作逻辑关系如下表,试绘制该工程的双代号网络图。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紧前工作
/
/
/
A、B
A、C
A、B
A、C
F、G
27.已知某工程有A~J共10项工作,试根据如下表所示的工作逻辑关系绘制该工程的双代号网络图。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紧后工作
D
E、G
F、H
I、J
I
J
I、J
I、J
/
/
持续时间
5
6
7
8
10
6
16
15
12
8
25.根据表中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 作
A
B
C
D
E
F
G
H
I
紧前工作
—
A
A
B
B、C
C
D、E
E、F
H、G
紧后工作
B、C
D、E
E、F
G
G、H
H
I
I
—
28.根据以下条件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ESi-j、EFi-j、LSi-j、LFi-j、FTi-j、FFi-j;同时用双线标出关键线路。其中时间参数表示形式约定为:
ESi-j
EFi-j
LSi-j
LFi-j
FTi-j
FFi-j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紧前工序
—
—
A
A
A
B,C
D
D,E,F
持续时间
1
2
2
3
2
1
2
2
28.按下表所列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ESi-j、EFi-j、LSi-j、LFi-j、TFi-j、FFi-j;同时标出关键线路。其中时间参数表示形式约定如下:
ESi-j
EFi-j
TFi-j
LSi-j
LFi-j
FFi-j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持续时间
2
3
2
4
4
5
4
3
5
紧前工作
——
A
A
B
C
B,C
E,F
D,F
G,H
28.某项目划分和逻辑关系如下表:
(1)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2)计算该网络图各时间参数并填入下表。
(3)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
工作代号
紧后工作
持续时间T(天)
最早开工时间ES(天)
最早完工时间EF(天)
最迟开工时间LS(天)
最迟完工时间LF(天)
总时差TF(天)
自由时差FF(天)
备注
A
C
2
B
D
3
C
EF
6
D
F
4
E
–
4
F
–
5
28.按下表所列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ESi-j、EFi-j、LSi-j、LFi-j、TFi-j、FFi-j;同时标出关键线路。其中时间参数表示形式约定如下:
28.按下表所列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ESi-j、EFi-j、LSi-j、LFi-j、TFi-j、FFi-j;同时标出关键线路。其中时间参数表示形式约定如下:
ESi-j
EFi-j
TFi-j
LSi-j
LFi-j
FFi-j
题28表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持续时间
3
2
4
2
5
5
2
3
紧前工作
——
A
A
B,C
B
A
D
D,E,F
28.试按下表所列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标出网络计划的总工期。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持续时间
3
2
1
2
2
3
3
紧前工作
——
——
——
B,C
C
A,D,E
E
27.请计算下面网络图的最早开始和结束时间、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自由时差和总时差以及确定关键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