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筑金坝中学 我学习 我进步 我成长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行程问题 执教员:大栗港镇筑金坝中学曹艳红 授课类型:复习课 时间:1课时一、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并熟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其变形公式“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 复习求方程的解.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2.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二、 复习重点1. 进一步掌握将生活中行程问题抽象成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2. 复习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三、 复习难点找出等
2、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四、 教学准备 ppt 投影 奖状 精美礼品诺干五、 复习过程(一) 、介绍“我们是打擂主”游戏评比标准: 游戏规则:每组均可派同学回答问题,一位同学举手并答题则该组记一分,答对则该组记俩分,答题精彩则该组记3分,以最终小组得分为准颁发奖状并从曹老师处领得”我们是大擂主”甜蜜奖品一份。(二) 创设情境,自学梳理(游戏一) 曹老师和同事詹老师从筑金坝中学出发到武潭镇中学来参加教学观摩会,曹老师7:15坐上班车,速度是30km/h,詹老师7:30出发来以60km/h的速度自己开车,结果我们俩同时到达,那么筑金坝到武潭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第一回合)曹老师和詹老师同时
3、从筑金坝出发到武潭镇中学学校,所用的时间差是多少? 先请同学们自学填空,实在不懂的可以进行组间交流,待意见统一后请每组中的C类同学回答,B类同学检查是否正确,凡是回答问题者无论对否均可加1分鼓励,得出正确结论的可以加2分。2、(第二回合)设它们俩到武潭镇中学的路程为S km,曹老师到武潭镇中学的时间= =,詹老师到武潭镇中学的时间= = 。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先请同学通过自学完成学案,若有疑问小组讨论,待意见统一后请每组中B类同学回答,每组成员有义务为该同学检查并发现问题直到解决问题。3、根据你所列的方程,参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求出方程的解,并检验。 请A类同学板书求方程解的过程,
4、通过解方程的过程以达到带领全班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目地。4、 还有其他解法吗?(三)、课堂讨论,合作研习筑金坝中学距离武潭镇中学15km,詹老师来的时候不熟悉路,于是和王老师商量好去接他,已知詹老师的速度是60km/h,王老师的速度是15km/h。1、 如果俩人同时出发,那么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 相等)2、如果詹老师先走5分钟,那么王老师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与詹老师相遇?(俩位老师的时间有什么关系?路程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合作讨论,找出等量关系后,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完成导学案,再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黑板板书自己的过程,小组各自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六、见识题型、链接中考某船从A地顺流而下到达B
5、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地之间的C地,一共航行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km/h,水流的速度为2km/h,A、C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先独自完成,实在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小组内的成员,小组探讨交流,在请有兴趣的同学在黑板上板演,请全班同学发现该同学的问题,及时更正。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1、 复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复习了在行程问题中如何找到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3、 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快乐。八、板书设计 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九、作业布置完成学案上面第五题“课后拓展”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 1 )慢车先开出 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5)慢车开出 1小时后西车同向面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十、课后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