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高二数学选修2-2导学案 设计人: 田俊基
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模式下的实践
田俊基 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山西省汾阳市 032200
摘要: 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本文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依托,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经刻不容缓,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取代注入式教学模式成为历史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在数学教学确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
教学课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内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就是借助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科学合理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在选修2-2中,本章所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方法相同,所以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学生掌握推导出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和化简的常用方法.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在必修2第二章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熟悉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主动探究椭圆知识的基础;
(2)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8K的纸、图钉、细绳、一支铅笔.
学法导航:
(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老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通过动画设计,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椭圆是点按一定“规律”运动的轨迹.
课前各小组准备:一根没有弹性的细绳,8K的纸,一支铅笔.
用你课前准备的物品按下列要求操作,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把绳子的两端都固定在纸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你能用数学式子写出该点满足的条件吗?
(2)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较小的距离,分别固定在纸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你能用数学式子写出该点满足的条件吗?
(3)逐渐增大拉开的距离,画出的图形、该点满足的条件与(2)一致吗?如果从圆扁程度考虑逐渐变 (圆,扁)
(4)当拉开距离最大时,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你能用数学式子写出该点满足的条件吗?
3.通过上面作图的过程,请你准确写出椭圆上的点满足的条件,由此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并掌握椭圆的焦点、椭圆的焦距这两个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跟踪练习:
(1)已知,,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理论依据是什么?若两点间的距离是10呢?
(2)已知是两个定点,,且的周长等于16,顶点的轨迹是 .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课本第49页习题A组7.
设计意图:巩固椭圆定义
(二)研讨探究,推导方程
1、知识回顾: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研讨探究:
(1)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么样选择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
(2)设椭圆的焦距为2,动点到两定点间的距离和为2,请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强调怎么去根号、尽可能地联系每个式子的几何意义)
(3)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并写出焦点坐标.
(4)请你按照(2)完成课本第40页的思考,详细写出过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掌握化简含根号等式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三)思维拓展,归纳概括
1、观察椭圆图形及其标准方程,学生总结归纳:
(1)椭圆标准方程对应的椭圆中心在 ,以 为坐标轴;
(2)椭圆标准方程形式: ;
(3)椭圆标准方程中三个参数关系: ;
(4)椭圆焦点的位置由 确定;
(5)求椭圆标准方程时,可运用 法求出的值。
2、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请学生独立将两种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列表进行对比。
跟踪练习
(1) 课本第49页习题A组1.
(2)已知圆,圆,动圆与圆外切并且与圆内切,求圆心的轨迹方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以发展为方向”,展现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采取以学生发展为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为中心.穿插研究性教学尝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魏义富 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上海中学数学》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田俊基 女 中学二级 1983.10
联系地址: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研究方向:数学
联系电话:15392580757 职称:中学二级
邮编: 032200 学历:大学本科
Practice - "Research Issues" mod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IANJUNJI
Abstract: As a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guidance document “ordinary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actively promote inquiry learning.” Paper “oval and the standard equation “ as the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explore” method.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