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明上河图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90875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上河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明上河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上河图》说课稿 吴家山第三小学 万亚军 一、 说教材 阅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品文字、会意韵、激情感、悟方法,最终成其语感。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4课《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逐层展开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这是一篇描写生动,带着作者情感体温的纯美说明文,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一幅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重要价值。画美、文美、情真是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魅力之处。结合新课标针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特点。 2、凭借课文描述内容,想象美好的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有序地描述画面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感悟表达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综观全文,由于作者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描述全面、生动,而对画的艺术、历史价值概括简约,所以,感悟《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完善,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的美。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学习作者粗笔勾勒“画”与精笔细描“点”相结合的生动描述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观察、自然过渡的技巧和凝练流畅、充满感情及用数据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 说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 通过图文结合,赏画学文、默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文中重点词句,感悟《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2、 通过想象自己就是图中人物,体验感受自己的心情和神请,再带着这种感觉读句子,做到入情入境,真切感人。 3、 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课:播放《清明上河图》配乐课件 师(悠扬):思悠悠,梦悠悠,往事慢悠悠如水流。流流去去,去去流流,流不走一副《清明上河图》。现在,我们所欣赏的,就是被称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课件呈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阅读期待。 (二)复习提问: 课文《清明上河图》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艺术价值 画面内容 特点 历史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三)品读赏析 师:我们知道这件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将这幅名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指名说,师板书:郊外田野 卞河两岸 市井街道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内容:自由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 理解词语“萌动” “掩映” 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欣赏了清晰优美的郊外田野。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汴河两岸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一个词概括?从哪里看出? 2、 品析第二幅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词语“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想象有些什么声音,什么情况下会“人声鼎沸”,并用之说一句话。) 还从哪里看出热闹非凡?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自己就是桥上的行人或过桥的船工,体验、感受自己的心情和神情。。 看课件图画,怎样读出这样的热闹非凡? 为了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热闹非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 师:我们运用学习上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指名说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从哪里看出? 理解词语“鳞次栉比” 句子“百家艺伎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a、 用文中语言理解。 b、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c、 自由读句子。 师生接读。 想象: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你想到会画些什么?(学生想象) 师:这会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团。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的签题和印记,可能后来被裁去,不见了。后半部不应该在刚到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3、 完整随课件画面,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过渡:课文就是这样按照画卷的结构顺序,先写清晰优美的郊外田野,再写热闹非凡的汴河两岸,最后写繁荣昌盛的市井街道。 4、 默读第三部分,这段主要写了《清明上河图》什么特点? 1、 学生回答,师板:浩大繁复 惟妙惟肖 理解“浩大繁复”(引导联系上下文)妥帖 师引导深入理解:两丈——6米(528.7cm),一尺——0.3米(24.8cm) 人物——大不足3cm,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行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看图想象 再读此段 师: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5、 齐读最后一部分。 看课件,比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原文“《清明上河图》不仅……形象资料。” 改后句子“《清明上河图》具有重要的美术地位和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粗笔勾勒“画”与精笔细描“点”相结合的生动描述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观察、自然过渡的技巧和凝练流畅、充满感情及用数据说明的写作方法。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四)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历代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 学生自读,加深理解。 2、小结提升: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价值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学到了作者介绍艺术作品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让世人惊叹折服。而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同样让老师折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整体入手,到部分品读,最后回到整体。 五、说板书设计 14. 清 艺术价值 明 一、郊外田野 清晰优美 浩大繁复 上 画面内容 二、汴河两岸 热闹非凡 河 三、街道市井 繁荣昌盛 惟妙惟肖 图 历史价值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课文重要内容,直奔中心,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