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业三官殿办事处九年一贯制学校 章敏 一、选择题 1、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o)间壁(jin)蝉蜕(tu) 攒电脑(cun)B、白颊(ji) 啄食(zhu) 宿儒(s)潜龙勿用(qin) C、脊梁(j )倜傥(tng)锡箔(b)荆川纸(jng)D、菜畦(q) 缘由(yun) 脑髓(su) 金叵罗(p)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质朴缠络绣象和蔼3、给句中加红词语选择义项正确的是()(1)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秘密 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
2、鼎沸。 鼎沸: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喧闹(3)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敛:收拢,聚集约束,检束(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拗:不顺,不顺从用力弯曲 A、机关鼎沸敛拗 B、机关鼎沸敛拗 C、机关鼎沸敛拗 D、机关鼎沸敛拗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骨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 B、徜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C、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
3、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 。作者 ,原名 ,伟大的 、思想家、革命家。二.阅读课文第九语段,回答文后问题。6、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7、这段分别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什么样的感情?答:_8、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答:_9、三个“也许”可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答:_三.阅读课文第一、二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0解释下列词语。确凿: 菜畦: 桑葚: 臃肿: 11选文中“似乎确凿有一些野草”,“似乎”和“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12选文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请
4、举出具体的例子。视觉: 听觉: 味觉: 13选文段中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色?请举例说明。 1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15选文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选文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16请仿照选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个句子。 17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融入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课文第九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8.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A.点明主题B.承上启下的过渡C.总结百草园的生活D.引起思考19.选择能够准确体现“也许”这一词语意思的一项( )A.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的心情。B.表达了“我
5、非常气愤,懊恼的心情。C.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D.表达了“我”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认真思考的心情。20.“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1.本段文字运用(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A项中“间壁”的“间”应读四声。C项中“脊梁”的“脊”应读三声。D项中“脑髓”的“髓”应读三声。B项正确。注意“潜龙勿用”的“潜”应读二声。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A项中“斑蝥”的“斑”误写作形似字“班”。B项中“鉴赏”的“鉴”误写作“签”。D项中“绣像”的“像”
6、误写作“象”。3、答案:D解析:一词多义的情况,在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要通过多查字典、多思考,来细致体味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以形成良好的语感。4、答案:C解析:A项语序错误,“光滑的石井栏”应在“高大的皂荚树”之前。B项“倘若”的“倘”误写作形似字“徜”。D项“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中的“得”误写作“的”,形容词后带补语应用“得”。5、答案: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考点】:阅读记叙
7、文的综合能力6、答案:起过渡作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段文字,前面写的是学前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面写的是在严厉的书塾中过着兴味索然的读书生活。7、答案: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8、答案: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9、答案:排比。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又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理解。10确实。 菜地。畦,园里划分的小区。 桑树的果实。 这里形容何首
8、乌块根的粗大。 11不矛盾。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厂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12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臃肿的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13春、夏、秋季节的景色。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14拟人。充满童真、意趣,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6不必说雄伟的中山陵,明孝陵,秀丽的玄武湖,莫愁湖,也不必说凌空欲飞的燕子矶,霜叶红艳的栖霞山,单是城西三座小公园清凉山、乌龙潭、古林就使南京够迷人的了。 17融入了作者儿时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充满着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18.B 19.C 20.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