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代建民继保1001130510118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这一战略构想,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彻底结束了外国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阐述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港澳回归祖国并且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台湾;香港;澳门;回归;和平统一
abstract:inthispaper,theuseof"peacefulreunificationandonecountrytwosystems"conceptofthisstrategy,thesuccessfulrecoveryofthehongkongandmacao'ssovereignty,acompleteendtoforeigncolonialruleinchina,describesthecompletereunificationofthemotherland,thechinesepeopleathomeandabroadthecommonaspirationofthechinesenation'sfundamentalinterests.ibelievethathongkongandmacaoreturnedtothemotherlandandinthe"onecountrytwosystems"policyguidelinestomaintaintheprosperity,stabilityanddevelopment,andeventuallyresolvingthetaiwanissueandrealizingcompletereunificationofchina,setacompellingexle.keywords:communistpartyofchina;onecountrytwosystems;taiwan;hongkong;macau;regression;peacefulreunification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而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国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存有共识与合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经过几年酝酿,1982年1月,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运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澳门和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
(一)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二)两制并存,共同发展。祖国统一后,中国的主体部分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区享有不同于我国其它省区的高度的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现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与外国的经贸文化联系长期不变;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收税,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有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和委员参与国家管理;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样做,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六)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关键在于谈判解决问题。
(七)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八)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势力的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出现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
(九)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好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既是全新的构想,又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小平同志“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1]的产物。“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大胆创新,也是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领导人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的表现。邓小平指出:“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
总之,“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丰富的,也是成功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思想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是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这两个难忘的日子已铭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也为世界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正是这两个伟大时刻的到来,使“一国两制”构想开始了生动的历史实践,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在“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中,既可以展现“一国”的整体力量,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和平相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且宝贵的经验,这是“一国两制”的伟大胜利。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发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相对于台湾地区的政治失控、经济低迷、社会混乱,政治有序、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港澳特区,为台湾提供了一个“统一后日子过得更好”的样板。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这必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和发挥示范作用。
“一国两制”思想的与时俱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也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国两制”为新时期的和平统一方针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促使海峡两岸关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升华。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
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3]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范例。这些伟大意义影响深远、魅力无穷。正是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我们洗刷了国耻,我们扬眉吐气,我们看到了祖国统
一、华夏兴旺的美好前景,我们也将看到骨肉同胞不再因一弯海峡的阻隔而使浓浓的乡愁无以慰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页,31页,49页,59页,61页,101页,102页,220页。[2]《邓小平年谱》第381页。
[3]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大报告》白皮书44—46页。[4]《人民日报》2004年3月15日版。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