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交通安全进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事故猛如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对于出行经验欠缺、防护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交通事故便是头号“杀手”。对小学生而言,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生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意识。涉及小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及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不仅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还关系到学生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小学地处鸡鸣路和黄坪巷的交汇点,位于理工中专、实验中学两所学校的前沿,校门又处在下坡狭窄路段,放学高峰期,三所学校学生倾巢而出,车辆、摩托、学生、家长拥挤不堪,交通安全压力较巨大。为了切实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我校立足校情,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为突破口,创新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全覆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道路交通安全三位一体教育”特色之花,并辐射带动学校安全管理教育全面提升。
一、有效借力,依靠社会职能部门搞好外部环境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有效借力交警、城管、综治等社会部门力量,联手共建,形成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特色。每期交警大队指派优秀警官任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校外辅导员,每学期送课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开展道路安全征文比赛。在学校门口开辟“绿色通道”、建减速带,规范通道上的交通标志、标线;上学、放学交通高峰期安排交警值班,配合值日教师和道路安全家长志愿者共同维持交通秩序。城管大队每天多次检查维护学校前一条街菜贩、摊贩的经营秩序。综治大队每天安排专人指导校门前一条街上摩托车的停放,取缔了一些非法经营户。系列的常态互动教育活动,有效地建起了学校与交警大队、城管、综治等社会各部门的密切联系,有效的解决了学校的交通压力。
二、不断内化,加大学校育人功能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健全机制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习惯。为此,学校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机制,班子带班,班主任总负责,值日教师、健康小卫士、家长志愿者协调执勤,责任落实到人到岗。规范学生在集队、路队、停车、骑乘等方面要求。校内的走廊、楼道划出右行线,严格学生上下楼道右行原则;划定教师小车、摩托车停放区域,规范教师停车;放学时,街道上车辆、学生、家长、行人、摊贩拥挤不堪,交通安全隐患大,学校采取错峰放学,避开放**。一是与外校主动协调,错开放学时间。我们与理工中专、实验中学进行多次协商,避免三校学生同时放学,造成拥堵。二是校内分时放学,分散人流。采取一年级提前15分钟放学,二年级提前8分钟放学,其他年级按正常时间放学。校外在校门两侧马路划出车辆停车区域,安排安保人员配合综治大队指导家长规范停车。规范路队管理。路队有教师护队、学生领队,路队情况每天由值日领导记载,作为健康班级的主要评比依据。同时,每学期开展“安全出行,珍爱生命”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
2、纳入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师生考核相结合
完善师生评价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细化为实施计划、过程、成效,纳入学生评价、教师安全考核体系。学生每学年按年级开展交通安全常识知识测试,并把测试成绩结合遵守交规、路队纪律表现的登记评比结果按等级列入学生学年个人操守评定;将教师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教育、班队课活动及班级学生路队管理通过问卷、评比、检查记载等途径形成教师安全教育成效,纳入教师安全考核,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相挂钩。通过评价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和遵守意识。
三、积极拓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充分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拓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途径。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在多媒体演播厅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图片、录像、举办交通安全讲座,传授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技巧、策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中,建设交通安全教育的“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等板块,拓宽宣传教育途径,加强了安全教育宣传。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向着文明走”宣传活动,通过短信、假期作业、《关于道路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信》等途径,让学生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向家人传授,扩大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影响面。
2、组建志愿者,家校共架平安桥。
2012年秋季,学校由法制安全处牵头邀请优秀家长参与,组建道路安全协助管理志愿者协会,共同维护学生出行安全。为加强志愿者管理,学校制定出道路安全协助管理志愿者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四定”:
一是定人。每学期初由各班推荐8名家长志愿者,学校审定后,安全处将“志愿者值日安排表”分发到每个人,明确值班地点与职责。门卫室负责公布当天值班志愿者名单,志愿者需到门卫室签到并领取执勤时佩戴的绶带、小红旗、小黄帽,执勤完后交回到门卫室。志愿者的出勤、签到、请假情况作为期末班级考评依据之一。
二是定时。家长志愿者每天值守时间为放学时段半小时。提前10分钟到岗,推迟20分钟离岗。
三是定岗。家长志愿者由学校安全处统一管理,明确各自的交通安全协管岗位,每岗最少两人。
四是定责。家长志愿者是交通安全协管员,其责任是在值守地点劝导、限制车辆,不能进入管理路段。在值守时,要做到文明限车、适度限车,不与机动车主发生纠纷,既要保护自身安全,又要做到交通通畅。
五是定期培训。全体家长志愿者每学期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交警大队作交通安全知识讲解,城管执法大队作如何劝导、注意值班安全的讲解,法制安全处对家长志愿者发放“一书两表”,并作详细解读。“一书”即《**小学家长志愿者承诺书》,“两表”一是《**小学家长志愿者职责及注意事项》和《**小学家长委员会志愿者值日安排表》。自开展家长志愿者工作以来,学校门前马路上的拥堵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我校开展家长志愿者协助管理的做法,被《**信息网》、《**教育信息网》、《**晚报》、《**日报》、《**都市报》多次刊登报道,在**电视台多次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强化“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管理理念,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岗双责”,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各项制度,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创建了良好的文明育人环境和校园安全环境,促进了学校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基本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抓安全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荣获**县法制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县平安校园,**市平安校园,**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平安校园,教育部法治知识网络竞赛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