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
镇江市区2015年中考模拟训练(三)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3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对应考试号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把其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这个安静而美丽的校园中所有的记忆,就象铅笔写下过的字迹,在岁月湮( )没中渐渐模糊。但是,曾经用铅笔细细记下的阳光的颜色,青草的味道,回望的时候,却依旧散着和xù( )的温暖。那些旧日的阳光,风和草木,似乎是用铅笔一笔笔描摹( )记录下来的,伸出手去,有如抚平旧照片卷角的质感。 那些曾经年少青se( )的爱怜,之所以感伤感慨感动,也许正是因为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记忆,情绪,伴了图书馆中那昏黄的阳光,一起映于面前,在恍惚中一切如昨。
2.默写。(8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② ,西北望,射天狼。
③水何澹澹, 。
④何处望神州, 。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⑥枯藤老树昏鸦, 。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⑧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B.《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在学校里,汤姆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中补写人物的名字。(1分)
柴进唤一个庄客,提碗灯笼,引领宋江东廊尽头处去净手,便道:“我且躲杯酒。”大宽转穿出前面廊下来,俄延走着,却转到东廊前面。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踩在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一惊。正分说不得,那个提灯笼的庄客,慌忙叫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
文中的大汉的名字是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3分)
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三藏脚踏了凡地,自觉心惊,道:“你三个且休斗嘴,认认方向,看这是什么地方。”沙僧转头四望道:“是这里,是这里!师父,你听听水响。”行者道:“水响想是你的祖家了。”八戒道:“他祖家乃流沙河。”沙僧道:“不是,不是,此通天河也。三藏道:“徒弟啊,仔细看在那岸。”行者纵身跳起,用手搭凉篷仔细看了,下来道:“师父,此是通天河西岸。”三藏道:“我记起来了,东岸边原有个陈家庄。那年到此,亏你救了他儿女,深感我们,要造船相送,幸白鼋伏渡。我记得西岸上,四无人烟,这番如何是好?”
①揭谛传达了菩萨什么法旨?请简要说明。(1分)
②唐僧四人在此落地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会遭遇这个困难的?(2分)
4.病句修改。(3分)
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掀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③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的宣布——我很重要!
⑴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⑵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⑶第③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请依据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从《何以笙箫默》的收视率在全国的城市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大约13%,二线城市则约占35.31%。三线城市的观众在51.69%左右。而从年龄来看,18至24岁的观众以47.5%的比重霸占将近半壁江山,25至29岁的观众则约占24.45%,17岁以下的观众以13.36%登上探花宝座。
材料二:在一个情感日益淡薄、纯真日益消失的年代,人们普遍倍感疲惫。所以在近两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将爱情进行到底》、《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小时代》、《左耳》等一大批青春题材作品轮番上映,吸引大批观众去影院共同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
材料三:小说《何以笙箫默》于2003年9月起在晋江原创网连载,历时七年,拥有千万阅读量点击。男女主演钟汉良和唐嫣皆是言情剧一线演员,粉丝团数量庞大,号召力毋庸置疑。主题曲交给超级偶像歌手张杰。而片中随处可闻的优美旋律,则由90后歌坛领军人物华晨宇主唱。
(1)阅读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何以笙箫默》收视率的特点?(2分)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出该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共6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注释】①下:指出兵。②白登:今山西大同白登山。③胡:代指当时的少数民族敌人。④窥:有所企图。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⑥高楼:这里指战士的妻子。
6.试描绘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所表现的景色。(2分)
7.为什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请结合原作回答。(1分)
8.结合诗作,说说“叹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牌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
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取进士。③翕然:形容一致 。。④南: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援疑质理( ) (2)礼愈至( )
(3)时盖年四十矣( ) (4) 颐既觉(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11.结合原文说说杨时的好学精神体现在哪里?(2分)
12.杨时和宋濂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有什么共同点?文章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拈轻松、好做的事,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来源:Z,xx,k.Com]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笨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年、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13.试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阅读第③节,说说本文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15.本文第⑦节中 (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笨人”是持有赞美的态度的。第⑧自然段论述了 。第⑨自然段论述了 。(3分)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自然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2题。(共16分)
胃里藏着的乡愁
①朋友相聚围坐餐桌旁,常常会有人吃到一道菜,或是一盅汤,然后就会意犹未尽地说起故乡的味道。每当这时,我就很羡慕对方,一边听人家讲,一边心里暗想着,故乡的味道究竟是什么?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故乡的概念就更是强烈,无论是相隔多远,或是离别多久,思乡之情都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绪。依赖土地生存的状态在变迁中渐渐被改变,除去旧时战乱的影响,经济生活的巨变似乎作用更大,这几十年就更为凸显。人们不断向更为发达的地区迁移,打工、经商、求学、婚嫁,谋求转变。在离开熟悉的家园时,人们都会或多或少带着些熟悉的东西远行,自觉或不自觉,几张照片,用惯的物件,改不彻底或彻底不改的乡音,以前在动荡中颠沛流离,还会有人带上一捧泥土或是几块石子,这在许多诗与歌中似乎不乏表现。他们带上这些去往异乡,求索、挣扎、奋斗,再混入无奈、隐忍、失落。如果最终都没有选择放弃,换来的会是什么?稳定地活着也许就已经足够令人满足。在这样不简单的过程中,支撑着异乡客的又是什么呢?梦想,对于未来有着美好期待的梦想,甚至只是梦。无论梦或梦想,都只能暂时充当一下抚慰剂,毕竟还是会有太多睁开眼醒过神来的现实围绕在周围,乡音,遇到同乡可以痛快一下,平时还要尽力掩藏起来。照片看久了更想家,装在手机中不如装在心里边。至于泥土和小石子,还是留给诗人们吧。
③味道,口中的味道,从小到大每天都会遇到的那种味道,不用思索出处与构成,更不用像某些“美食家们”东说西指故弄玄虚地摇头抿嘴长吁短叹。只需要将熟悉的味道放入口中,说不清是哪种滋味,也不需要说清楚。这时故乡就会出现在口中,浮现在心底。这时你的乡思也好,乡愁也罢,全都化成了你味蕾的记忆,这记忆中有美妙感,还有烟火气。或许吧,他们孤独在外时的那一道家乡菜,甚至连菜都不算,而只是一款调味品,一颗茶叶蛋,一包牛肉干,这一切都会是身处他乡的人们最温暖最贴心的抚慰。
④所以,故乡的味道是永远带在身上的,不用刻意而为,不用精心呵护,它就在那里。
⑤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过故乡的味道这样的感悟,有不少人会类似于我的情形,这和家庭的构成与成长的环境有关。我祖籍在江苏,生在江西,成长在北京,儿时又常常住到湖南的外公外婆家。父母都会做饭,但系统又不一样,而我在每一处的生活又都不算长,我总会想,我的那一份特殊的味道在哪儿呢?似乎我是没有的,因为我没有真正意义的、生与长的那一片故土。有几次到国外旅行,倒是体会了这种感觉,吃了几次面包夹牛肉饼后冲进一家带洋味的中餐馆,顿时有了一种温暖和安全。吃完几个朋友还会一起感叹口味真是永远改不掉哇,可这样的体验又有些少,而且体验的范围也太宽泛。其实还真是有些遗憾,在饭桌上少了谈资,更在路途中缺了支点。
⑥前几月,我妈打电话说她算错了日期,所以提前一个月准备了端午节的饭菜,叫我们回去吃。那天父亲照例做了个扣肉,母亲包了碱水粽,我吃着吃着忽然想起了儿时有一次的端午,父母出差不在,外公从湖南来北京带我们姐弟俩,他没有包粽子,也没买到,我哭闹着说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有吃到,后来这成为家人聚会的笑谈。还有扣肉,儿时吃肉的次数还可以,但扣肉这种整块五花肉的消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每次父母提前预告说今晚有扣肉,我们就会很兴奋。写完作业就跑到院子里玩,爬树上房恶作剧是我的强项,然后就听见妈妈在门口喊吃饭啦,平日三次五次都不应,有扣肉的日子喊一声便下树往家跑。
⑦也许吧,我没有故乡的味道,可冲进小小的家,闻到肉香、米香、煤火味、两样青菜爆出的菜油味,以及父母年轻的身影,这一切就是我的故乡的味道。
17. 当朋友相聚意犹未尽地说起家乡的味道,“我”为什么会“很羡慕”?(3分)
18. 在人们不断向更发达的地区迁移的过程中,始终在支撑他们的是什么?(1分)
19. 结合具体语境,品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这时故乡就会出现在口中,浮现在心底。
②吃了几次面包夹牛肉饼后冲进一家带洋味的中餐馆。
20. 联系前后文,说说文中第⑥节写儿时故事的作用。(4分)
21. 文章最后说“我没有故乡的味道”,又说“这一切就是我故乡的味道”,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2分)
22.本文以“胃里的乡愁”为题目,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共50分)
23. 请以“终究我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⑵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⑶不少于600字。
学校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
镇江市区2015年中考模拟训练(三)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yán 煦 mó 涩(每个0.5分)
2.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挽雕弓如满月 山岛竦峙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桥流水人家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发愤忘食
3.(1)D (2分)(2)武松(1分) (3)①因为菩萨发现唐僧只经历了80难,要揭谛命令金刚们不再护送唐僧四人,让他们再遭一难,凑满81难。(1分)②老鼋在驮师徒四人过河时,将他们翻入河中。(1分)因为唐僧忘记询问如来,老鼋的寿命有多少了。(1分)
4.①必须 或者应该(1分) ②倾诉衷肠的对象 (1分) ③无数调到生灵的前面(1分)
5.(1)越是发达的城市,收视率越低(越不发达的城市,收视率越高)(1分);30岁以上的人群一般不爱看该剧(30岁以下的人群非常爱看该剧)(1分)
(2)目前是青春剧最流行的时期;(1分)原著拥有厚实的读者群体作为基础;(1分)
演员的选角考虑到了偶像的号召力;(1分)剧中歌曲的演唱者选择了拥有大批粉丝的偶像歌星。(1分)(1点1分)
6. 一轮明月高高的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单纯的翻译给1分,在翻译的基础上恰当的描绘给2分)
7.因为“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也给分)(1分)
8.叹息的内容:丈夫的安危(1分);不知道丈夫何时能回家(1分);自己独自生活的寂寞(1分)(1点1分)
9.援:提出(1分) 至:周到(1分) 盖:大概、左右(1分) 既:已经(1分)
10.曾经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跟随同乡的前辈拿着经书求教。(2分)
在颍昌以老师的礼仪来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欢快。(2分)
11.年级稍微大些,就认真学习经史等书籍;(1分)程颢与弟颐讲学的时候,杨时不去做官,反而去程颢处认真求学。(1分)(1点1分)
12.都对老师非常尊敬。(1分)宋濂求问时,弯下身子侧着耳朵,神色恭敬。(1分)杨时拜访老师的时候,生怕打扰老师休息,一直站在雪里面(1分)(意思相近就可以给分)
13.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2分)
14. 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2分)
15.执著(1分)第⑧自然段论述了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1分)第⑨自然段论述了选一件事,靠苦力、耐力做透,做好,是正确的选择。(1分)
16.示例: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始终如一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3分,意思相近就给分)
17. “我从来没有过关于故乡味道的感悟”(1分)“因为我没有真正意义的、生与长得那一片故土”,(1分)对故乡味道的体验少之又少,心存遗憾,在饭桌上也就少了谈资,从而只有羡慕他人。(1分)
18.味道,口中的味道,从小到大每天都会遇到的那种味道,(1分)
19.“浮现”的意思是显现,(1分)这里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原来一直藏在心里,现在显现出来了(1分)
“冲”的意思是迅速的跑,(1分)表现了他们对中国口味菜的渴望(1分)
20. 内容上写了回忆儿时的事情;(1分)情感上表现了家庭的亲情生活、亲人的怀念,(1分)结构上一是承接“父亲照例做了个扣肉,母亲包了碱水棕”的叙述,(1分)二是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1分)
21不矛盾。说“我没有故乡的味道”,是针对自己从小生活的特殊情况而言的;(1分)
说“这一切就是我故乡的味道”是从家,从家的肉香、米香、煤火香,以及父母的身影和家的温暖等方面来说的。(1分)
22.吸引了读者的兴趣;(1分)作为线索,使得文章成为了整体;(1分)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1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分)(任意两点给2分)
23.作文(建议切入分在35分,参考中考要求批改)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