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感发热试题.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73137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感发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感发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外感发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感冒之病名,首见于()。  A.《仁斋直指方》B.《诸病源候论》  ·C.《内经》D.《伤寒论》  2.感冒的病因以()为首。 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  3.感冒的特征性症状主要是()。  A.恶寒发热B.咽喉肿痛  巳鼻塞喷嚏流涕D.头痛身痛  4.下列(;)不是时行感冒的临床特征。  A.舌苔腐浊B.症状重、起病急  C.传染力强D.多属风热  5.患者鼻塞声重、喷嚏流涕、身热不扬、头重身倦无汗、纳呆口  淡、脉濡,治疗此症宜选用()。  A.参苏饮B.葱豉汤  C.麻黄汤D.羌活胜湿汤  6.某男,45岁,感冒5天,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  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舌苔薄白、脉浮数,证属()。  A.风寒化热B.表寒里热  巳风热袭肺D.痰热壅肺  7.感冒表寒里热的治法是()。  A.辛凉解表、清肺透热B.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 C.辛温解表、宣肺散寒D.疏风宣肺、散寒清热  8.患者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咳嗽、肢节酸痛、舌苔白、脉浮  紧,宜选用()。  A.葱豉汤B.羌活胜湿汤  巳荆防败毒散D.麻黄汤  9.风热感冒宜选用()。 A.麻杏石甘汤B.银翘散  巳桑杏汤D.香薷饮  10.发热,微恶风寒、有汗、鼻塞喷嚏、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苔薄  黄、脉浮数,治宜()。  A.清热解表,止咳化痰B.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C。疏风宣肺,解表清里D.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 11.风热感冒发热较重者,宜加用()。  A.板兰根、玄参E.黄芩、石膏、大青叶  C桑叶、菊花D.黄芩、知母、瓜蒌  12.暑湿感冒的治法是()。  A.辛凉解表、清热燥湿B.辛温解表、芳香化湿  C.清热利湿、清暑益气D.清暑祛湿解表  13.身热、汗出不畅、鼻塞流涕、胸闷欲呕、身重倦怠、舌苔黄腻、 脉濡数,宜选方为()。  A.新加香薷饮B.桂枝汤  C.加减葳蕤汤D.清络饮  14.反复感冒、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头痛汗出、倦怠乏力、 气短、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选方宜用()。  A.补中益气汤B.黄芪桂枝汤  C.玉屏风散D.参苏饮  15.患者微恶风寒、身热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  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此属()。  A。阴虚感冒B.内伤发热  C.风热感冒D.风热感冒邪热伤津  16.我国第一部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是()。  A。《内经》B.《伤寒论》  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 17.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主火热病邪的医家是()。  A。刘完素B.张元素C.朱丹溪D。吴有性  18、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  A.阴津不足B.阳气亢奋  c.巳外感六淫D.感受疫毒  19.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是()。  A.辨病邪性质B.辨病位  C.辨病势D.辨热型  20.暑热病邪所致发热的特点是()。  A.恶寒发热B.潮热  C.壮热D.不规则热  21.肺系邪热所致外感发热的热型是()。  A.恶寒发热B.寒热往来  巳壮热D.潮热  22.脾胃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运脾和胃,宜选方为()。  A.王氏连朴饮B.三仁汤  巴清胃散D.藿朴夏苓汤  23.大肠湿热证治以清利湿热,方用()。  A.芍药汤B.葛根芩连汤  C.白头翁汤D.黄芩汤  24.治疗膀胱湿热证的主方是()。  A.王氏连朴饮B、八正散  C.导赤散D.竹叶石膏汤  25.患者壮热胸痛、咳嗽、痰黄稠、口干、舌红、苔黄、脉数,宜选  用()。  A.麻杏石甘汤B.银翘散  C.清金化痰汤D.加味泻白散  26.患者壮热口渴、汗出、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宜  选用()。  A.大承气汤B.银翘散  巳普济消毒饮D.白虎汤  27.患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  数,宜选用()。  A.小柴胡汤B.小承气汤  巳大柴胡汤D.大承气汤  28.提出治疗湿阻有三项禁忌的著作是()。  A.《重订严氏济生方》B.《景岳全书》  C.《临证指南医案》D.《金匮要略》  29.湿阻的辨证要点是()。  A.分辨虚实B.分清寒热  巳起病缓急D.是否传变  30.“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出自()。  A.《金匮要略》B.《景岳全书》  C.《温病条辨》D.《证治汇补》  31.患者肢体困重、胸闷腹胀、口中粘腻无味、苔白腻、脉濡滑, 宜选用()。  A.荆防败毒散B.参苓白术散  巳藿香正气散D.补中益气汤  32.湿阻病湿困脾胃型,若腹胀便溏者,可合用何方以增强健脾  燥湿的作用()。  A.平胃散B.二陈汤C.五苓散D.四君子汤  33.湿阻病湿困脾胃型的治法是()。  A.健脾利湿B.苦寒燥湿  ;巳苦温燥湿D.芳香化湿  34.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便溏,神疲,舌质淡胖,治宜  ()。  A.健脾化湿B.补中益气  C.利湿化浊D.理气和中  35.脾虚湿滞型湿阻病,方用()。  A.香砂六君子汤B.香砂养胃汤  巳参苓白术散D.平胃散  36.首载了痢疾的辨证论治的著作是()。  A.《内经》B.《金匮要略》  C.《伤寒论》D.《渚病源候沦》  37.()医书指出痢疾具有流行性、传染性。  A.《金匮要略》B.《痢疾论》  ·J6.  C.《丹溪心法》D.《严氏济生方》  38.“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出自于(·)。  A.《景岳全书》B.《诸病源候论》  C.《丹溪心法》D.《痢疾论》  39.湿热痢的主方是()。  A.桃花汤B.白头翁汤  C.芍药汤D.葛根芩连汤  40.患者腹痛较剧、里急后重、痢下鲜紫脓血、恶心呕吐、舌质红  绛苔黄燥,脉滑数,宜选方为()。  A.白头翁汤B.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 巳清营汤D.葛根芩连汤  41.患者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苔白  腻、脉濡缓,宜选用()。  A.黄芩汤D.真人养脏汤  巳芍药汤D.不换金正气散  42.患者久痢不愈、痢下赤白清稀、腹部隐痛喜按喜温、形寒畏  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  A.寒湿痢B.虚寒痢巳休息痢D.噤口痢  43.休息痢的主方是()。  A.胃苓汤B.连理汤C.桃花汤D.理中汤  44.强调“噤口痢者,大虚大热”的医家是()。  A.朱丹溪B.张景岳  C.吴鞠通·D.张仲景  45.治疗痢疾除内服中药外,常用的外治法是()。  A.针灸B.敷脐C.灌肠D.拔火罐  46.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细的传染病是()。  A.痢疾B.疟疾C.麻疹D.肺痨  47.下列()症状为疟疾的特征。  A.寒战壮热B.寒热往来  巳头痛D.休作有时  48.首先提出瘴疟的名称,最先采用青蒿治疟的古代医籍  是()。  A.《金匮要略》B.《肘后备急方》  C.《千金要方》D.《景岳全书》  49.患者遇劳则疟疾复发,宜选用()。  A.白虎加桂枝汤B.不换金正气散  巳何人饮D.八珍汤  50.患者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舌紫黯有瘀斑、脉细  涩,宜选用()。  A.大黄卢虫丸B.何人饮  巳桂枝茯苓丸D.鳖甲煎丸  51.治疗热瘴宜选用()。  A.青蒿素合清瘴汤B.截疟七宝饮  C.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D.达原饮, 52.患者寒多热少、口不渴、苔白腻、脉弦,选用()。  A.柴胡桂枝干姜汤B.青蒿鳖甲汤  C.不换金正气散D.白虎加桂枝汤  53.治疗温疟的主方是()。  A.白虎加人参汤D.白虎加桂枝汤  C.小柴胡汤D.何人饮  54.疟疾与感冒、伤寒、肝胆湿热、痨瘵等疾病的共同表现  是()。  A.头痛B.寒热往来  C、休作有时D.有季节性  55.患者寒战壮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脉弦,宜选  用()。  A.小柴胡汤B.柴胡截疟饮  C.清脾饮D.达原饮  56.经现代研究证实,有杀灭疟原虫作用,目前成为抢救脑型疟  疾的首选药物是()。  A.常111B.鸦胆子C.马鞭草D.青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