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RA高模量技术特点
Ø 用交通部科技成果反哺我国交通建设
Ø 国家发明专利,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Ø 针对不同气候的系列化直投式改性剂
Ø 融合国内外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体系
Ø 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
Ø 全国十七个省市的成功实践和推广应用
Ø 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
Ø 沥青混合料薄层路面技术
1 RA高模量技术介绍
1.1成果来源和技术框架
RA抗车辙剂的研发基于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岩沥青资源开发与路用性能研究》(2005318223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然沥青路用性能改性机理研究》(50708043)等技术成果,其用途主要是提高沥青混合料模量,达到混合料的长寿命、抗水损坏性、同时可用于降低设计厚度达到降低路面总体投资。
1.2技术原理和特点
RA为RESIN ALLOY(树脂合金) 的缩写。在树脂合金中,不同高分子的特性可以得到优化组合,从而显著改进材料的性能,或赋予单一材料原不具有的性能。具备较高的混合料模量、抗车撤性能等路用性能显著由于其他改性剂。长寿命路面的研究重点材料。薄层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RA高模量剂型号与性能特点划分表
型号
区域定位
性能特点
NZ
抵抗高温混合料变形为主
以路面抗车辙为主,提高结构层模量达到长寿命路面技术特点
SR
抵抗酷热多雨区为主
以抗车辙、兼顾水稳性的提高,提高结构层模量达到长寿命路面技术特点
NS
温差较大、较寒冷地区
高低温性能综合提高,提高结构层疲劳性达到长寿命路面技术特点
DZ
定制
按用户需求提出的特定功能或指标
1.3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设计要求可通过调整掺量实现高模量和高疲劳性能。根据模量演算沥青混合料结构厚度,一般中面层和上面层采用高模量剂可降低厚度20%左右。
某项目RA高模量技术方案与其他方案指标对比验证
检测指标
A级70#沥青
SBS改性(I-D)
70#沥青+RA抗车辙剂 (NZ)
技术要求(高速公路夏炎热冬寒区)
RA掺量(占混合料比例)
检测指标情况
稳定度(kN)
10.0
12.3
0.3%
12.7
≥8.0
流值(0.1mm)
3.7
4.6
3.7
1.5~4
残留稳定度(%)
89.4
88.2
89.0
≥85
劈裂强度(MPa)
1.09
1.27
1.58
/
冻融劈裂强度比TSR(%)
81.0
93.7
89.9
≥80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2555
3329
3004
≥2800
动稳定度(次/mm)
标准条件:
60℃,0.7MPa
985
3891
0.1%
4256
≥2800
0.2%
8077
0.3%
11605
0.4%
18347
苛刻条件:
70℃,0.85MPa
软化、坍塌
2077
0.3%
7082
/
不同沥青方案的沥青混凝土静态模量(15℃)
沥青品种
抗压模量E(Mpa)
70#细粒式混合料
一般2000
SBS改性沥青SMA马蹄脂混合料
一般1800
70#+0.4%RA混合料
4500
90#+0.4%RA混合料
2800
2.应用范围推荐
RA抗车辙沥青路面技术适合应用于重载交通沥青路面、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长寿命路面、长大纵坡特殊路段的中面层及上面层。
项目经费投资有限的高速公路或二级公路,RA树脂合金具有高模量的特点,设计路面厚度可降低20%的厚度。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大力发展的新技术。我们最近5~10年将普及及发展。十二五首批西部项目推广项目,我们2011年纳入交通运输部部第一批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3 应用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基于RA高模量剂优异的综合性能,对其与SBS改性方案的经济效益对比如下。但长寿命的高性能指标SBS沥青混合料是不能进行较比的。
RA抗车辙剂改性与SBS改性沥青对比的性价比分析表
对比要素
SBS改性
RA抗车辙剂改性
技术原理
热塑性弹性体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聚物复合,多性能调节助剂,高模量
关键的车辙性能指标
一般,满足规范基本要求,一般的车辙动稳定度在3000多
抗车辙指标和寿命是SBS改性沥青方案的2倍多。
其他指标
较为均衡
可针对性定制,如同时注重水稳性,低温抗裂改善等。
不同段落或改变沥青种类时的施工组织
普通沥青与改性沥青储罐的转换时间和工艺很难把握,且管理上无法监控
单独投放,可根据长上坡段落情况随时切换,投放时间和剂量完全可在施工现场动态监控
施工因素
现场改性需要专门场地和电力等配置;成品改性沥青供应则需采取防储存离析措施。工艺波动较大。
直接投放(可机械自动化,误差2%以内),无需现场电力布置或专门改性沥青储存罐。
质量管理的可实现性
管理单位对改性剂掺量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改性沥青质量的波动和指标的变异。
掺量在拌合站现场控制,可实现自动监控,随时可查。
成本情况
(改性增加成本)
分项
单位
SBS改性
RA改性
每吨混合料改性费用增加
元
50~60元/吨
35~60元/吨,根据掺量、型号不同有所变化。.
备注
(1)油石比按照4.8%计算;(2)RA掺量可按照混合料类型和指标设计从0.2%~0.4%。
性价比分析结论
(1)从改性材料成本上,两者相当(RA掺量高低有所差异),同等指标下RA降低改性成本25%左右;同等成本下RA抗车辙指标是SBS改性方案2倍多。(2)RA抗车辙等性能大幅高于SBS方案。综合起来,RA抗车辙剂替代SBS改性方案具有非常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综合以上对比要素,RA抗车辙剂改性方案比SBS改性沥青方案在性能指标、价格、施工组织方便性和拌合站施工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4 某进口类高模量剂与RA高模量剂技术特点
4.1 某进口类高模量剂(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模仿这类技术)
某进口高模量剂经过试验室集料干拌融合测试表明,主要成分为PE为主的高熔点树脂,溶脂指数较低,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融化,实测结果表明,某进口类在通过试验室拌合机干拌90s后,肉眼可见某进口高模量剂扁平状--某进口高模量剂未能溶解。说明某进口高模量剂融合技术较差。
通过干拌90s,再加沥青拌合90s,再加矿粉拌合90s后,进过抽提后,肉眼观测表明,某进口高模量剂低掺量不能融合在沥青混合料中,只见掺加的某进口高模量剂在粗集料之间半融化状态,说明某进口高模量剂检测抗车撤性能较高的主要原理为,局部加强(局部集料与某进口高模量连接)出现的不均匀性。对沥青混合料来说,路用性能不好,不均匀的路面,容易出现早期的坑槽。
某进口高模量剂优点:具有较高的检测车撤指标(假象数据),国际化使用较为广泛。
某进口高模量剂剂缺点:融合技术较或根本不具备该技术。溶脂指数较低,需要温度很高才能融化。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较差。
4.2 RA
通过与PR干拌测试表明,高分子材料通过接枝共融技术合成。同时融合RH和HVA一些交叉技术。溶脂指数较高,以岩沥青为载体的亲和沥青相溶性较强。实测结果表明,RA在通过试验室拌合机干拌90s后,肉眼不可见RA扁平状—RA进过干拌剪切成细小微粒。通过在真空饱水过程中发现,有微细黑粒不断浮出水面,经取样观测证明是RA微粒结构。说明RA融合技术较好。沥青混合料采用悬浮式结构级配容易出现推移现象。表明为裂纹较多。
通过干拌90s,再加沥青拌合90s,再加矿粉拌合90s后,进过抽提后,肉眼观测表明,RA低掺量大部分融合在沥青混合料中,也可见小部分RA在粗集料之间半融化状态,说明RA加工融合技术有待提高或加工匀质性不高。高模量剂检测抗车撤性能较高的主要原理为,RA融合后形成网状结构,分布在沥青混合料中形成骨架结构。路用性能较好。沥青混合料采用悬浮式结构级配容易出现推移现象。
RA高模量剂优点:抗车撤指标较高,融合在沥青中相容性较好,RA有级配范围,长寿命技术可靠,可降低设计厚度20%左右。
RA高模量剂缺点:沥青用量偏大,主载体设计不合理,表现出干枯现象,采用非专用级配也容易出现推移和表面微裂缝。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