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陵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度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整理(填空题,选择题).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71579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陵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度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整理(填空题,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陵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度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整理(填空题,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陵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度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整理 M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转本)-丁世斌 整理于2012.12.20 一. 填空题。 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基本计量单位是牛顿(N)或千牛顿(kN)。 3.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作用线)三要素。 4.若力对某刚体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为该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每个力都是的分力。 5.平衡力系是合力(主矢和主矩)为零的力系,物体在平衡力系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6.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常用带有箭头的线段画出。 7.刚体是理想化的力学模型,指受力后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8.若刚体受二力作用而平衡,此二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 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10.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运动的方向相反。 11.受力物体上的外力一般可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两大类。 12.柔性约束限制物体绳索伸长方向的运动,而背离被约束物体,恒为拉力。 13.光滑接触面对物体的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 的物体,恒为压力。 14.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垂直于支座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其指向待定。 15.将单独表示物体简单轮廓并在其上画有全部外力的图形称为物体的受力图。在受力图上只画受力,不画施力;在画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图时,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16.合力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各分力在 同一轴 上投影的 代数 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若有一平面汇交力系已求得和,则合力大小=________。 17.画力多边形时,各分力矢量 首尾 相接,而合力矢量是从第一个分力矢量的 起点 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矢量的 终点 。 18.如果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在该力系作用下一定处于 平衡 状态。 1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垂直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20.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等类型。 21.力矩是力使物体绕定点转动效应的度量,它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其常用单位为N·m或KN·m。 22.力矩使物体绕定点转动的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两个方面。 23.力矩等于零的条件是力的大小为零或者力臂为零(即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 24.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力偶向任何坐标轴投影的结果均为零。 25.力偶对其作用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26.同平面内几个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27.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它只对物体产生 转动 效果,不产生 移动 效果。 28.力偶没有 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矩是转动效应的唯一度量; 29.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作用面三个要素。 30.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称为原力系的主矢,它作用在简化中心,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3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何一点的主矩分别等于零;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选择一个研究对象最多可以求解三个未知量。 32.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它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心是由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所确定的几何中心,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无关;质心是质点系的质量中心;对于均质物体,重心与形心重合,在重力场中,任何物体的重心与质心重合。 33.作用于直杆上的外力(合力)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时,杆只产生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变形,这种变形形式称为轴向拉伸或压缩。 34.轴力的大小等于截面 一侧所有轴向外力 的代数和;轴力得正值时,轴力的方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 相同 ,杆件受 拉伸 。 35.杆件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轴线垂直的外力偶作用时,杆件任意两相 邻横截面产生绕杆轴相对转动,这种变形称为 扭转 。 36.若传动轴所传递的功率为P千瓦,转速为n转/分,则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为。 37.截面上的扭矩等于该截面一侧(左或右)轴上所有 外力偶矩 的代数和;扭矩的正负,按 右手螺旋 法则确定。 38.强度是指构件抵抗_破坏_的能力,刚度是指构件抵抗_弹性变形_的能力,稳定性是指受压杆件要保持_原有直线平衡状态 的能力。 39.杆件轴向拉压可以作出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由此可知,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均匀分布的。 40.低碳钢拉伸可以分成: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b σ ε o a c 41.用三种不同材料制成尺寸相同的试件,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得到 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右图所示。比较三种材 料的曲线,可知 a 拉伸强度最高、 b 弹性模量最大、 c 塑性最好。 42.EA称为 抗拉压刚度 ,反映了杆件抵抗 拉伸或压缩 变形的能力。 43.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延伸率 、 断面收缩率 。 44.低碳钢的曲线如右图,则: 材料的弹性模量 204 GPa 材料的屈服应力= 240 MPa 材料的抗拉强度= 410 MPa 45.如果安全系数取得过大,许用应力就偏小;需用的材料就偏多而造成浪费;反之,安全系数取得太小,构件的强度就可能不够。 46.延伸率和面积收缩率是衡量材料塑性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工程上通常把延伸率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延伸率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47.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是帕,1帕=1牛/米,工程上常以Pa、MPa、GPa为应力的单位。 48.轴向拉伸和压缩强度条件的表达式是:,用该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类强度问题是:校核强度、设计截面、确定许用载荷。 49.拉压虎克定律在≤的条件下才能适用,其表达式为或 ,其中E称为 拉压弹性模量 ,EA称为杆件的 拉压刚度 。 50.当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_剪切比例极限_时,切应力与_切应变_成正比。这一结论称为 剪切虎克定律 。 51.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方向与半径垂直,在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各点的切应力大小相等,同一半径上各点的切应力按线性规律分布,轴线上的切应力为零,外圆周上各点切应力最大。 52.圆轴扭转时的平面假设指出:扭转变形后,横截面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相邻截面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各截面在变形前后都保持为平面,只是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因此推出:横截面上只存在切应力,而不存在正应力。 53.扭转绝对变形的大小是用两个截面间绕轴线的相对旋转角度来度量的,称为 扭转角 ,单位是 弧度或度 。 54.在没有分布载荷作用(q=0)的一段梁内,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 55.在有均布载荷作用(q=常数)的一段梁内,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在剪力Fs=0处,弯矩取极值。 56.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弯矩图发生转折。 57.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不受影响,弯矩图发生突变。 58.梁在弯曲变形时,梁内有一层纵向纤维长度保持不变,叫做中性层,它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59.一般情况下,直梁平面弯曲时,对于整个梁来说中性层上的正应力为零;对于梁的任意截面来说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 60.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措施有: 合理安排梁的支承、合理地布置载荷、选择梁的合理截面 。 二. 选择题。 1.约束力的方向必与( B )的方向相反。 A.主动力;B.物体被限制运动;C.重力;D.内力。 2.柔性约束的约束力方向总是( C )受约束物体。 A.铅垂指向;B.沿绳索指向;C.沿绳索背离;D.水平指向。 3.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总对受力物体形成( A )作用。 A.压力;B.拉力;C.牵引力;D.摩擦力。 4.凡能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的力称为( A )。 A.主动力;B.约束力;C.内力;D.外力。 5.物体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是( C )。 A. 等值、反向、共线; B. 等值、反向、共线、同体; C.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 D. 等值、同向、共线、异体。 6.作用有汇交于一点,互不平行三力的刚体( D )状态。 A.一定处于平衡;B.处于不平衡;C.运动状态;D.可能处于平衡。 7.物体的受力效果取决于力的( D )。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大小、方向、作用点。 8.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 A ),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C )或( D )发生改变。 A.机械作用;B.摩擦;C.运动状态;D.形状。 9.静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D )。 A.受力物体;B.施力物体;C.运动物体;D.平衡物体。 10.改变力的三要素中的一个,力对物体作用效果( D )。 A.保持不变;B.不一定改变;C.有一定改变;D.随之改变。 11.“二力平衡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适于( D )。 A.任何物体;B.固体;C.弹性体;D.刚体。 12.根据三力平衡汇交条件,只要知道平衡刚体上作用线不平行的两个力,即可确定第三个力的( C )。 A.大小;B.方向;C.大小和方向;D.作用点。 13.某刚体连续加上(或减去)若干个平衡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应( A )。 A.不变;B.不一定改变;C.改变;D.可能改变。 14.力使物体绕定点转动的效果用( A )来度量。 A.力矩;B.力偶矩;C.力的大小和方向;D.力对轴之矩。 15.( C )是一种自身不平衡,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的特殊力系。 A.重力;B.共点二力;C.力偶;D.力矩。 16.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一对等大、反向、作用线平行的力构成( C )。 A.一对平衡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一个力偶;D.力矩。 17.图示中力多边形自行封闭的是( )。 A.图(a);B.图(b);C.图(c);D.图(d) 18.力偶向某坐标轴投影为( B );对坐标轴上任意点取矩等于( A )。 A.力偶矩; B.零;C.变化值;D.不确定。 19.平面汇交力系最多可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0.同一刚体上,一力向新作用点平移后,新作用点上有( D )。 A.一个力;B.一个力偶;C.力矩;D.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1.一力作平行移动后,新作用点上的附加力偶一定( A )。 A.存在且与平移距离有关;B.存在且与平移距离无关;C.不存在;D.等于零。 2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 )。 A.合力为零;B.合力矩为零;C.各分力对某坐标轴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D.主矢与主矩均为零。 22.若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后主矩为零,则其合力( D )。 A.一定为零;B.一定不为零;C.与主矩相等;D.不一定为零。 24.若某刚体在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平衡,则此力系各分力对刚体( C )之矩的代数和必为零。 A.特定点;B.重心;C.任意点;D.坐标原点。 25.图示ABC杆,固定端A的约束力是( )。 A.FAx=F, FAy=0,MA=0; B.FAx=F, FAy=0,MA=Fa; C.FAx=F, FAy=0,MA=Fl; D.FAx=0, FAy= F,MA=Fa。 26.衡量构件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轴向拉伸或压缩;B. 扭转;C. 弯曲;D.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7.经过抛光的低碳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表面会出现滑移线的阶段是(B). A.弹性阶段;B.屈服阶段;C.强化阶段;D.颈缩阶段。 28.两个拉杆轴力相等、截面积相等但截面形状不同,杆件材料不同,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C)。 A.变形相同,应力相同;B.变形相同,应力不同; C.变形不同,应力相同;D.变形不同,应力不同。 29.在弹性范围内,杆件的变形与(A、B、C、D)有关;杆件的刚度与(A、B)有关;杆件的应力与(B、D)有关。 A.弹性模量;B.截面面积;C.杆长;D.轴力。 A B C D F 30.图示阶梯形杆,段为钢,段为铝,在外力F作用下 A、AB段轴力最大; B、BC段轴力最大 C、CD段轴力最大 D、三段轴力一样大 31.如图所示,拉杆的材料为钢,在拉杆与木材之间放一金属垫圈,该垫圈的作用是 ( D )。 A.同时增加挤压面积和剪切面积;B.增加杆的抗拉强度; C.增加剪切面积; D.增加挤压面积。 32.直径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等长实心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相同;B.相同;C.相同;D.相同。 33.外径为D、内径为的空心圆轴,其扭转截面系数为( C )。 A.;B.;C.;D.。 34.以下关于图示AC杆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BC段有变形,没有位移;B.BC段没有变形,有位移; C.BC段没有变形,没有位移;D.BC段有变形,有位移。 35.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和所受转矩均相同的两根轴,一根为实心轴,一根为空心轴,和分别表示实心轴和空心轴的扭转角,则( B )。 A.=;B.>;C.<;D.与无法比较。 36.梁的合理截面形状依次是(D、A、C、B)。 A.矩形;B.圆形;C.圆环形;D.工字形。 37.梁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就是梁的( B )与( C )的交线。 A.纵向对称面;B.横截面;C.中性层;D.上表面。 38.构件中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构件为钢制:=45MPa,=135MPa,=0,=0,许用应力=160MPa。则下面关于构件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选用第一强度理论,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B.选用第一强度理论,构件不满足强度要求; C.选用第三强度理论,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D.选用第三强度理论,构件满不足强度要求。 39.下面哪一选项是材料的刚度指标? A A.弹性模量E; B.屈服极限σs; C.强度极限σb; D.断后伸长率(延伸率)δ。 40.下面哪一选项是材料的塑性指标? D A.弹性模量E; B.屈服极限σs; C.强度极限σb; D.断后伸长率(延伸率)δ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