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ⅩⅩ资产监管有限公司风险控制年度分析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ⅩⅩ年是机遇的一年,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业务规模和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企业风险得到了成功退出或转化,存量企业风险总体呈可控状态。但风险的有效管理与业务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已变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客户结构比例不平衡、风险地区分布不平衡、客户风险等级与员工配备不协调、员工风险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方面;其次在内部管理上,部分分公司/办事处一味追求业务发展,放松了风险管理,导致业务申报、重点监控批示落实不到位,现场和非现场问题突出等。下面就以上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后三类客户分布及人员配备状况
客户风险等级评价标准是公司客户准入管理和客户风险分类管理的标准。依据客户“统计准确率”、“押品是否可识别”、“存放方式”、“银行信用等级”等17个指标将客户风险等级分为“优良类”、“优良-”、“正常类”、“正常-”、“关注类”、“关注-”、“维持类”、“维持-”和“退出类”五类九个档次。其中“关注类”、“维持类”和“退出类”后三类企业是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后三类客户分布情况
截至十二月末,我公司监管企业365户,总贷款余额55.43亿(不含船舶全流程监管),实现该月应计收入381.14万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55户、21.41亿和138.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81%、62.93和56.82%。后三类客户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附表2:ⅩⅩ年12月末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与年初对照表
分公司
总户数
优良
正常
关注
维持
退出
后三类
后三类占比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年初数
十二月末
扬州
11
16
0
0
3
4
7
7
1
4
0
1
8
12
72.73%
75.00%
南京
19
18
0
0
6
6
7
5
6
6
0
1
13
12
68.42%
66.67%
苏州
22
19
1
2
10
1
4
6
5
9
2
1
11
16
50.00%
84.21%
南通
13
16
0
1
8
7
3
4
0
1
2
3
5
8
38.46%
50.00%
无锡
16
36
0
0
5
11
6
16
4
7
1
2
11
25
68.75%
69.44%
泰州
27
37
0
0
6
12
9
11
11
10
1
4
21
25
77.78%
67.57%
盐城
9
25
0
3
1
8
8
11
0
3
0
0
8
14
88.89%
56.00%
镇江
13
18
0
0
4
7
8
9
1
1
0
1
9
11
69.23%
61.11%
连云港
3
7
2
1
1
4
0
1
0
1
0
0
0
2
0.00%
28.57%
常州
2
4
0
0
0
0
1
2
1
1
0
1
2
4
100.00%
100.00%
临沂
6
4
0
0
3
2
2
0
1
1
0
1
3
2
50.00%
50.00%
济南
4
15
0
0
3
10
1
2
0
3
0
0
1
5
25.00%
33.33%
泰安
14
22
1
1
5
9
9
8
0
4
0
0
9
12
64.29%
54.55%
东营
13
32
1
2
7
19
3
8
2
2
0
1
5
11
38.46%
34.38%
铜陵
20
26
1
3
8
10
8
9
3
4
0
0
11
13
55.00%
50.00%
安庆
7
8
0
0
4
1
1
3
2
4
0
0
3
7
42.86%
87.50%
合肥
4
8
1
2
2
2
1
4
0
0
0
0
1
4
25.00%
50.00%
马鞍山
6
16
0
0
2
10
3
6
1
0
0
0
4
6
66.67%
37.50%
芜湖
0
22
0
1
0
2
0
6
0
13
0
0
0
19
#DIV/0!
86.36%
淮北
0
3
0
1
0
0
0
2
0
0
0
0
0
2
#DIV/0!
66.67%
蚌埠
0
8
0
1
0
3
0
3
0
1
0
0
0
4
#DIV/0!
50.00%
徐州
0
4
0
1
0
2
0
0
0
1
0
0
0
1
#DIV/0!
25.00%
直营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00%
0.00%
合计
210
365
7
19
79
131
81
123
38
76
6
16
125
215
59.52%
58.90%
由上表可以看出,后三类客户共有215户,占比58.90%,比年初增加90户,同比增长41.86%。其中,关注类客户123户,占所有后三类客户的57.21%,同比增长51.85%;维持类客户76户,占所有后三类客户的35.35%,同比增长100%;退出类客户16户,占所有后三类客户的7.44%,同比增长167.67%。
全公司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结构已日趋合理,但后三类客户绝对数量偏大,尤其是维持类和退出类企业是公司风险较为集中的客户,占全公司客户总量的25.20%,同比增长了一倍多,表明公司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逐步加剧。这部分高风险企业的准入与退出管理以及风险转化,是未来一年里风险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上表来看,除新增考核主体和直营外,后三类占比较年初上升比例较大的分公司主要有苏州、连云港、合肥和安庆办事处,分别上升34.21%、28.57%、25%和44.64%;下降比例较大的有盐城和马鞍山分公司,分别下降32.89%和29.17%。从绝对数来看,无锡较年初数量增加了14户,苏州、盐城分别较年初数量增加了7户和6户。
除上海分公司和新增的成都、重庆、东莞三个办事处目前尚没有业务外,在所有考核主体中,后三类占比高于公司平均水平10%以内的有南京、泰州、镇江和淮北,高于公司平均水平10%-20%的有扬州、无锡分公司,高于公司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苏州、常州、芜湖分公司和安庆办事处。
(二)、后三类客户人员配备及住厂要求
目前业务规模的扩大与人员配备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部分正常类以上及在五公里/八公里以内企业超额配备人员,另一方面需要配备专人驻厂监管的新增或存量的统计要求较高以及风险较大的企业却存在人员短缺现象。因此,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保障风险的同时优化统计和控制方式,是缓解当前人员供需矛盾的关键。据此公司下发了《关于印发合并监管业务审批表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当前风险控制的若干规定》两个文件,各分公司/办事处务必严格遵照执行。逐户排查,对不符合文件规定要求的尽快予以调整。
三、现场管理
现场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控制体系的首要环节,现场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直接关系到风险有效控制的关键,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关于押品统计
押品数量的控制是监管公司最基本的责任,押品的准确统计就成为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1、 散装存放质押物的统计
截止十二月末,全公司质押物全部或部分为散堆存放的客户有37户(不含房仓存放的散装粮食类20户),质押物为木材、铜铁矿石、煤炭、废不锈钢等,很难做到准确统计,通过补充条款(或协议)约定统计免责的有12户(其中铜陵3户和济南1户移交前勘测或测量做静态封存);可准确统计押品大于贷款额的企业有13户;基本能做到在存量准确统计的基础上逐笔统计进出的有9户(镇江东亚焦化、华耀金属、徐州徐能贸易、淮北丞源工贸和马鞍山天昊金属、瑞鑫矿业,以及铜陵大刚、福茂和豪翊);已落实补充条款,但可直观准确统计的押品小于贷款额的主要有3户(盐城正祥金属、鹏飞标准件和琪乐金属);即未落实补充条款,可直观准确统计的押品也不能达到贷款额的企业有11户(泰州锦阳不锈钢、东营金九化工);
针对上述企业,无论是否签订补充条款(或协议)都必须做到新进押品与存量分开存放,坚持先进先出,逐笔过磅统计进出,逐步达到每天100% 准确统计的要求。对于无法落实补充协议且可直观准确统计的押品不能达到贷款额以上的,或全部散装押品无法做到专人“提前住厂、空仓入库、分开存放、逐笔进出过磅的新增业务严禁准入,存量业务要落实转化或退出机制。
2、每天统计达不到控制额
因押品数量较大,每天统计押品数量达不到协议约定的应控制数量的主要有新大中薄板、中达新材料、开源钢管和江苏金太阳,每日盘点量占应控制额的比例分别为70%、50%、6.5%和80%
以上企业必须确保2人以上盘点或改进统计方法,坚决杜绝擅自减少监管人员而导致统计准确率的下降,确保每天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二)关于押品控制
质押物的存放方式分为移库、全封闭、半封闭(包括封闭比例不小于质押率、早开晚锁二种)、非封闭四类。截止十二月末,全公司移库存放的有2户,占比0.55%;全封闭存放的83户,占比22.74%;半封闭存放的有52户,占比14.25%;非封闭228户,占比62.46%。(如下图所示)
我公司监管的质押物资主要采取租用出质人厂区内仓库或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的模式,非封闭存放方式中有38户企业为第三方仓储且由第三方出具仓储监管承诺书,占非封闭企业的16.67%。可见,全公司存放方式结构不甚合理,押品存放在企业自有仓库且“非封闭”的客户占全公司客户比例偏大。因此,在客户的准入上,应积极选择对企业自有仓库的封闭存放、或第三方存放仓储(参与管理,且出具仓储承诺书)、以及我公司自有仓库移库存放的监管模式,同时积极拓展区域性仓储物流公司、港口合作监管模式(目前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有南京梅盛物流和成都大西南建材城,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有铜陵港务公司),逐步优化存放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押品的有效控制。
(三)关于押品权属
目前各分公司/办事处积极拓展了为数不少的钢材市场业务,钢材市场普遍存在押品混放,容易造成权属不清、重复质押等风险,如无锡建发钢材市场就出现了重复质押、押品权属不易识别等问题。对于此类业务,必须要做到:
⑴押品能够做到单独存放的:①每笔贷款发放前必须查明企业所有质押贷款余额,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重复质押;②落实好租赁协议、仓储公司承诺书、押品存放平面图;③移交时必须悬挂大监管牌,进出库及时跟踪,对每批入库押品全部贴上小标签。
⑵押品不能够做到单独存放的:①不管是一家还是多家银行贷款,必须由我公司统一监管并有仓储公司承诺书(或通过与仓储公司全面合作的模式);②落实好租赁协议、仓储公司承诺书、押品存放平面图;③每笔贷款发放前必须查明企业所有质押贷款余额,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重复质押;④进出库及时跟踪,移交及每批押品入库时及时全部贴上小标签;⑤尽可能向我公司开放系统端口,以便随时查询每一户企业的库存余额;⑥尽可能做到相对集中存放。
(四)关于重复质押、押品透支和出质人经营风险
去年全公司业务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部分企业出现了重复质押(如东鑫重工、宇马铝业、飞跃工程等)、押品透支(如中达、高新张铜、韩通、明德、三农物流、欣创混凝土、云泰焊接等)和出质人经营风险(如高新张铜、金牛船业、华安实业、飞跃工程、云泰焊接等)。在总公司和有关分公司/办事处的积极努力下,及时果断的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目前高新张铜、三农物流、金牛船业已还贷退出;中达会议纪要将于近日签订;东鑫重工、宇马铝业、飞跃工程他行质押贷款归还,重复质押消除;云泰焊接企业重组基本落实,经营形式向好发展;华安实业、飞跃工程贷款到期,将于近期还贷。此类企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特别重点,进一步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禁有涉案金额超过净资产的2%的在诉案件和重复质押企业,以及有即期和累计双亏损企业的准入;除非全封闭专人住厂、且能够提供年销售在1.5亿元以上的流通企业和年销售在1亿元的工业企业、且信用等级类比工行AA-级以上的企业担保或移库监管,销售在7800万元/6000万元以下的新增工业/流通企业,或新增维持类的企业(含存量业务的增贷)不得准入。
(五)关于现场人员管理
公司员工的操作和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风险等级与员工素质配备不协调、员工风险意识、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方面。
截止十二月末,四级监管员和试用期员工占全公司一线监管员的75.1%,其中绝大多数四级监管员工龄不足一年,监管经验严重不足,加之员工招聘跟不上业务发展步伐,导致员工培训不到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由此造成了企业风险等级与配备的员工素质不匹配,如部分后三类以及统计、控制难度大的企业由试用期或缺乏相关监管经验的员工监管,部分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等,给现场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如东营金九化工监管员擅自将不可准确统计的石油焦纳入押品统计范围;鑫博化工监管员擅自将不可准确统计、存放于水池中的沥青块纳入押品统计范围;威玛石油钻具监管员不能准确掌握统计方法;川冶重工、三农物流、欣创混凝土违规透支不报等等。
建议公司进一步加强员工岗前、岗中培训,一是切实加强员工岗前培训,二是通过总公司现场检查时组织分公司监管员和组长现场开展现场培训、指导,进行案例分析;三是由总公司定期(按季度)开展培训班;四是强化对一线管理人员和监管员对公司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交流,同时由业务管理部和分公司/办事处按月召开风险分析会和监管员工作会议,加强监管员的基本素质教育(尤其是入职培训)、分析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不断增强广大一线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六)关于现场检查
《风险控制及处罚办法》、《关于加强风险控制的若干规定》及董事长批示对各级管理单位的现场检查频率及检查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总公司风险控制部对全公司监管企业户数每月检查面低于30%,仅为20%左右,没有落实3个月对所有后三类监管企业全面检查一遍、4个月对所有监管企业全面检查一遍的要求;
2、部分业务管理部、分公司/办事处管理人员对现场检查存在着依赖总公司的错误想法,检查达不到规定的频率要求、间隔期过长,甚至现场检查不盘点;
3、部分检查人员现场检查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ⅩⅩ年总公司风险控制部逐步加强现场检查和现场考核力度,同时对各业务管理部、分公司/办事处的检查频率和检查质量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以及考核力度。各业务管理部、分公司/办事处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检查频率和检查质量要求、在检查时必须使用统一的现场检查考核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详细、认真、工整书写整改意见书,对重点问题必须严格扣分。检查结束后的次月10日前将现场检查考核表、整改意见书、以及现场检查报告连同业务资料一起移交总公司。
各级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的风险问题,要及时电话向上级汇报,并详细汇报现场实际情况,深刻揭示现场存在的问题。分公司自己检查出的问题,应积极跟踪整改;重大风险问题,应及时报总公司风险部。总公司对各级检查单位检查情况按月形成专题报告,分公司必须逐一整改落实。
四、非现场管理
非现场检查制度是公司风险控制中一项重要制度,主要包括协议文本审查、分类,业务资料的移交与审查,以及电话查岗等方面。
(一)业务资料移交与审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业务资料的移交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有了很大的改善,呈现的问题也逐步减少。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业务资料移交不及时、资料短缺或无签章、未按审批约定在协议中加入指定内容等方面。
要求严格按规定时间移交资料,在移交资料之前,分公司/办事处对资料进行初审,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将整改。对于资料因为未落实审批要求的担保、保险等要求而故意拖延移交资料的情况予以加倍考核。
(二)电话查岗情况
总公司每月查岗基本覆盖公司全部监管员的50%,未能达到100%。电话查岗情况总体情况良好,未发现脱岗等严重情况。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监管人员电话无人接听、关机或停机,部分查岗电话无法落实;
2、部分分公司/办事处电话查岗落于形式,四级查岗制度未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首先风险控制部将进一步加强查岗力度,每月覆盖全部监管点,同时业务管理部、分公司/办事处以及监管组每月上报查岗记录,我部将对查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进行严厉考核。
五、风险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一)重点监控实施情况
1、关于重点监控录入、审核问题
业务监控是一种风险回顾和分析,监控中主要把握:监控的原因及是否已经消失、申报审批重点及领导要求落实情况、现场及非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否整改、进出库情况及频率是否正常、四看情况是否正常、押品协议定价和市场价是否存在差异、有没有其他异常情况等,以综合分析该企业的风险状况。但在监控制度的执行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总公司风险部存在监控审查,每周通报发布不及时的问题,对于风险信号反应不够灵敏,对董事长批示反应不够及时;
②各业务管理部、分公司/办事处负责人对业务监控审查不及时,监控要求落实不到位;
③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控以来,监控内容的录入、审核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个别分公司、办事处的监控录入、审核落于形式,存在着信息录入和审核不及时,监控信息更新迟缓、录入数据错误或报送内容与现场实际状况脱节等严重问题
2、关于重点监控批示落实情况
去年对重点监控实行了严厉的考核制度,重点监控批示落实及时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分公司/办事处对董事长或部门批示不能及时落实,尤其是特别监控企业,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如泰州、南通、临沂、铜陵)。
(二)业务申报、审批执行情况
业务申报是业务准入控制的重要环节,申报批示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具体业务风险的能否得到有效管理。现将业务申报、审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1、业务前期调查不实
业务申报前期应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其他信息(包括企业信用等级、押品单价、全部押品存货比等)。但部分分公司/办事处前期调查不实,造成实际情况与业务申报不一致,给公司监管带来潜在风险隐患。如东营分公司马跃工贸,该企业申报时说明仓库所有人为出质人所有,但在总公司业务资料审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地及设备是租赁东营市御时化工有限公司,租赁合同有限制转租条款,导致前期与签订的租赁协议无效,该问题直到上月才得以解决。又如临沂办事处飞跃工程,该企业在我公司监管前既已经将存货质押给建行,如申报前能详细调查,该企业的重复质押风险完全可以避免。
另外在业务申报不实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企业信用等级(如智昌贸易,申报为BB级,实际为AA级)、押品库存比(如无锡银达来,申报库存比为83%,实际为98%)、押品保险(连云港雅玛柯紫菜,申报时保险为综合险,实际未做保险;镇江大力神申报保险为综合险,实际为基本险)、仓库租赁(济南民基电力和连云港法科电池申报原租赁协议无限租条款,实际有限租条款且未及时落实)等。
2、业务申报批示要求不能落实的情况
业务申报及其他批示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各分公司、办事处基本普遍存在。在业务申报审批通过后,业务相关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业务申报与现场操作不一致。如在业务移交前发生变更的应在移交前及时通过“专项请示”申请变更,否则不得接受移交。如徐州徐能贸易业务,该业务在移交时保险、贷款额、费率皆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总公司资料审查发现该问题后才请示变更;又如马鞍山天昊金属审批要求“线材+螺纹钢价值必须大于贷款额”,在押品只有矿粉的情况下即移交;盐城正祥、琪乐和鹏飞标准件在未落实可直观准确统计押品大于贷款额的条件即移交;其他还有常州中宏光伏在现场实际押品数量按市场价格计算低于2000万的审批要求情况下实施移交;临沂金辉管业在担保和租赁协议未落实的情况下移交;泰安泰丰纺织为落实担保移交等等。在监管中发生变化的应通过“专项请示”申请,并经总公司同意的,方可对该业务相关要素进行变更,如连云港欣森木业,盐城培辰实业、光明麦业在未经总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存放方式已发生了变化。
六、结语
经过六年多来的发展,公司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业务规模和收入再次迈向新的高峰,风险控制体系也日臻完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相辅相成,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前公司还存在着较多的押品透支、重复质押、贷款逾期或经营困难的客户,对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逐步缓解业务快速增长与风险管理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针对ⅩⅩ年存在的突出问题,我部将在ⅩⅩ年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加强对风险薄弱地区的管理倾斜
从后三类企业地区分布以及各分公司/办事处的风险管理情况来看,风险主要集中在苏北、山东、安徽部分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业务开展程度的影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后三类企业占比较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以上地区的风险管理倾斜,促使风险管理地区性分布协调发展。
2、 从严客户准入,进一步加强后三类企业的管理
降低后三类企业占比,减少风险隐患,应从源头抓起,全面、细致地进行业务前期洽谈和调查,从严客户准入管理。对存量客户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转化。由于全公司质押物全部或部分为散堆存放的客户有37户(不含房仓存放的散装粮食类20户)我部将针对性的对全公司散装存放的质押物全面的用仪器测量核实排除隐患,并将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要求。
3、 加强风险管理考核力度
加强对后三类企业在风险管理考核中的比重,严格《风险管理与处罚办法》既其他相关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审查与考核,落实责任到人。
4、 进一步提供广大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员工的业务能力、风险控制意识和执行力。严格高风险企业的人员配备,逐步做到企业风险等级与员工素质相协调。
5、 进一步强化监管组基层管理职能
监管组是公司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对现场的直接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充分发挥监管组的现场管理职能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选拔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强的监管员任职组长,从物资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使监管组参与业务操作的每一个流程,全面掌握企业风险状况。
ⅩⅩ年已过去,站在新的起点,如何集思广益、科学规划部门ⅩⅩ年风险控制新的蓝图,如何更好更快、积极的适应公司2013年上市发展的持续推进,我们将倍加努力,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并配以合理、有力的措施,我们相信就能一定圆满完成ⅩⅩ年的风控任务。
第10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